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禅意生活】竹韵情怀

2021-01-11郭军平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气韵风骨郑板桥

郭军平

因为喜爱竹子,便在庭院角落里顺手栽植了几株竹子,任它生长,听天由命。

说听天由命,实在是因为自己知道竹子是南方植物,喜水喜热,不喜旱与冷。即便如此,但自己还是任性栽植,实在是因为经受不住它的高贵气韵的诱惑。

喜爱竹子,起先源于国画竹画。但见画师寥寥几笔,软毫细墨,或浓或淡,几笔点染,一挥而就,一幅气韵生动、墨香四溢的竹子便活灵活现,潇洒俊逸地挺立在读者面前。

喜欢竹子,实在是因为它气韵清淡,风格俊朗,情怀洒脱,有一种一尘不染的胸襟,仿佛植物中的高雅君子,不妖不媚。且看它,不仅躯干笔直,而且每隔一段都有节。这是其他植物所不具有的品质。节者,气韵也,气节也。这或许是正直文人喜欢竹子的主要原因。

苏东坡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郑板桥题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刻画出了竹子超凡脱俗的品格与风骨。

竹子给人一种清爽干净的印象。它的枝干强劲有力,叶子疏密有致,清香怡人,很受大众喜爱。在北方,人们多在园林栽植,因为受水土与温度的影响,竹子虽然长势不如在南方那么高大硬朗,蓬蓬勃勃,但在北方这一艰苦的环境里,依然能够生长,表现出卓越的品格与顽强的生命力,实在令人钦佩。

闲暇之际,每至竹子面前,总能感受到它那独特的气韵与清爽劲健的味道。于是,心中那一种烦躁与沉闷便会一扫而空,隐藏在心中的那些勃勃诗句便会跃然而出:“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世人皆有嗜好,有人爱莲,喜欢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的品格;有人爱梅,喜欢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魅力;有人爱菊,喜欢它在隐逸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透出的浪漫与飘逸。当然,喜爱竹子的更不用说了,写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句的郑板桥更是把一种忧患与责任寄托在他喜爱的萧萧竹声里。

天人合一,万物皆有灵性。只要自己喜爱,天地万物之间总能找出一种对应自己脾性的植物来。文人咏竹,烘托出竹子的风骨与气韵;竹子同样也涵养文人,给文人笔下注入万般灵性与品格。

于是,名不见经传的竹子便在人们的心中地位骤然上升,成為中华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人们咏赞它,丹青笔墨里展现它,歌词诗赋里咏唱它。竹子,顿然成为文化的竹子,具有无限生气与灵魂的竹子。

窄窄的庭院里,虽然寥寥几株竹子,但却因为它的到来,骤然令庭院品位不俗。夏季燥热之时,喜爱它的文友们,总爱伫立它的面前,俯首嗅一嗅它那散发着清香气味的翠绿的叶子,总爱抚摸它那笔直的劲健的躯干。然后,我们端一小凳,坐在它的绿荫下啜饮一杯清茶,谈谈当代的文学与写作的体会。

明月之夜,有时,我也会走近它,看它那劲健的身姿挺拔在天地间,雅而不俗,音响流传。骤然,灵魂在这里得到了淬炼,生命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那峭拔铿锵的竹韵啊,化作一股清气,徐徐向灵魂传来……

(编辑  高倩/图 槿喑)

猜你喜欢

气韵风骨郑板桥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风骨
风骨
郑板桥劝学
荷花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及时雨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