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化的动物与异化的人类

2021-01-13尹传红

小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海鸥异化人类

尹传红

打小痴迷科普科幻,书香悦读一路相伴。分享科学奇美理趣,留下探索思考印记。

研究动物的赵序茅博士曾向我讲述他在2018年冬天的一段科考经历,那天他遇到一只名叫三儿、会敬礼的藏酋猴,游人只要说句“三儿敬礼”,它马上就会抬起右手来,引得游客一片叫好,并立即得到食物作为回报。看到这样的场景,他内心的感情很复杂:“作为一只猴,它本不需要如此,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森林中寻找食物,繁衍生息。如今它已被人类驯化了,成为人类招财纳宝的工具。当三儿举起右手的那一刻,作为一只猴,它向人类的文明迈出一大步,可是它却永远失去了野性,再也无法做回一只猴。”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上个世纪40年代在欧洲很有名气的哑行者(蒋彝)写的一本书《爱丁堡画记》,其中有段文字记述了作者在英国观察到的现代消费文化对可爱的水鸟带来的负面冲击。他写道:在我们的文学里,鹤是仙客,鹦鹉是陇客,海鸥是闲客,一直都象征“悠闲的绅士”。然而,“最起码,伦敦公园里的(海鸥)就不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城市还是不适合悠闲绅士的。金钱和虚名的诱惑毕竟太大。伦敦海鸥变得强烈渴望人们的喂食,甚至为此放弃天生该是它们吃食的鱼类,屈就干巴巴的面包屑。由此可知环境对人影响之大……”

这都是人类眼中动物的“异化”,而始作俑者,正是我们人类!不免反过来寻思:动物眼中的人类,又当如何呢?

据说,自古希腊起就有人研究“动物的大脑里在想什么”这个问题了,但一直也有人怀疑动物有思想、情感或感觉的可能性,并且认为没有理由给予动物更多精神上的关照。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米歇尔·德·蒙田早在400多年前就不无讽刺地指出:人类自命不凡,凌驾于其他动物之上,总是以人类的视角去理解一切,甚至从未想过动物也可能有这样理论:“为什么一只鸟就不可以说,宇宙中的一切都注视着我,大地供我行走,太阳给我照明,星星为我存在。清风、流水、天穹,哪个不青睐我?”

不过,近代以来,一些动物学家在动物的驯化与人类文明之间已经看到了某种相似性:驯化的动物在逃离了残酷的自然选择的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适应性——它们不再适于独立生存了。

人类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态系统出了问题,人类能幸免于难么?在赵序茅博士看来,这就是研究动物、保护物种的意义所在!确实,跟人类相比,这些弱小的动物无法在智力上胜出。可是,动物最大的智慧在于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地区的人类不具备的。在自然界,很少有动物会把环境破坏殆尽,而这种现象在人类世界却比比皆是。谁说动物不如人类?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调侃说,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当然还可补充一句:人类是唯一能把动物养成宠物和煮成食物的动物。英国动物学家莫里斯更为直率地指出:当今人类就像监禁于动物园中的动物一样,被监禁于现代都市这个“动物园”里。生活在自然栖息地里的野生動物,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杀、伤害后代或伤害同类的,也不会得胃溃疡和肥胖症,更不会有诸如恋物癖等现象。可在都市居民中,这一切全都发生了……

当今生物学领域,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动物的视角,以此探索动物与世界的关系、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我想,归根到底,这也是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且深切关涉人类未来之发展,我们确乎需要更多了解。一位学者说得好:“人们如何考虑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决定了他们将如何在环境中行事。”

猜你喜欢

海鸥异化人类
霸道海鸥谁能治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海鸥猎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