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不开手机”正在“流行”

2021-01-11陆静赵敏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铃声振动过度

陆静 赵敏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的陪伴,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与手机相关的问题;在工作、学习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常常看手机;出门不将手机电量充满,就感到不安心;睡前躺在床上“刷”手机,越“刷”越不想睡觉……

“离不开”手机,算不算“成瘾”

过度使用手机属于行为问题,但目前国际疾病分类系统中公认的行为障碍只有赌博障碍和游戏障碍两种,还没有“手机成瘾”这一疾病名称,因此不能把过度使用手机看作是一种病。不过,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过一些难以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地点和场合的患者,他们的情况与行为障碍的特点高度相似。这些不合理使用手机的“患者”,在必要时应到相关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过度使用手机,有哪些表现

无手机恐惧 在难以接触到手机的情况下,或手机信号不好、电量不足时,会产生焦虑感、压力感和不安全感,严重的会有颤抖、出汗、心动过速和呼吸改变。

信息焦虑 一段时间没有发送或收到微信、短信等社交消息,就会感到焦虑不安,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抑郁。

铃声和振动焦虑 听到手机铃声或感受到振动,会产生焦虑和紧张感,必须尽快拿起手机才能缓解这些情绪,严重者会在手机未响的情况下产生有手机铃声或振动的幻觉。

手机对我们“做”了什么

手机过度使用与年龄、性别、心理特征、所处环境、社交状态、手机用途等有关。具有自我否定、外向、冲动、自我控制较差、缺乏紧迫性、缺乏预谋和毅力等性格特点的人,更容易发生手机相关问题。青少年处于认知发育关键时期,更易受外界影响,尤其是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心理健康问题未受重视的青少年,出现手机过度使用的风险更高。

研究发现,很多人经常将手机作为应对或躲避生活压力的方式。例如,对社交场合或与他人面对面交流有逃避心理的“社交焦虑”者,更容易依赖手机的线上社交功能;被社交圈“排除在外”或担心“跟不上时代”的人,更易产生信息焦虑;对工作和生活压力感觉难以处理者(如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缺乏家庭支持的大学生),更容易长时间使用手机中的各种社交、游戏等软件来“躲避压力”,也容易产生对无手机的恐惧;因手机铃声和振动焦虑者,多与其焦虑型性格特质有关。

“离不开”手机,该怎么改变

正确认识手机 手机可以作为生活中的一个实用工具,但不应主导和操纵我们的生活,也不应该成为一个新的压力源。

纠正手机的强迫性使用模式 无论在工作、学习中,还是在路上、餐时、睡前,都需要抛开“固有”的手机使用习惯。

辨识自身的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大多源于自身压力,压力管理是減轻焦虑的有效方法。可通过自身生理、心理信号,辨识压力来源;树立“压力可以解决”的信念,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另外,要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

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以面对面的社交代替手机联络;以看书、看电视作为手机娱乐的替代方式;增加户外活动、旅行及运动;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规划,尽量减少外部事物对既定规划的影响。

向他人求助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不能完全解决困扰,应该勇敢地向家人、朋友和医生倾诉,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有时,群体支持比个人努力更有效。

(陆静、赵敏/文,摘自《大众医学》)

猜你喜欢

铃声振动过度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大树的手机铃声
振动与频率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听不到铃声
振动的快感
一道钟摆快慢问题的错解分析
机械振动易错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