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致云雀》中的几种修辞手法

2021-01-13彭蕾蕾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云雀拟人理想

彭蕾蕾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代表作。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赞颂云雀,抒发内心澎湃的情感,借以激励人们像云雀一样追求光明、自由与美。为了塑造云雀这一美好的形象,诗人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设问等,在描写云雀的同时表达了对光明、自由与美的向往之情,充分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天赋。接下来,笔者就详细谈谈《致云雀》中的几种修辞手法。

一、象征

《致云雀》中的云雀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生灵,而且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在他的笔下,云雀是欢乐、美丽、光明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艺术、对理想的追求。在诗歌的开头,诗人热情地赞颂道:“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云雀不仅是“欢乐的精灵”,而且来自“天堂”,可见其高贵。“不事雕琢”与“衷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代表着诗人对艺术的追求。雪莱认为,诗歌创作应当为社会服务,他之所以有意展现云雀的纯洁与美好,是为了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勾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真理和美好的向往之情,从而自发地远离一切消极的思想、观念。诗人笔下的云雀虽然是抽象的,但是却具有世间最美好、最纯净的品质,就如同一位高雅的艺术创作者一样,心中没有任何杂念,从始至终只服从于自己的内心,丝毫不受红尘俗世的干扰。“你沐浴着明光飞行,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云雀这一形象,从诗作的开篇到最后,一直焕发着夺目的光芒,就像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喜悦的体验一样,没有具体的形态,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始终存在。诗人深爱着云雀,尽情地赞颂它,而诗人自己仿佛也化为了一只自由翱翔的云雀,在艺术的殿堂里展翅飞舞。

诗人将内心深处最为强烈的情感倾注在云雀这一形象上,通过反复渲染与刻画,赋予其强大的艺术魅力。云雀既是诗人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也是他的自我写照。诗人巧用象征的修辞手法,使云雀这一形象具有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成功引发了无数读者的情感共鸣。在阅读这首诗时,我们似乎能够听到云雀的清啼声,看见它在阳光下穿梭的身影……

二、比喻

为更好地表达对云雀的赞美之情,雪莱在创作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云雀比作天上的云(“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恐蔚蓝的天心”),比作夜空中的星星(“像昼空里的星星,虽然不见形影,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比作散发芬芳的玫瑰(“像被她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一朵玫瑰,遭受到热风的摧残,直到它的馥郁芬芳/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借以体现云雀的高贵、优雅和迷人。“那犀利明快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剑”,云雀的鸣叫声原本无形无色,仅仅只是一种听觉体验,没有直观性,但诗人却运用一系列美好的事物来形容它的鸣叫声,成功地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读者,在生动展现云雀鸣声特点的同时触动读者的心灵。“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在凝露的深山幽谷,不显露它的行止影踪,把晶莹的流光传播,在遮断我们视线的芳草鲜花丛中”,“萤火虫”原本是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昆虫,大都生活在山野之中,只有当夜幕降临之时才会显现。诗人将云雀比作“萤火虫”,形象地展现了云雀善于隐匿行踪、不易被人察觉的特性。大多时候,云雀都栖身在树丛之中,很少能被发现。诗人巧妙地抓住“萤火虫”与云雀的共同特征,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在描写事物的同时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

在创作《致云雀》这首抒情长诗时,雪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大自然中诸多美好的事物来形容云雀,使得云雀这一形象更加光彩夺目。云雀原本是大自然中非常普通的一种鸟,但在诗中却化身“欢乐的精灵”,具有了一切美好的品质。诗人正是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原本普通的事物变得无比的神奇,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

三、拟人

云雀是诗人着力刻画的对象,也是诗作的灵魂之所在。优美的外形已经让云雀拥有了动人的魅力,而诗人却又赋予它以人的特征。“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云雀的啼声原本并没有明确的含义,但诗人却赋予其以特殊的情感。云雀像诗人一般,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唤醒人们不曾留意的希望和忧虑。“居住在深宫的楼台,在寂寞难言的时刻,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怀,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无论古今中外,诗人的笔下的“少女”都是美好、纯洁的,而“深闺中的少女”无疑更加引人遐思。诗人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云雀以少女的情感,写云雀为了“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诗人极力歌颂云雀,赋予其以人的个性和情感,进一步美化云雀的形象,使其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仿佛随时都能从诗篇中振翅飞出。诗人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云雀的自由自在、勇敢奔放。

四、对比

为了更好地突出云雀这一核心意象,雪莱精心选取了不同的事物,用来与云雀对比,借以展现云雀的高贵。“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称得上明朗、欢悦、清新的一切,全都不及你的音乐”,带有露珠的草地、春天里的甘霖、雨后盛放的花朵,都是自然界中非常清新、美好的事物,但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远远不及云雀的歌声。“我从来还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对人类而言,“爱情”是令人着迷的,“醇酒”令人沉醉,但无论是甜美的爱情还是可口的醇酒,都无法与云雀的歌声相提并论。因为云雀的歌声是“神圣”的,世间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饶”,世间有如此多动听的音乐,而人类编写的书籍更是浩如烟海,但是这些终究敌不过云雀的一缕清音。诗人巧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云雀的赞美之情。当云雀的歌声响起的一刹那,世间那些美好的东西似乎都失去了颜色,天地之间只剩下云雀振翅高飞的影子,以及那一声声在云中缭绕的清音。诗人看似是在极力夸赞云雀,实则是在表达自己对理想、对光明的追求与向往。凡尘中的一切事物虽美,但与伟大的理想相比,也是不值一提的。

在诗人的笔下,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诸般美景,还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抑或是最动听的音乐,都比不上云雀的清音。诗人巧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云雀的赞美之情。

五、设问

在创作《致云雀》这首抒情诗时,诗人还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即先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然后再回答问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我们不知,你是什么,什么和你最为相似?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上?”云雀优美的歌声令诗人倍感震惊,因此忍不住主动地探询缘由,积极地寻求答案。“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什么田野、波涛、山峦?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之后,诗人毫不吝惜地给出答案:“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倦怠永不会出现,那烦恼的阴影,从来/近不得你的身边,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诗人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心中的疑问,又在诗歌的最后几个小节中给出答案,点明自己喜爱云雀的缘由。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云雀都是那样的欢快,那样的无忧无虑,反复吟唱着动人的歌曲,既不因被人误解而烦恼,也不因被人赞赏而自傲。正是因为云雀具备这种高贵的品质,它才成为了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诗人希望自己能像云雀那樣,矢志不渝地追求心中的理想,始终满怀信心,一路高歌前行。

诗中云雀的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追求崇高,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于云雀来说是不存在的。

总之,《致云雀》是一首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的抒情诗。诗人巧用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精心塑造了云雀这一形象,抒发了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之情,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视听感受。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云雀拟人理想
云雀
拟人手法真多情
云雀叫了一整天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云雀
学习用拟人的方法
理想
一半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