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建设的同济设想

2021-01-11王伟

决策与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院区同济医学中心

王伟

新冠疫情袭来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创新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6月2日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重要讲话,都强调了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作为补齐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短板中的重要一环已刻不容缓。

同济医院是一座拥有120年历史的医院。1900年,同济医院由德国宝隆创建于中国上海,1955年迁到武汉,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同济院训是“格物穷理、同舟共济”,同济精神是“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一心赴救、精益求精”。同济医院目前在职职工有9600人。在疫情暴发之前,同济3个院区每天门诊量在2.5万人次左右,住院病人8000-8500人,拥有一个国家医学中心、一个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同济一院三区,分别是汉口主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法新城和光谷两个院区因重症患者较多,临时改造成传染病救治医院,开放了2500个重症救治病床。疫情暴发初期,由于事出突然使得医院一度措手不及,光谷院区常规设置的发热门诊只有110平方米,考虑到在大量病人涌入后,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院方启动紧急预案,迅速将110平米的发热门诊扩大到5000平方米,这次扩大发热门诊面积对防止医护人员院内感染、救治病人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疫情的发展,出现大量的重症病人无法得到收治,医院又不得不把中法新城院区也紧急改造成发热门诊。但疫情的迅猛发展还是超出了设想,医院前后总共改造了7万多平米的医用面积,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上投入了4371人,而这是在主院区还要承担接诊其他病人的前提下完成的。截至2020年4月26日,发热门诊共接诊4万多例发热病人,累计收治病例3539人,好转3200人,其中大部分为重症危重症。同时,医院还开设了一个方舱医院,接诊了992位患者。面对疫情,可用的重症抢救床位数和发热门诊接待量均是武汉市之最。全国援鄂医疗队有40支队伍陆续进驻同济医院,这40支医疗队来自于全国100多家医院。如何把这些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医院的医护人员拧成一股绳,共同合作降低病人死亡率,当时对医院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援鄂医疗队到来之后,院方很快把大家組织起来,建立临时医务部、临时指挥中心,将所有医护人员融为一体,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这次疫情过程中,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通过开通网上问诊服务,累计免费提供诊疗服务24万人次,其中发热患者近9万人次。可以想象,如果这9万多例发热病人涌入到门诊,会造成多大的传染风险?而网上问诊随后也成为了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现在医院每天网上接诊的病人数仍然不在少数。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院方又与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各国医疗机构交流经验,同时把已有的诊疗、救治方案译成英文、德文等同世界各国分享。2020年3月29日,医院主持开展了面向海外的云直播,目前已在12个国家开播,建了60多个答疑微信群,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同济的、中国的抗疫方案。

在抗疫过程中,同济医院秉持聚焦重症、精准施策的原则,同国家医疗队一起梳理流程、科学救治,并牵头成立战时专家组和医务处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会诊制度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联合国家医疗队发布了首个《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和《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诊疗方案》,这两个红宝书在疫情初期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此次新冠肺炎大多数病人年龄较大,而且多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援鄂医疗队大部分是由呼吸内科和急诊科的医生护士组成,在这种情况下,院方根据需要临时组建了插管小分队、护心、护肾、护肝小分队等8支“特战”小分队,将这8支“特战”小分队融入整个国家医疗救治团队中,探索出了“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准管理”等体系化的危重症救治方案。截至2020年4月26日,同济医院牵头或参与疫情防控指南制定达到75个,这75个指南在整个救治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目前仍然在持续更新。同时,医院坚持把论文写在抗疫一线。疫情初期,医护人员确实是带着恐惧心理参与到红区的救治,在把红区内、外经过科学消杀后,将红区内、外各采样100个,经比对发现,红区内的感染率并不比红区外高,这大大缓解了医务人员的紧张情绪。整个疫情期间,在重症救治、疫苗和疾病分层等研究方向同济已发表了247篇相关论文。

国家卫健委向全国推广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同济光谷模式。2020年2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到同济光谷院区考察,给予了同济医院高度评价。孙春兰副总理、国家卫健委马晓伟主任、湖北省卫健委王贺胜主任多次亲临一线指导抗疫工作。马晓伟主任高度评价同济医学院是这场前所未有的抗疫战斗中的中流砥柱。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决定把国家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建设放在同济医院。

