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要求下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2021-01-12马兰

大观 2021年11期
关键词:舞蹈教育素质教育高校

马兰

摘 要:高校舞蹈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艺术能量,对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明确高校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其在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针对性进行探讨解决,是推动高校舞蹈教育向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方向迈进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舞蹈教育

自从国家提出素质教育概念以来,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大众的关注。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加上新课改的推动,舞蹈又逐渐成为美育的重要方面而得到进一步关注。高校舞蹈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源于原始社会,其对于表达感情和对于人们生活技能的传授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的作用在人类的教育传承和全面发展中逐渐凸显,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的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舞蹈教育不断发挥育人作用,为社会培养了很多较高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高校舞蹈教育属于人文学科,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舞蹈教育不但能培养大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形体,培养学生不俗的气质,还可以对学生心灵进行净化,陶冶学生情操,使之具备舞蹈创新能力,进而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舞蹈知识可以让大学生的身心更为健康,并可促进其智力发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都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匹配。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高校舞蹈课程中的舞蹈训练一般以群体舞蹈为主,需要强化动作,保持队形,不断提升舞蹈呈现效果,这就需要大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这样的排练、演出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舞姿技巧,还可以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强化集体意识,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当前高校在舞蹈教育上面临的现实问题

由于素质教育的推动,舞蹈类学科在近些年的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很大,诸多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都将舞蹈教育作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素养的重要学科,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以审视的目光来看,当前高校在舞蹈教育上还是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亟待研判并解决。

(一)生源质量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推动,让学习舞蹈艺术的大学生逐渐增多,但是数量的庞大与质量的优劣却不存在正向的对应关系。很多大学生的舞蹈基础薄弱,究其根源还是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所导致的。以舞蹈专业大学生为例,部分学生为了能够进入专业艺术院校,专注于对舞蹈的练习,而文化课水平与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文化课不理想才选择了舞蹈专业。前者是为了应付考试,才进行短期且强度很高的舞蹈培训,即使舞蹈技能尚可,却在身体协调性和柔韧度上错过了最好的夯实舞蹈根基的时期,并且训练内容过于强调应试,导致专业技能基础薄弱。而后者由于缺乏一定程度的文化熏陶,在对舞蹈的领悟力方面可能存在很大阻碍。总之,这种注重学生舞蹈专业能力的培养,却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导致高校生源质量不理想。

(二)大学生在舞蹈理论素养上的匮乏

舞蹈是对情感的表达,更是对文化的一种表达,舞蹈始终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只有兼具舞蹈技能和对舞蹈中的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领悟,才能展现出舞蹈真正的魅力。

因此,舞蹈理论素养的培养是舞蹈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目前高校的舞蹈教师还是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是将培养大学生舞蹈实践技能放在了唯一重要的位置。这让大学生也同样忽视了对于舞蹈理论的学习理解,出现的后果就是学生只学习舞蹈的动作,对于舞蹈风格和神韵的理解不够,这样呈现出来的舞蹈表演缺乏感染力。并且,不可否认一些高校的舞蹈专业大学生来源于有一定舞蹈技能的中专类艺术学校,这些学生同样是擅长舞蹈专业技能,却未抓好文化课学习,其对于舞蹈理论的理解更是不透彻。综上所述,目前高校中不理解舞蹈理论的大学生很多。

(三)师资方面的不足

一是当前部分高校的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舞蹈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研究,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存在不足,无法独立完成课题项目,在舞蹈教学中存在重视实践却忽视理论教育的情况。二是当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舞蹈教师退休后,目前的教师队伍从经验上难以补上空缺。三是个别教师满足于教授固定课程的现状,缺少对舞蹈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想法,导致知识储备存在不足。以上这三方面的因素都对现有的高校舞蹈教育发展产生阻碍。

三、素质教育要求下的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策略

(一)将舞蹈教育普及年龄提前

出于对目前生源质量不高的考量,笔者认为舞蹈教育应该将普及的年龄提前到中学,甚至是小学阶段,使得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更早接触舞蹈教学,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这样的想法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包括美国在内的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在实行的制度。这种制度可以提早让学生受到舞蹈熏陶,持续提升艺术素养,使得舞蹈艺术教育可以与普通教育并肩而行。

换言之,就是让舞蹈教育的范围扩大,使之不再成为少数学生的学习任务,而是让更多的学生边成长边接受舞蹈的熏陶。这有利于让那些具备舞蹈天赋的孩子认清自己的长处所在,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也有利于教师从中选拔优秀的舞蹈苗子。这有利于为未来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夯实基础,也是切实提高未来高校舞蹈专业毕业生执教能力之举,对于我国舞蹈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二)要加强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

空有高水平的舞蹈技术,却无法展现出舞蹈蕴含的文化、历史、情感,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舞者。真正的舞者一定是内外兼修的,舞蹈技艺不俗,又能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和情感沁润其中并在肢体上完美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方可打动自己和观众。也就是说,要夯实理论基础,才可实现舞蹈技能的不断提升,二者相辅相成。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习惯于给学生讲授舞蹈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风格特征以及专业术语。学生对这些有了理解和掌握后,才能对于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精髓有更好的把握,也才能演绎出更具感染力的舞蹈。

基于此,高校可以增设相关的理论知识课,并以考核来保障课程教学效果,可以将理论课程拓展到舞蹈理论之外,将一些音乐理论、民族文化理论等都充实到其中,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理论修养。

(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再提高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在整体上提升自身的素质。师资力量越是雄厚,对于学校的舞蹈教育教学越能起到正向的提升作用,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也大有裨益。因此,广大高校在选拔舞蹈教师时,要从德才并重的角度进行考量,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舞蹈专业素养,要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師德师风。对于已经在职的高校舞蹈教师们,高校可以出台一些规定来推动这些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包括促使教师参加高水平的舞蹈家的讲座或技能展示,参加舞蹈教育方面的学术报告会等,让这些教师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查漏补缺,增加舞蹈专业知识储备。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对高水平的优秀退休教师的返聘工作,使其可以发挥余热,助力高校师资队伍的强化。

四、结语

高校的舞蹈教育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学会舞蹈动作和舞蹈形态,而是要让大学生艺术素养得到提升,让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增强。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号召和推动下,要及时认清现阶段高校舞蹈教育的不足之处,打开思路,多措并举,助力高校舞蹈教育专业更好地担负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蒋荆子.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优化高校舞蹈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145.

[2]张伟.基于高校素质教育的舞蹈教育实施思考[J].戏剧之家,2020(32):113-115.

[3]马杨.高校舞蹈教育与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J].当代音乐,2020(7):134-136.

[4]罗希.艺术素质教育视角下高校舞蹈教学创新探究[J].山西青年,2020(14):281.

[5]杨燕霞.素质教育视角下高校舞蹈教育的思考[J].艺术家,2020(1):104.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猜你喜欢

舞蹈教育素质教育高校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