APP下载

浅析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2021-01-14吴小强北京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

环球首映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主持人受众

吴小强 北京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

一、访谈节目主持人要有把控节奏的能力

访谈节目主持人最重要的是对现场的节奏把控,而控制节奏最有效的手段除了提问技巧,还有就是利用倾听的时间去思考和带动话题,所谓主持人的“留白”,而不是喧宾夺主。主持人要尽量做到语言短小精悍,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节目主旨和观点,因为访谈节目里访谈对象才是真正的主角。当然,也不是不让主持人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是要把现场节奏控制得恰到好处,调动、激发嘉宾的谈话热情,在现场形成热烈的访谈氛围,同时还要围绕话题中心、合理地分配嘉宾的说话时间掌握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主持人能够决定访谈节目的成功。鲁豫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温和的,时而一句“真的吗?我不信”成为她的个人标签,其实,这种倾听和温和的作风才使得嘉宾能够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让受众为其肺腑之言所打动。

二、主持人要积极主动进入访谈角色

面对不同的嘉宾群体,主持人要有不同的采访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违和感。大多数情况是,相同类型的人共同语言会更多,比如同龄人、相同工作、学习、生活经历的人等。但是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不可能与所有的嘉宾都有相似之处,这就需要主持人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不断转换自己的访谈角色,而不能抱着某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他就是专家学者,他就是犯罪嫌疑人,他就是艺术家等,这样对话题的谈论方向会有失偏颇。更不能对重量级宾说出来的话点头哈腰、唯命是从,而对普通嘉宾颐指气使、高高在上,这是主持人的大忌,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的阅历和观点不尽相同,要向受众展现出血肉丰满的人物,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面目,主持人要时刻保持倾听和思考的状态,与嘉宾之间形成自然而真诚的交流互动,而不是被观众一眼就看穿的摆拍痕迹。

访谈节目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形式,还有是否带观众的区别,这就要求主持人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环境进行相应的访谈状态调整。一对一访谈节目,语言环境会略显私密,但主持人还要有镜头这个第三方参与的意识,也就是公众传播意识。所以,即便是二人谈话也不会像喝茶闲聊那般私密,可以适当压低语调、语气平和,但一定要顾及受众的需求,话题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受众。如果是更多人参与的访谈节目,就需要适当提升语调,让谈话场的所有人都有参与感,形成场内场外的互动,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共情。嘉宾的说话状态,往往取决于和主持人之间能够形成思维的碰撞。主持人在与嘉宾交流过程中,一定会捕捉到双方都有共鸣的点,这个点有可能是相同的观点,也可能是各自的论点,但对于荧屏外的观众来讲,往往就是访谈节目碰撞出来的看点。

三、访谈方向要多角度、深层次,层层递进

访谈节目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讲真情、不做作,所谓实话实说、有一说一。话题的选择,要符合节目的整体定位,满足受众的需要,但也不能单纯为了博眼球而伤害到嘉宾的个人情感。一旦确定选题,主持人应该围绕主题大胆提问,甚至不忌讳问题的尖锐性,偶尔可能会给嘉宾带来一定的窘迫感,其实只要就事论事、有理有据也无可厚非,这就需要主持人有一个话语度的拿捏。此时,主持人要善于把控现场情绪,同时营造气氛让嘉宾有勇气说出来,勇敢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态度,从而生动地讲故事。温和的语气、尖锐的问题,才是观众的看点。

在提问技巧方面,单刀直入的提问方式,虽然节省了节目时长,但往往会让访谈场失去神秘感,缺少环环相扣的逻辑魅力,单一的话题和采访模式,还可能会让嘉宾回答起来不自在,表达不顺畅,轻者导致采访内容有失偏颇,重者造成失实报道。此时,主持人就需要随机应变,让访谈形式和层次丰富、立体起来,相同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讨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比如:与观众的互动和场外嘉宾的连线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式,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采访挖掘,则是主持人组织语言、提升提问技巧的法宝。

四、主持人是访谈节目的核心和灵魂

对于一档访谈节目来说,主持人就是主人,是节目风格形成的最终执行者,甚至能够决定其成败。国外很多访谈节目都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个人影响力与节目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对于访谈主持人来说,外在形象可能不需要像新闻播音员那般标致,但是内在要求会更加严苛,一定是具备丰富的学识、宽广的阅历、幽默的语言风格才能胜任。崔永元与《实话实说》便是是互相成就的典范。

