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2021-01-13谢永飞付晓光汤泽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校

谢永飞 付晓光 汤泽群

摘  要 在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构建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创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第一层有两个维度,第二层有四个指标,第三层是20个观测点,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对综合指数的定量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创业课程教学的综合评价一般,高校创业课程教学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20-0078-05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XIE Yongfei, FU Xiaoguang, TANG Zequn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consumer oriented evaluation model,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aticness, scien-tificity, operability and student-centered,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with students as the evaluation subject. The first layer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has two dimensions, the second layer has four indicators, and the third layer has 20 observation poin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has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it is found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teaching is general, and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space for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of course teaching

0  引言

西方國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1]。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2]。2002年,教育部在全国九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并举办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这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3]。2010年,教育部转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应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高校创业基地建设。201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并在课程、师资、实践平台、政策扶持等方面作出指导建议”。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深化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改革”,这对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强调“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2017年,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贵州理工学院等99所高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该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高校创业教育热潮[4]。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出“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可见,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发展得非常迅速。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被赋予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为准确和全面把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现况,促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完善,本研究将构建一套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数据进行评价分析。

1  文献综述

经过20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国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呈现阶段性增长特点:1997—2008年,相关文献数量的增长较为平稳,而在2009年及其之后,相关文献数量增长迅速,从2015至今达到高峰[5]。目前,有来自诸多学科的学者对创业教育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

我国创业教育涉及的研究范围广泛,不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发展现状、教育模式、改革发展、路径优化、满意度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分析,还对创业教育教学、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外国创业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比较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若聚焦到创业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则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6];二是创业课与思想政治课、文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融合[7];三是创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四是创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9];五是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10];六是教学方法的探讨[11]。比较而言,我国对创业教育评价的研究较少[12],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相对滞后[13]。

目前学界对创业教育的评价研究涉及高校创业的教育能力、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教育效果等方面。曹志峰[4]基于CIPP模型,从环境基础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过程行动能力和成果绩效能力四个维度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模型,并使用调查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祝成林等[14]以学生为评价主体,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两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创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徐占东等[15]基于GEM概念模型和五维度模型以及对创业者和教师的问卷调查,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九個一级指标和57个二级指标。高桂娟等[16]从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与创业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创业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上海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理论视角等方面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但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创业教育评价文献中,多数研究成果虽然构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调查数据做了评价分析,但有一些指标体系的构建缺乏理论指导;二是由于创业教育的实施涉及多个主体,故有一些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相互交叉多个主体的信息,未区分开不同主体的评价指标;三是学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但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关注不足,这使得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四是对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专门研究很少,大多数文献是把课程教学评价作为指标体系中的一个维度或多个指标。基于以上不足,本研究在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指导下,以大学生为评价主体,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两个维度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评价分析。

2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依赖于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必须有一个内核,就是用来指导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17]。

2.1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理论在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论基础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关注的重点不同,各级指标选取的着眼点也不同。本研究在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的指导下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运动[18],该评价模式的实质是“以顾客为基础的评价”和“以需要为基础的评价”[19]。根据该理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不仅要考虑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还需要考虑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消费者(大学生),而且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消费者应发挥评价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2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提高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研究遵循四个原则构建评价体系。

2.2.1  系统性原则  创业教育的评价有两种范式,一是过程评价,二是结果评价。为使构建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具有系统性,将综合考虑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结果评价。

2.2.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其次,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后需要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这是保证评价体系科学性的必然要求;最后,评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环节,因此,评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正确、科学。

2.2.3  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教学评价指标所指向的内容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相关指标的数据要能够容易获取。

2.2.4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在选取指标时,从消费者(大学生)视角出发,选择大学生关注度高、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收获密切相关的指标。

本研究在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构建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表1中可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有两个维度,分别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第二层有四个指标,分别为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第三层是20道具体的调查问题。

3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

课题组设计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创业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在创业教育课程相关内容中,把表1中的20个观测点设置成20道调查题目。基于李克特五级量表,把每道题目的五个答案(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完全同意),分别赋值为1分、2分、3分、4分、5分。问卷调查的目的是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进行验证,并基于调查数据进行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分析。

