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的研究

2021-01-13彭浩洋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实体乘客制度

徐 芸,彭浩洋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地铁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与飞机、火车相似,比较容易成为突发事件的发生地,在历史上伦敦、莫斯科、首尔等大都市的地铁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爆炸事件。因此,世界各国对地铁的安防工作都很重视。

在我国,随着大型盛会——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2010年亚运会和2011年大运会的召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地铁开始了全面的进站地铁安检。这也让我国对地铁安检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与紧迫。

1 我国地铁安检现状

1.1 我国地铁安检的主要法律依据

(1)国家层面的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涉及地铁安检的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有许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而在上述涉及地铁安检的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到“城市轨道交通”与“安全检查”的法律条文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一部中的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大型活动承办单位以及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口岸等重点目标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

(2)地方层面的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出台了关于地铁安检的法律法规。例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操作规范(试行)》,要求对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人员进行安检,同时对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中的安检原则,安检实施,安检工工作站(点)设置及设备、人员配备,安检流程和程序,禁、限带物品的处理,安检特别处置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除北京外,其他省份也出台了相应的适合自己的地铁安检法规。

总的来说,指导地铁安检的具体的法律依据都是地方层面的。

1.2 我国地铁安检的效果

(1)安检的质量高

我国地铁安检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处于比较严格的阶段,目前大多城市采用“候车安检”的安检模式,并且严格遵照“人机结合、人物同检”的安检原则——运用人工或者机器的方式,对人和物都进行安全检查。

对于物品,逢包必检、逢疑必查,具体来说就是,安检人员利用安检机对乘客携带的所有包裹、物品进行安全检查,要求乘客自觉地将所有携带的包裹、物品放置在安检机中过检,同时,安检人员一旦发现有可疑物品必须开箱、开包进行二次检查。另外,所有随身携带的液体必须饮用后方可带入。

对于人,逢人必检,安检人员利用手持金属探测安检仪对通过的乘客进行手动检查,有些城市也采用智能安检门对乘客进行检查。

总的来说,我国安检质量要求较高。

(2)安检的速度慢

安检机的运作原理是,首先,机器通过x射线将过检物品成像到电子屏幕上,然后,安检员凭借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判断该传输物品是否是违禁品。一方面,为了保证安检员能分辨出不同颜色的物品,安检履带的运转速度相对较慢,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地关注安检机屏幕,人的视力以及注意力都会下降,从而影响识别速度。

手持安检仪随着长期使用灵敏度也会降低,影响安检速度。

对于乘客携带的液体饮料,一般情况下也会请乘客尝一口,再让其通过,如果遇到没有打开的饮料,安检人员会使用液体安检仪进行安检。

据统计,一名乘客带包通过安检需要8秒左右,以一个二线城市为例地铁日均客流量69万人次,所有乘客花费在安检上的时间总和是1 533 h(不含排队时间),总体上耗时较长、速度偏慢。

(3)安检的效率低

地铁安检质量要求较高且速度偏慢,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当客流量大的时候,尤其是法定节假日,例如春节、国庆、中秋等,地铁安检进程会非常的慢,常常有大量的乘客聚积在排队通道,时间长的甚至要排队排上半个小时多。因此,在客流量大的情况下怎样提高地铁安检的效率,即在不降低安检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地提高安检速度,成了一个急需研究的话题。

如何在客流量大的情况下提高地铁安检的效率,2016年之后,国内许多学者对地铁安检的研究涉及到提升地铁安检效率方面。目前,国内学者有许多通过提高安检科学技术水平来提升地铁安检效率的研究,比如李胜广等提出的大人流、高通感人员卡口管控设备——多维人员信息感知门,柯飘对人脸检验算法在地铁安检中的研究,王玉维等的X光图片禁带品智能识别技术,王秋实等对地铁违禁品快速检测的研究与应用,等等;但是,鲜有对于如何通过改善地铁安检制度来提升地铁安检效率的研究。

根据上述我国地铁安检的现状,包括地铁安检的主要法律依据和效果,如何通过改善地方的地铁安检制度来提升客流量大的情况下地铁安检的效率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可在地方试行的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并对其作了初步的研究,以期提升客流量大的情况下地铁安检的效率。

2 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

2.1 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的概念

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是指在地铁安检流程中实现部分免检的制度。具体来说,在地铁安检通道中,除普通的安检通道之外,设立专门的免检通道,该免检通道并非全部免检而是采取部分免检的方式;同时,地铁安检部分免检通道采取按一定比例随机放行的政策,意味着即使乘客走免检通道,也会存在被检查出潜在危险从而不被允许通过的可能性。

因此,一方面,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能够在尽量不降低地铁安检质量的条件下提升地铁安检速度,达到提升地铁安检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部分乘客省时、省力,地铁作为大众普遍使用的公共交通方式,这种部分免检制度可以辅助乘客们更快地前往目的地,特别是在客流量大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许多延误和财产损失。

