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升策略研究

2021-01-14刘伟杰师海娟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大学生

刘伟杰 师海娟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高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可靠”二字要求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者、传播者和践行者。然而,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涌动、社会行为失范以及网络传播方式急速发展等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不断提升。面对纷乱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高校要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找准自身定位,不断提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研判能力,进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培养值得信赖的人才。

一、以学校党委领导为核心,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1]141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其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理应掌握在党委领导下。新时代,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要深刻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充分考虑高校内部的意识形态状况,精准分析意识形态领域潜在风险,以“同心圆”的方式不断加强党委对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力。

(一)担负主体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曾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牢牢掌握住党委对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权,最重要的是学校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自身的主体责任。一方面,要自觉承担政治责任,坚定政治信仰,主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政治定力。在涉及大是大非问题和政治原则性问题面前,要敢于发言,旗帜鲜明地支持正确言论。另一方面,要自觉担负起领导责任,将意识形态教育办成“一把手工程”,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舆论宣传阵地,不断加强党委对意识形态教育的全面领导。高校各级党委要主动谋划和部署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通过完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制度,选好用好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创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活动等举措,提出切实有效的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二)加强与各学院的交流与联系

对于党委领导来说,组织协调能力是其必备的一种修养,是能否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高校内的意识形态教育涉及领导干部、教师、大学生等诸多群体,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剧了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这一现实问题的存在要求党委领导在掌握意识形态的发展态势和总体部署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加强与各学院的交流,兼顾好与下属学院的关系,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增强二级党组织的执行力。要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会、经验分享会,增强党委与学院的联络度,使这些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各学院要根据学校总体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采取适当形式为大学生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制造共同交流话题,加强沟通,从而促进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

(三)提升党委领导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重要的领导艺术,它不仅是加强领导班子团结的固化剂,更是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黏合剂。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学生,这就要求党委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党委领导要富有理想信念和高尚情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做到真懂、真信、真会、真行,要自觉地把真理力量和自身的人格魅力统一起来,为学生做到良好示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顺利开展增添保障。

二、以宣传思想工作为主线,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引领力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2]高校作为思想传播和价值引领的发源地和聚集地,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先进思想教书育人,不断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引领力。

(一)用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

高校进行宣传思想工作事关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事关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现阶段,高校已经成为各方势力和各种社会思潮竞相角逐的重要场域,高校要把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注意防范风险,在广大师生之间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宣传思想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开展以“中国梦”“四进四信”“三严三实”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理论水平,夯实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抓牢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导权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迅猛发展增强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难度,各种思想言论充斥着网络,这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高校要着力构建网络舆论工作阵地,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要对网络上的一些言论作出准确判断,理性分析,对一些不当言论要作出及时回应,敢于同“反马”“非马”言论作斗争。高校网络舆论工作要做到认真负责,态度明确,将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三)打造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政治过硬不仅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旗帜鲜明讲政治,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更要自觉学习,锤炼党性,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本领高强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有真本领、真功夫,自身知识储备量要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过硬,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要新,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要做到读懂、悟透、善用。求实创新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在善用成功经验讲政治的同时,要根据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内容、对象及时调整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保证宣传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能打胜仗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深入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勇担宣传思想工作的重担,敢啃硬骨头,敢于亮剑,在困难面前敢于承担责任,迎难而上,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凝聚力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手段,其自身具有其他教学模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接受价值观教育,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也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结合课堂教学时间固定、人群集中、教学任务全面等特点,加强教学力度,不断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凝聚力。

(一)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因此,教师要根据意识形态发展的趋势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更新授课内容,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和受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讲解理论知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意识形态教育话语的创新发展,培养话语运用的能力,根据热点、难点问题实时设置话语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二)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群体是全校大学生,教学范围庞大且不具有针对性,这使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效果收效甚微。“课程思政”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集中于“点”“线”的瓶颈,可以有效地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因素和资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编写教学指南,丰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形式。

(三)注重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体系的内容较多,且内容具有高度概括、抽象表达等特点,对于非研究人员和非专业学生而言显得有些“高大上”,与自身的现实生活相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将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能够有效解决教育内容“高大上”等问题,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对理论进行生活化的阐释,将热点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通俗易懂地讲解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接地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化解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抵触心理。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传播力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位置。现阶段,高校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这样的显性教育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更要注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意识形态教育,使学生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双重作用下,自觉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从而达到意识形态教育入脑入心,做到知行合一。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中,构建优良的社会主义高校道德体系。其次,高校要在校园标志性建筑物、校园景观、教学楼内以及寝室悬挂标语、展板,突出直观教育。最后,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师生日常行为中,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建设。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班集体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举办以“红歌比赛”“诗词朗诵比赛”等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高校要依托地区特色、学校特色以及专业特色着力打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意识形态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开展积极活跃的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反映着一所高校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氛围。高校要借助学术活动的专业性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站位。首先,要组织学校知名教师和校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活动的常态化。其次,要打造具有知名度的学术活动品牌,提高大学生学术交流活动的质量。最后,要着力打造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学习型社团,化教师理论传授为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以学促学,体现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五、以巩固网络阵地为关键,筑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安全力

现代社会中,无人不网、无时不网。“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舆论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4]220大学生作为年青一代的重要组成人员也深受互联网的影响。由于互联网涵盖信息广泛、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得许多错误思潮、错误言论、错误观点都以互联网为温床发酵,这些错误思潮、言论和观点不利于大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确立。因此,高校要加强互联网建设工作,以巩固网络阵地为关键,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安全力。

(一)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

校园网络平台是高校进行信息公开、传播思想的重要基地,是学生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高校要重点加强校园主流网站、特色理论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各学院网络平台以一定的技术支持,及时向学生输送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逐渐提高校园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另外,高校要不断加强微信公众平台、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和其他网络平台的开发和拓展,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比较优势,通过强强联手、人才共享等手段,做强做精做细做优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原创性、创新性,提高网络平台的点击率、使用率,从而使学校各种网站形成传播合力,助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二)加强校园网络内容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使用各种网络平台的时间和频次越来越多,高校运用网络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就在于要及时更新网络信息、不断加强网络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以奏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原则进行网络平台的内容推送。网络内容的推送要紧贴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推送,增加广大师生对校园网络平台的关注度。

(三)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建设

高校网络安全在国家整体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高校网络安全建设刻不容缓。高校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要树立政治意识、全局意识,筑牢高校网络的思想防线。要加强对校园内各类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贴吧等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对新媒体舆论中出现的突发事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及时制止网络舆论的传导效应。要逐步建立起以舆论导向机制、舆论监管机制、舆论处理机制、舆论安全评估机制在内的校园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助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从而更好地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六、结语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因此,全面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特别是加强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就成为了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认同、巩固党的执政安全的迫切需要。当前,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高校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拓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发展思路,以“显隐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公信力、说服力和解释力,从而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