问卷调查的方式为线上调查,抽样方法为非概率抽样,调查对象为J省X市M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共回收调查问卷776份,其中有535人上过创业教育课程,有245人没有上过创业教育课程。剔除没有上过创业教育课程的样本和无效样本后,进行数据分析的有效样本为515份。样本的具体分布:从性别看,男生占44.1%,女生占55.9%;从学科分布看,文科学生占58.3%,理工科学生占28.7%,医学等学科学生占13.0%;从就读年级看,大一学生占10.5%,大二学生占7.6%,大三学生占14.8%,大四学生占41.0%,研究生占16.4%,已毕业学生占9.9%;进入大学前,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学生占58.6%,非农户口的学生占41.4%;从上过创业教育课程的门数看,上过一门课程的有40.0%,上过两门课程的有28.9%,上过三门及以上课程的有31.0%。

3.1  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对这份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考虑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的20道题目均为定序变量,所以使用Cronbach's α指标进行信度分析。SPSS统计软件计算的信度系数α为0.965。因为Cronbach's α系数高于0.7,所以该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KMO为0.963,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为10 341.527,且在统计上显著,说明该评价体系的效度也较高。

3.2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综合指数的构建和数据分析

3.2.1  综合指数的构建和分析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依赖于一套指标体系,包括两个维度、四个指标、20个观测点。为了能够简明地了解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本研究构建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综合指数。构建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权重。为了能够比较客观又比较准确地反映各项指标在综合指数中的重要程度[20],本研究基于理论思考并考虑到数据的结构和特点,采用客观的因子分析技术决定权重。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法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调查问题进行因子分析,并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负载进行正交旋转,從中提取四个因子。根据每个因子所包括的变量的内容,分别命名为教学组织因子、教学内容因子、教学实践因子、教学效果因子。各指标的共同度(也称公因子方差)均在0.5以上,这表明每个变量的信息被保留的程度都较高(在50%以上)。四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36%,达到因子分析的要求。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综合指数是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四个因子的得分分别乘以各自的解释比例,相加后除以4得到,然后采用极值法把综合指数标准化为0~100之间的得分。综合指数的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越高;综合指数的得分越低,表明大学生的评价越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综合指数得分为70分,这表明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等四方面的综合评价一般。

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在不同性别和不同户口性质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综合评价最高(74.78分),医学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综合评价次之(73.26分),工科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综合评价再次(70.83分),文科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综合评价最低(只有68.75分,比理科学生低6.03分)。

虽然大学生上创业教育课程的门数与综合指数的得分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二者的相关系数非常小,仅为0.088。这说明随着上创业教育课程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综合指数得分增长有限。结合前文发现“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等四方面的综合评价一般”可以推断,大学生对所上过的所有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都不是很好。上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时间不同的大学生,其综合指数得分也不同。在本科生中,大一和大二就开始上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其综合指数得分(分别为70.46分、70.64分)高于大三和大四才开始上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69.79分、63.12分)。研究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普遍高于本科生,且研二开始上创业教育课程学生的综合指数得分(75.85分)高于研一开始上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71.52分)。

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也因不同的授课方式而异,对线上授课课程的综合评价最低(68.67分),对线下授课课程的综合评价居中(70.56分),对线下+线上的混合授课课程的评价最高(71.04分)。此外,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显著影响其对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每节创业教育课程都上的大学生的综合指数得分(71.04分)高于大部分课都上(67.13分)、偶尔上(68.14分)和基本不上(67.97分)的大学生。

3.2.2  均值的比较分析  由上文可知,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综合评价总体不高。为详细了解大学生对哪些方面的评价较低,对哪些方面的评价较高,下面对一些调查问题的均值进行分析。

比较20个调查问题的均值可知,大学生对教材选用和班级规模两方面的评价最低。大学生在“我所学习的创业课程有规范的教材”“我所学习的创业课程的班级规模合适”这两道题目的同意程度上,均值得分分别只有2.74分和2.82分,排在最低和次低的位置。此外,大学生在“我所学习的创业课程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我有很多机会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有校内外导师指导”三道题目的同意程度上,均值得分也不高,分别为3.08分、3.13分、3.22分。这表明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待提高,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有限,创业实践有校内外导师指导的情况不多。

