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能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1-13金琦淳高丽金鲁守荣张延丽黄文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20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技能竞赛实训基地

金琦淳 高丽金 鲁守荣 张延丽 黄文明

摘  要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学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通过树立竞赛引领一大创新理念、产教融合建设五类基地、筑巢引凤搭建三个平台、系统集成聚力三轮驱动,创建“一五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师资、专业、项目、服务和制度“五位一体”的运行保障机制。实践教学结果表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 技能竞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名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20-0093-0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Skills Competition//JIN Qichun, GAO Li-jin, LU Shourong, ZHANG Yanli, HUANG Wenming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country’s call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we have embark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By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leading by competition, constructing five types of bas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s with vocational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offering favorable packages to attract talents and build three platforms as well as systematically aggregating three drivers, we have established a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accordingly and perfected the model oper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integrating qualified tea-chers, projects, professions, services and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results show tha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he level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skills competi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training base; teaching studio

0  引言

近年来相继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3]。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于2019年5月成立,其前身机电技术系历来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2015年5月,学院鲁守荣教授领衔的汽车专业工作室获批无锡市首批名师工作室;2018年5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社团习之社获得学校批准成立,次年获评无锡市示范型青年学习社。名师工作室、学习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先天的相容性,因此,依托名师工作室、学习社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性改革,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更具时代必然性。然而,学院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还有几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1)体系零散。专业建设、学工教务管理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相互割裂,缺乏系统集成,没有形成合力,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2)发展滞后。原有实训条件仅能满足基本教学,学生缺少实践创新发展的平台和组织,资源不足,制约发展。

3)机制不畅。育人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效有待提高。

1  培养模式与育人保障机制

通过系统开展理论研究、广泛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了“竞赛引领”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高度重视师生的技术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产教融合建设五类基地、筑巢引凤搭建三个平台、系统集成聚力三轮驱动,创建“一五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完善师资、专业、项目、服务和制度“五位一體”的运行保障机制,充分保证模式高效运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如图2所示。

1.1  系统整合,创建“一五三三”人才培养模式

1.1.1  引领风向,树立一大理念  学院秉承“弘毅”校训,立足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不断提升,对接互联网时代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树立“竞赛引领”这一科学理念,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坚持教师“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学生“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营造创新创业“人人皆为、处处能为、时时可为”的校园创客氛围。

1.1.2  产教融合,建设五类基地  学院与北大博雅、大疆、亚龙、南京航鹰等企业深度合作,把企业的培训工作场所引入学校,建设五类技能实训基地:多关节型仿人竞技机器人、全局视觉多机器人协作、无人机航拍航测与植保、3D设计与打印和机电设备加工与调试技能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同时可满足竞赛和课程教学需要,部分基地如图3所示。

1.1.3  筑巢引凤,搭建三个平台  学院成立两个学生社团,即无锡市示范型青年学习社习之社和人工智能社团,加强技能竞赛的宣传、组织和推动成果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依托鲁守荣教授领衔的无锡市汽车工程专业名师工作室,指导师生培育和孵化基于技能竞赛提炼的项目课题和学术作品,活动平台如图4所示。

1.1.4  系统集成,聚力三轮驱动  学院以“结合专业教学、体现激励导向、对接学生需求”作为技能竞赛开展的驱动力。一是探索基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技能竞赛的互动模式新路径,实现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同时,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保障竞赛开展。二是学工处制定《学生素质发展综合测评办法》,将技能竞赛、科技发明专利、学术论文研究、软件著作权等创新创业素质纳入综合测评。同时,教务处颁布《职业技能(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各级各类竞赛,激励竞赛开展。三是创新创业学院面向学院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必修课《大学生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实现全覆盖,服务竞赛开展。

1.2  多措并举,完善“五位一体”运行保障机制

1.2.1  打造导师团队,提供师资保障  构建“1+1+X”竞赛导师团队模式,每1项竞赛聘请1位专任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统筹协调X位团队教师共同开展竞赛培训和技术指导。学院坚持指导教师“走出去”与专家名师“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竞赛指导水平和能力。

