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流理论的《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探索

2021-01-13李健孟银阔

消费电子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电子线路心流自主学习

李健 孟银阔

【关键词】心流;教学;自主学习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加快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整体战略目标的基本内容[1]。而教育教学质量是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卓越应用型人才的首要任务。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践行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2]。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有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遇到困難会害怕,容易放弃。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获取的成本越来越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更倾向于在网络上求助,不愿意主动思考,没有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不能从解决困难问题中获取肯定的积极情绪,反而长期被一些负面消极情绪控制,造成自己的学习效率低,且不断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需要从培养和建设积极的心理层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心理学理论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积极的学习动机能够让学生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心流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研究人的创造力时发现[3]。他认为心流(flow))是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动顺畅、高效,达到一种活动与意识融合、时间感消失和忘我的境界时的心理体验。这种“心流”体验有助于愉快情绪、积极情感的出现,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

根据心流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入到这种“心流”状态。

1、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2、有即时的反馈。反馈可以促进人们重新调整操作或者进入下一个操作步骤。

3、挑战度与技能相匹配。挑战难度太大,容易增添挫败感;挑战难度过低,又不容易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首先就在于能带领学生迈入专业知识的殿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心流”状态为目标,设计和布置教学内容和任务。在刚入门时就让学生感觉学习的难度很高,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学生在后续阶段的学习,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这样才能让他们日后在相关领域专注地从事相关工作,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

基于心流理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制定细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针对每一个教学课时,制定细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让学生知晓当前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进行有效比对,判断自己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以电子线路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放大电路为例。将放大电路的相关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如图1所示。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构成放大电路的基本电子元件: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性能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单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析。其中单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是本章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应先将这个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带有目的性的逐个解决,再将小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来讨论一个完整的单级放大电路的分析。将难点逐步分解,逐个解破的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好的建立自信。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讨论多级放大电路以及在不同频率下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来讨论放大电路的实际应用。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现代网络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在网络上,通过相应的内容设置,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要注意的是,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上课的专注力往往会因为智能手机的使用而分散,所以在采用混合式教学时,不建议教师让学生将线上教学常用的智能设备带到教室里,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运用。

3、适时的教学反馈

课后作业是一种非常及时的教学反馈方式。教师应通过布置适度的作业和及时的作业反馈,对当前教学情况进行摸查分析。布置难度太高的作业,学生会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产生焦虑;布置太过简单的作业,学生又会觉得太容易完成而失去学习和钻研的兴趣。所以针对教学目的,教师应有选择性地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如果是引入新的知识点,但新的知识点又会和其他的先修课程相关,此时教师应布置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并辅以练习;如果是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吸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和例题相关的电路分析问题让学生自行去思考体会;如果一个章节内容结束,需要启发学生去思考,提高其学习能力,这时应布置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可以选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的方式完成一个具体实用电路的设计,比如音响放大器的设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等等诸如此类的任务。鼓励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线上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努力去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得到心理的满足和成就感,促进心流状态的提升。

同时,教师还应每隔一段时间安排课堂小测验,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并通过及时调整,保证整个学习过程的有序性。

4、组织活泼的课堂教学

细化的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的教学组织了。由于智能设备的普及,很多同学会携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入教室。这些智能设备在某些时候确实能帮助学生查阅资料,促进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但由于智能设备上经常弹出一些信息推送,会分散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导致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只顾着回复信息,智能设备引入课堂的优势便会丧失。所以,在课堂教学组织时,可以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让电子设备更多地出现在课后的知识巩固和自学过程中。

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通过组织开展学生研讨,小组汇报等活动,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总结提炼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多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一些智能小程序的使用,采取随机抽取回答问题的学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的细化,将繁杂的知识拆解成小的知识点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尽快形成“心流”状态。但实际的专业问题却是复杂和多样化的。教师将学生引入专业知识的殿堂后,应结合实际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布置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往往教师个人的实践经验也是有限的,这时,通过竞赛驱动实践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等比赛项目。学科竞赛往往整合了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般以地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为项目对象,学生通过参加竞赛项目,可以强化其自身根据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投入到学科竞赛之后,往往会迫使他们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竞赛往往通过组队的形式完成,一方面可以锻炼团队成员间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学习效果的好坏归根到底还是内因的驱使,创造条件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心态是促进教学质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根据心流理论有目的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实践证明,基于心流理论的教学设计可以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电子线路心流自主学习
基于心流PAT模型的界面设计策略研究
心流理论下公共健身服务设施设计评估研究
跃入心流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Multisim13.0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静电放电对电子线路干扰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