均值得分最高的五道题目分别为“我所学习的创业课程内容与时代前沿趋势结合紧密”“我认为学校要求学生完成的创业课程的学分合适”“在选课系统中,我能够容易选上创业课程”“学校经常提供创业咨询与指导”“创业课程有助于丰富创业知识”,均值得分分别为3.50分、3.51分、3.51分、3.52分、3.54分。相比于其他15道题目,这五道题目的得分虽然排在前五位,但从绝对分数来看,依然较低,不到4分(4分对应的选项是比较同意)。这一结论得到调查问题“您对创业课程教学的总体满意度”的验证。数据显示,大学生对高校创业课程教学满意的比例不高,只有49.9%,一般的比例为39.8%,还有10.3%表示不满意,均值得分为3.47分。

上创业课后的收获少是导致大学生对创业课程教学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当问及“您学习创业课程的收获”时,仅有21.6%的大学生认为收获多,50.3%的大学生认为收获一般,还有28.2%的大学生认为收获少,均值得分仅有2.86分。此外,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满意度不高与高校的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存在一些问题有关。如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数量有限,很难选上课,很多同学要到大四才能把创业教育课程的学分学完。”由此可知,创业教育课程的数量供给严重不足。还有一些大学生提到:“文科专业要修6个双创学分,比理科专业的学生还多,而且很多双创教育课对文科专业都有限制,根本选不了。就算选上了,文科专业连高数都没学会,很多东西真的听不懂。”简言之,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不高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紧密相关。

4  对策建议

从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综合指数得分和每道调查问题的均值可知,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一般,这说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下面基于前文的研究发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在教学组织方面,一是需要尽快增加类型多样化的创业课程的供给,使创业教育贯穿整个本科阶段,从大一开始,大学生每年都能选上创业教育课程,解决大学生选课难的问题;二是增设课程时需要多考虑文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需求,以提升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对文科学生的合适性;三是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材建设,合理控制班级规模,以增强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四是尽量多开设一些线下授课的课程,或线下与线上授课相结合的课程。

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创业教育课程与文科专业课程的融合尤为迫切;二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适量减少一些理论性的内容,适量增加一些实践性的内容;三是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与时代前沿趋势的结合,以适应社会变迁迅速对新就业人口(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四是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要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在教学实践方面,大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实践课程。因此,高校可以扩建一些校外和校内的创业基地,多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如创业讲座、创业大赛、项目孵化参与、市场调研等),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并有校内外导师对其创业实践提供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和组织上,需要充分考虑到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医学学生的需求差异。

在教学效果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激发其主体行为动力。教学效果的增强依赖于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的改善,如让大学生在大一、大二就能容易地选上自己喜爱的创业教育课程;有较多的线下授课课程、线下和线上混合授课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创业教育课程能与专业课程融合;学校能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创业实践机会。此外,提高大学生的出勤率也可增强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出勤率越高,其投入相对更多,上创业教育课程的收获也相对更大。■

参考文献

[1]李云凤.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7(37):104-106.

[2]朱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0-12.

[3]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4]曹志峰.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贵州的实践与展望[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5-54.

[5]黄兆信,李炎炎,刘明阳.中国创业教育研究20年:热点、趋势与演化路径:基于37种教育学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教育研究,2018(1):64-73.

[6]印伟.基于耦合机理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旅游高职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6):62-67.

[7]王晴.我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述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5):39-44.

[8]刘译阳,边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9(9):32-37.

[9]李芳清,曹小红,刘淑娟,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79-281.

[10]杨敏.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0):143-144.

[11]刘志.服务性学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策略的新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5(3):79-84.

[12]黄兆信,黄扬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探新:来自全国1231所高等学校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9,40(7):

91-101.

[13]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影响因素[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3):45-49.

[14]祝成林,和震.基于“过程—结果”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3-72.

[15]徐占东,梅强,李洪波,等.“双创”情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4):38-42.

[16]高桂娟,李麗红.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的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22-29,112.

[17]杨菊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基于社会融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2):64-70.

[18]贾建锋,姚旭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设计:基于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的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2-88,95.

[19]魏凤旗.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对我国高职英语课程评价的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135-136.

[20]杨菊华.中国流动人口经济融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4.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高校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