很多新闻类节目主持人都是无稿不出声,甚至有些访谈节目主持人也照本宣科,给观众留下了传声筒、念稿机器的印象。有些科班主持人,说话必带播音腔,甚至在镜头面前自然、顺畅地与人交流,所谓“讲人话”,都成了一件需要训练的能力,这不禁让人汗颜。除了节目内容,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也是访谈节目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一个主持人能够很好控制话题走向和访谈现场的气氛,如果还能适时表达个人的精彩看法,引起大家的共情,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久而久之,主持人会成为一档节目的明显标签,就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

主持人在节目当中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就像羊肉串的签子,嘉宾和话题是羊肉。主持人需要有序而灵动地组织、串联、协调各个环节,使节目流畅地进行录制,并配合其他工种,随机应变地处置各种突发情况,最终完成整体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五、主持人是节目策划案把关者和最终执行者

访谈节目中的备稿,是主持人非常关键的工作环节,一般情况下,访谈节目的策划稿都是由编导和撰稿完成,交到主持人手上的时候,是一个大概完整的文案。而对于主持人来说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主持人是文案的把关者和最终执行者。著名主持人杨澜曾说过:“如果没有充分的案头准备,提问往往是肤浅的。来宾会认为在同一个小学生讲话,甚至对牛弹琴,谈话的兴趣肯定不高;没有准备的提问也往往是发散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重点。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一晃就过,而留给观众的却是一片模糊。”可见,备稿的重要性。

主持人在备稿状态中会面对一个虚拟的嘉宾人物,揣摩他的心思、预设他的答案,带动他的情绪,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对他的关怀,这一切都是为了在现场录制的时候,激发嘉宾的谈话热情,保证访谈节奏顺畅,所以嘉宾的资料了解得越多,主持人就越有底气,控制现场的能力就越强。此外,每个人的说话方式和语言习惯不同,一定要把现成的文稿转变成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写出来的文字跟说出来的话语是不一样的,千万别再追求播音员的一字不差,流利的说着连自己都不懂的废话,这不是主持人的基本功,而是愚钝的备稿机器。访谈现场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磁场,要让每一位参与者在轻松、融洽、自由的访谈氛围中畅所欲言,让观众看得过瘾。

六、融媒体时代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传统媒体让电视访谈节目成为时代宠儿,新媒体的出现则更加拉近了受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网友也有机会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来,这是未来访谈节目最大的卖点。直播时代,时间和效率就是节目的生命,而点击率和参与率就是节目质量的试金石,选题和主持一定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受众有参与的欲望。过去的电视时代,观众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电视台播放什么观众就看什么,没有选择的余地,而现在融媒体时代,彻底改变了传统电视访谈节目中场外观众参与度低的现象。访谈节目需要转变自己的创作方式,特别是主持人要更加契合新媒体背景下受众的需求,增加亲和力和互动性,吸引粉丝的关注,切不可高高在上,排斥与网友之间的交流,大荧屏和小屏幕是互相成就的关系,要放下身段、服务受众。

如今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也是五花八门,访谈节目主持人要紧跟时代形势,聚焦热点话题。比如,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生产生活、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在邀请嘉宾、选择话题的时候,就要格外重视疫情方面的动态信息,因为疫情这个大环境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息息相关。此外,访谈节目要重视线上互动与线下活动的有机配合,主持人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的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账号进行节目内容的预告、宣传、推广,征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和嘉宾,以提高粉丝的粘性。节目播出之后,一定要多举办与之配套的线下活动,也可以拉进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目的是让曾经的忠实观众变成活跃的账号粉丝,让吸引来的粉丝变成节目的忠实观众,最终扩大栏目和主持人自身的影响力。主持人要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应用能力,不断学习、及时从新媒体传输的众多信息中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访谈节目中,提升传播质量。

七、结语

在融媒体发展时代,访谈节目作为一种传统的节目形态,依然充满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档成功的访谈节目与主持人是密不可分的。毫不夸张地说,主持人是访谈节目发展的原动力,他是节目主人,是品牌象征、个性象征、风格象征,只要访谈节目主持人坚持从策划开始介入,深度参与创作,充分了解采访对象和背景资料,通过现场调控展现个人魅力,时刻抱有人文关怀,传播正能量,就一定能够成为栏目的亮丽标签,得到受众的喜欢。

猜你喜欢

主持人受众
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计算:途径与挑战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