2.2 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的适用人群

目前,地铁乘坐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使用固定实体地铁卡支付、使用固定电子地铁卡支付、使用单程实体地铁卡支付。他们在地铁卡的获取方式、使用范围、有效期限、优惠金额、安全性等方面的普遍特征分别为(1)使用固定实体地铁卡支付:①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额购买固定实体地铁卡,②一张固定实体地铁卡只能在规定范围内(一般为某市内)使用,超出范围则不可使用,更换城市必须另办地铁卡,③固定实体地铁卡长期有效且具有固定的优惠金额,④固定实体地铁卡大部分无实名制,可相互流转,一旦有情况发生,警方很难通过地铁卡快速确定乘客身份以及获取个人信息。(2)通过移动端app使用固定电子地铁卡支付(以“支付宝”app上电子地铁卡为例):①在app内通过搜索城市名称即可免费领取各个城市的地铁电子卡(例如:南京地铁电子卡)②每张电子地铁卡只能在规定范围内使用,只利用“支付宝”app这一个平台就可以很方便地同时领取不同地方的电子地铁卡,切换卡面即可使用,③电子地铁卡长期有效但一般情况下无优惠金额,④电子地铁卡与支付宝账号直接挂钩,地铁闸机通过扫描乘客出示的二维码直接从乘客的个人账户中扣取费用,个人支付宝账户中会留有消费记录,如果有情况发生,警方能够很容易地快速确定乘客身份并获取个人信息。(3)使用单程实体地铁卡支付:①乘坐一次必须要在乘坐前购买一次单程实体地铁卡,人多时需排队购买②单程实体地铁卡只能在固定区间内使用,使用后仅限固定站点回收,回收后可循环使用,③单程实体地铁卡一次性有效且无优惠金额,④单程实体地铁卡无实名制,一旦有情况发生,警方很难通过地铁卡快速确定乘客身份以及获取个人信息。

根据上述乘客乘坐地铁时不同的支付方式,可以把地铁乘客主要划分为三类:(1)使用固定实体地铁卡支付的乘客,该人群一般都需要区域性、经常性地乘坐地铁,该人群主要组成部分为本地乘客,并且以老年乘客居多;(2)通过移动端app使用固定电子地铁卡支付的乘客,该人群组成部分既有本地乘客也有外地乘客,本地乘客中以中青年居多,外地乘客无论老少也基本都会采用电子地铁卡支付方式;(3)购买单程实体地铁卡支付的乘客,该人群主要组成部分为外地乘客,因旅游、出差等原因使用地铁。

笔者认为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的适用人群,第一阶段应发展第一类人群,即使用固定实体地铁卡的人群,第二阶段再发展第二类人群,即使用固定电子地铁卡的人群。

2.3 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的实现流程

(1)实现地铁乘坐实名制

如图1所示,地铁乘坐实名制,是指地铁管理部门采取一定措施使得乘客乘坐地铁时能够实现一次乘坐记录对应到一名具体的乘客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在乘客申领固定实体地铁卡时,工作人员必须为申领人做实名登记并录入大数据系统,必须包括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如此,地铁卡号能够对应到个人,当乘客使用该卡乘坐地铁时将显示申领人姓名。要注意的是,地铁乘坐实名制与高铁、飞机乘坐实名制所需要达到的管控程度不同,前者载体是地铁卡,后者载体是身份证,地铁卡的使用管理没有身份证那么严格,地铁卡可以出借他人使用,即使在有情况发生时使用的是他人的地铁卡,也能方便警方通过申领人信息找到相关线索。另外,实现地铁乘坐实名制之后地铁卡丢失可以挂失,便于地铁管理部门追踪寻找。另一方面,乘客在移动app上领取电子地铁卡时,允许获取app对应的个人基础信息,同时允许地铁管理部门获取领取电子地铁卡的app用户个人基础信息,当乘客使用电子地铁卡乘坐地铁时将显示乘客姓名。

图1 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实现流程

(2)确立地铁乘坐累计积分制度

地铁乘坐累计积分制度,是指地铁管理部门根据公民乘坐地铁的次数、里程数和遵守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法规的情况等分项累计积分,达到一定的数目予以相应奖励或者惩罚的制度。

首先,地铁管理部门设立累计积分管理办法细则,可以参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于机动车驾驶人实行的累积记分制度。累计积分的总体原则为乘客乘坐地铁次数、里程数越多,加分越多,违反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法规越多,扣分越多。对于使用固定实体地铁卡的人群,地铁管理部门在审核通过申领人的实名个人信息并为申领人登记录入个人ID之后,开始计分;对于使用电子地铁卡的人群,从移动端第一次成功领取某地电子地铁卡开始计分。

