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用文学治病救人

2021-01-11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治病救人体格仙台

鲁迅最初是学医的,这一点家喻户晓。1902年1月,21岁的鲁迅在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毕业后,于同年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并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学习医学专业两年,他是在仙台医學专门学校读书的唯一一名中国学生。

鲁迅选择学医,从大处说,是为了治疗当时有着“东亚病夫”之称的中国人的身体,让国人体格强壮、身体健康;从自身家境来看,因为家道没落,他尝尽人情冷暖,加之父亲病重,一位庸医耽误了父亲的病,所以立志要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患者。此外,据鲁迅研究专家孙伏园考证,鲁迅学医也为了医治自己的牙病。自儿时起,他的牙齿便不好,后来被蛀烂,在生活窘境中,挣扎的家人无暇顾及他,最后他的牙蛀出一个大洞,甚至连说话都有回音。

众所周知,在仙台学医时,有一次课间放映幻灯片,鲁迅看到日俄战争中,日本人屠杀充当俄国间谋的中国人,而围观的中国人却麻木不仁,这一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他后来写道:“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

虽然鲁迅最终未能成为医生,但“治病救人”却成为了他坚守的人生信仰,学医经历也成为他的宝贵财富和一大优势。譬如小说《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从混乱的思维到疯癫的言行举止,都与病理学中的“癫狂”症状相吻合。而在《药》等作品中,有关痨病的描写也符合结核病的特征,这些都源于鲁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而在《父亲的病》中,鲁迅用颇具讽刺意味的笔调对中医和中药的“治病”过程展开叙述。可以说,鲁迅把学医的经历,潜移默化地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其锋利的文笔和语言,恰如医生治病救人的手术刀,意欲切掉麻木人们心灵的“肿瘤”。

猜你喜欢

治病救人体格仙台
有魔法的手
儿童个体化营养指导对促进小儿良好体格发育的影响
江铭鼎
三仙台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内在逻辑与创新发展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审查调查全过程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体格与人格并修筑实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之路
正常儿童体格发育的衡量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