如何建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是一个新的课题。从国外经验来看,比如美国,虽然目前其国内抗疫一塌糊涂,但仅就其公共卫生防御体系来看还是相对完善的。美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有两支,一是快速反应的部队编制,有着200多年历史;二是疾控中心(CDC)。这两个体系并行发挥作用。美国拥有从国家到州到地方的三级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全国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全国公共卫生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队伍和网络系统、全国大多数传染病应急网络系统、全国医药器械应急物品救援快速反应系统。其医院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和监督系统也都比较完善,这些是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此外,德国和日本,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是德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常设机构,其7个国家中心均匀分布在全国,接受统一定期培训、统一质量标准。德国的急救体系建设位居全球前列,比如其立法规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呼叫急救,救援人员必须15分钟内到达现场,同济也多次访问、考察了德国的空中急救。由于国情的不同,相关机制的建立仍在学习、探索中。日本有应对灾害的对策基本法和防灾基本计划,对灾害救治进行全民教育,中央和地方政府、民间企业和组织间的灾害情报中心实现信息共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了传染病以外,还包括核辐射、核战争等,这些方面目前属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防疫机制中的短板,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需要着力加强的。

再从全世界核辐射救治体系来看,当前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都有三级核辐射救治体系,第一级是核辐射中心地址;第二级在核辐射中心50公里左右,建立中等规模医院;第三级是第七届世界军运会期间全国建的17个省级基地,同济也是其中之一。同济医院在国家医学中心也设置了核辐射救治体系,国际上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设置经验基本按床位人口和疾病流行,要求负压病床30%,重症占20%,此次整个抢救过程中重症病房比例达31%,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负压病房。在这次疫情中,中国虽取得伟大的阶段性重大战略成果,但也暴露出了短板和不足,比如疫情预警预测机制,平战结合转化能力包括检验检测、收治病床、物资储备防控和救治协同能力的不足。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作为国家级的防疫防控体系的建设,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高度重视。其总体目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自然灾害、核辐射、中毒性疾病以及不明原因疾病五大方向,构建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以国家区域中心为骨干,国家省市县四级救治体系,达到集预防、预警、救治、管理、培训、研发一体化的重大国家服务长效机制。从横向来看计划建八大系统,分别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快速诊断系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控制队伍和网络系统、国家医药器械应急物品救援快速反应系统、国家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支持系统、国家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系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系统。这八大系统分布实施,多机构联动。同济医院虽是国家医学中心的主办单位,但医学中心不仅是同济的,也是湖北的,更是国家的,同济有信心有能力把这个中心建设好。

按国家卫健委计划,要在全国建设一个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及6~8个区域中心,从国家到区域到医院的系统,国家负责对整个体系作指导、培训、规范和协同。比如应急救治体系,不仅同济医院,还有协和医院、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共同建立。同时还要协助国家卫健委制定重大和相关规划编制诊疗指南,开展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疑难危重症诊疗示范推广,承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国家卫健委也是在综合考虑到同济医院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以及医院建设发展实际情况、医疗服务水平、人才培养能力和临床科研转化水平的基础上,决定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以带动提升全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

同济医院有3个院区,这次疫情把主战场放在光谷院区,原因是光谷院区远离城中心,周边居民比较少,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也将在此展开,建成之后将是12个类似飞机翅膀的建筑,每一个翅膀都可以相对隔离,且各翅膀之间、房间之间的空调和新风系统也都是独立的,这对传染病的救治來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时,医院也希望把这里建成一个平战结合的传染病研究、诊疗大楼,把核辐射、空中急救、创伤急救等也放置于此。通过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打造出全球最好的集预防、预警、救治、管理、培训、研发六位一体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第一步是在2020年10月之前把过去所有经验总结固化,建立基本预警机制,并在11月底以前完成。同济医院的3个院区整体来说是国家医学中心的救治体系,但是可以按照国家四个救治体系,开放不同的院区。这次抗疫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总的来说,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整体医疗水平技术及青年人员(80后、90后)的基本素质都得到很好的彰显。在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及华中科技大学的领导下,同济有信心建成一个全国一盘棋、协网作战、平战结合的运行机制,从防治到研发的一体化模式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建立健全全省、全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猜你喜欢

院区同济医学中心
野有蔓草·新编
北京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成功
JMC:创新机制,联动招商合力助“西兴”
基于PEST-SWOT分析的公立医院医疗集团化选择策略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健康快讯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四年求学路,一生同济人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在华医疗绿色通道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