接着,地铁管理部门在一个计分周期满后统计得出累计积分的分值,并且根据数值分析分类,排除异常数据后分别予以奖励和惩罚,对分值高的地铁乘客给予特殊奖励,其中之一就是赋予部分公民申请走地铁部分免检通道的资格,对分值低的乘客进行严肃处理以及批评教育,其中之一是将部分公民列入地铁部分免检通道的黑名单;地铁管理部门在分析得出结论之后的某一具体日期发布奖惩信息到个人账户供乘客查询,使用固定实体地铁卡的乘客可前往人工柜台查询,使用电子地铁卡的乘客可在移动端app上自行查询。例如,以1年为一个计分周期,2019年的积分地铁管理部门于2020年1月1日统计得出累计积分的分值并且分析分类,2020年1月2日将奖惩信息发布至个人账户供乘客查询。

最后,乘客根据收到的奖惩信息,可向地铁管理部门申请走部分免检通道,或者主动前往地铁管理部门接受批评教育等等。

另外,地铁乘坐累计积分制度是为了规范公民的安全文明乘坐地铁行为,严肃地铁乘坐纪律,并且保障地铁运行安全,还能辅助提高地铁安检效率,可以考虑将该制度发展成为社会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地铁部分免检通道的运作方法

①通道位置

首先,不同于一般安检通道,地铁部分免检通道是单独开辟的一条检测通道,并且有着明显的指示标志;其次,在开设初期,由于地铁部分免检通道只适用于小部分人,不能影响大部分乘客的进出,所以必须开设在所有通道的一侧;最后,本着提高效率的原则,地铁部分免检通道应开设在从地铁站入口至地铁安检处整个道路中距离较短且行走较方便的道路一侧。

②安检方式

设立多功能感应探测安检门,门上装有刷卡设备,能够在刷固定实体地铁卡或者出示电子地铁卡二维码的同时对人身和物品进行检测,不仅实现人身安检和物品安检的同步,还实现身份验证和安检的同步,而且这种“多合一”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地铁安检的速度。

③安检类型及比例

在开设初期,地铁部分免检通道的安检门免检的概率应该设置为极低,不超过10%,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潜在危险者不敢冒险走部分免检通道。例如,在设置安检门免检概率为10%的情况下,10个人里面,只有1个人会被免检,对这个被免检的人安检门只运作身份验证功能,而不运作安检功能,刷卡显示乘客姓名后,安检门会提示“请通过”,他能够非常快速地通过安检门,而对其他9个人安检门会进行身份验证和安检两项功能,刷卡显示乘客姓名后,安检门会提示“请安检”,接着安检门就对乘客进行正常的从上至下全面安检,待安检门提示“请通过”后方可通过,耗时相对较长一些。

④检测异常后果

由于安检门的身份验证功能与安检功能同步,一旦安检结果出了问题,安检门将提示“检测异常”,系统会自动记录这个被拒绝进入者的ID和被拒绝进入的原因,地铁管理部门能够立刻锁定潜在危险者。以下对潜在危险者进行分类讨论:

a.假如该潜在危险者携带的是高度危险物品,则直接将其ID永久列入地铁安检部分免检通道的黑名单,并迅速联系公安机关处理。

b.假如该潜在危险者携带的并非高度危险物品:①如果他在被拒绝进入后半个小时内,及时排除危险、再次进入地铁并顺利通过部分免检通道的安检门,则将消除该潜在危险者的记录,继续保留其走地铁部分免检通道的资格;②如果他在拒绝进入后半个小时内未再次进入地铁或者再次进入地铁后仍未顺利通过安检,此类人员基本为潜在违法人员,则系统将会把该潜在危险者的ID列入重点关注并进行公安大数据查询,若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行为,则将其ID列入地铁安检部分免检通道的黑名单,若没有过违法犯罪行为,则继续重点关注,直到两次出现该情况,则将其ID列入地铁安检部分免检通道的黑名单,并接受公安机关传唤。

3 结 论

目前,我国指导地铁安检的具体的法律依据都是地方层面的,同时,我国地铁安检质量高但速度慢,导致出现效率低的整体效果,特别是在客流量大的情况下,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可在地方试行的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以期通过改善地方的地铁安检制度来提升客流量大的情况下地铁安检的效率。在本文中,笔者对地铁安检部分免检制度的概念、适用人群做了初步解说,并对其实现流程做了初步构想并制作了简要流程图,首先,实现地铁乘坐实名制,接着,确立地铁乘坐累计积分制度,最后,确定地铁部分免检通道的运作方法,包括检测位置、安检方式、安检比例和检测后果,以期提升客流量大的情况下地铁安检的效率。

猜你喜欢

实体乘客制度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最牛乘客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