1.2.2  促进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  实施“三进三出”计划,让技能竞赛进课堂、进毕业设计、进培养方案,出成果、出人才、出品牌。学院将技能竞赛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手段,鼓励教师把竞赛的题目、案例、成果等引入课堂,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围绕竞赛展开教科研项目申报研究,使竞赛成为学院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1.2.3  组织参加竞赛,开展项目创新  建设“一二三”人才梯队培养体系(结构),学生大一重在积累,大二重在参与,大三重在主持和传承。学院将部分专业课提前,加强竞赛和专业性引导,激发新生学习兴趣;依托人工智能社团,选拔大二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依托名师工作室,引导大三社员主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孵化创新作品,训练学术能力,同时协助教师辅导竞赛,发挥传帮带作用。

1.2.4  凝练教学成果,服务地方社会  总结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加强对基于竞赛引领的人才培养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概括和凝练,凸显教育教学成果特色;充分发挥研究成果的示范作用,成果面向全校推广应用的同时,通过习之社加强成果向中小学创客、STEAM和人工智能教育推广应用,增加学生的创业途径。

1.2.5  推进齐抓共管,健全运行机制  完善多部门上下联动的工作協同机制,积极争取学校各职能部门支持,制定出台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氛围,聚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

2  实践成效

自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实施以来,部分成果如图5所示,师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专业建设实力得到加强,学院的社会美誉度获得提升。

2.1  课程覆盖面广、竞赛参与度高,创新实践氛围浓厚

模式实施以来,融合竞赛的相关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通识必修课已在学院实施,第一课堂学生受益面广、普惠性高,其中参与进入第二课堂(社团)学生60余人,每位社员至少参加一项技能竞赛、创新训练项目或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校内机器人竞赛一次,参赛人数30余人;基于无人机基地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获批2019年无锡市现代学徒制示范项目。

2.2  学生科技活动成绩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模式实施以来,学生获得各类技能竞赛荣誉奖项20余项,同时取得两大突破。一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数据采集竞赛中取得进展[12];二是在学校认定的A类赛事中获得佳绩,获奖情况如表1所示。学生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项,申请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授权软件著作权三项。学院被无锡市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培养贡献奖”。

2.3  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丰厚,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模式实施期间,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获得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和教科研荣誉奖项九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分析报告(2012—2019)》中,学校位列全国高职院校365名,一般高职院校222名,东部区域高职院校165名[13],获奖情况如表2所示。基于智能化机械制造创新设备研发与产业化科研创新团队,获批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立项。

2.4  社会认可度高,示范辐射作用明显

成果作为学院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对外展示的窗口,受到新闻头条、新浪等主流媒体报道,并受邀赴新疆福海进行科技扶贫支教,获得无锡市幼儿科技大赛主办权。

3  总结

“一五三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设计与实施,都以支撑和保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成为导向,主动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具有持续性、协调性和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新参考。“五位一体”运行保障机制形成一条“竞赛促进教改,教改提升质量,质量产出成果,成果铸就品牌”的高效因果产出链:竞赛教师团队的融合组建以及多方位的教学革新,推动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阶递式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成果的示范推广,彰显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上下合力共育才的机制,为人才培养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A/OL].(2010-05-13)[2021-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5672/201005/20100513_120174.html.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A/OL].(2015-06-11)[2021-04-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9855.htm.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A/OL].(2015-05-04)[2021-04-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4]缪丹云,李虹.基于科技竞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177,176.

[5]刘迪.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15):97-98.

[6]陈卓.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人才培养作用分析[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7]施滢,李盛辉,孟迎军.融合科技竞赛与创新训练的独立学院应用型工科实践教学方式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9):222,224.

[8]李淑琴,刘均梅,侯霞.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40-41.

[9]陸经英,王世来.积极开展科技竞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5(12):73-74.

[10]张洪军,包丽,王世刚,等.依托大学生科技竞赛深化课程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78,81.

[11]辛明霞.基于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2):110-112.

[12]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发布[EB/OL].(2020-02-21)[2021-04-20].https://www.cahe.edu.cn/site/content/11857.html.

[13]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发布[EB/OL].(2020-02-21)[2021-04-20].https://www.cahe.edu.cn/site/content/11856.html.

[14]刘亮,孙利平,张海涛,等.构建学科竞赛体系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2):135-137.

[15]王小荣,苟向锋,杨晋,等.以RoboCon和RoboCup为契机构建创新型的机械工程实践中心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153-155,200.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技能竞赛实训基地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创客+竞赛”视野下中职《电子线路》实验设计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