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溪市秋冬季一次种虾死亡原因分析及后期管理要点

2021-01-11柴振刚

江西农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塘口潜江市小龙虾

柴振刚

(潜江市气象局,湖北潜江 433199)

近年来,我国的小龙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各养殖主产区已经从过去的分散经营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全面发展。为进一步振兴农村经济、加强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等农业政策,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小龙虾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2018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小龙虾产业年总产值达3 690亿元,湖北省是小龙虾养殖集中地,养殖面积达48.07万hm2,其中潜江市作为主产地虾稻共作面积已达5万hm2,小龙虾总产量达13万t,虾稻综合产值达320亿元。江西省小龙虾产量为11万t,小龙虾养殖面积6.87万余hm2,其中包括大水面人工增养殖1.73万余hm2、池塘生态高产高效养殖0.20万hm2、高标准稻田综合种养2.00万余hm2。相对主产区,江西省小龙虾养殖差距较大,无论是养殖条件、养殖技术还是配套设施都不完善,地质条件对小龙虾养殖还有一定要求。因此,必须依据当地的地域特点来制定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案,其中种虾的转塘养殖尤为重要。种虾存活率高可提高来年种苗数量,还可以在种虾产卵后直接捕捞,避开小龙虾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基于此,下面介绍一次潜江市小龙虾转塘贵溪市后种虾死亡典型事例,分析种虾死亡的原因,得出在贵溪市养殖小龙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事件基本情况

2019年10月16日、10月27日2次在潜江市采购种虾,用苗框分装经10 h运输后,投放于贵溪市同城湖1号、2号养殖基地,基地面积8 hm2,667 m2放养密度20 kg。投放3 d内每个塘口有3~5只种虾零星死亡,第5 d巡塘发现有少量种虾死亡,第7 d种虾死亡率明显增加,部分塘口死亡率上升到5%~32%。

投放种虾3 d后开展投喂,采取隔天投喂的方式,观察食量并适当增减,死亡期间进行了一次改底消毒,并进行表层换水来调节水质。

2 塘口种虾病症表现

①死亡种虾表面无明显伤痕,尾部有微量咬痕;②口、步行足、触须等部位有少量纤毛虫附着;③有空肠、蓝肠现象;④部分种虾活力欠缺,游动缓慢;⑤只发现转养种虾死亡,未发现原塘种虾及幼苗死亡。

3 原因分析

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造成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水质、缺氧、缺肥和应激等。通过分析贵溪市气象、土壤、水质等条件,认为造成转塘种虾死亡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3.1 天气条件通过对10月贵溪市和潜江市逐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地气温差异显著,贵溪市气温明显高于潜江市,但贵溪市气温日较差明显大于潜江市,且遭遇冷空气时贵溪市降温幅度较大,如图1所示。两批种虾分别于10月16日和10月27日进行投放,而两次投放过程都适逢贵溪市的冷空气降温时段,种虾清晨从潜江市捕捞出发开始运输,当时正是一日气温最低的时刻,运输期间每苗框6.5 kg种虾叠装,经过10 h运输后到达贵溪市。

两次投放时间都是在种苗地和养殖地温差最大的时候,小龙虾在养殖塘口适应了当地温度,经过长途运输后投放到转养地,没有经过一个缓慢适应温度的过程,在温度差异较大的环境中极易产生应激,造成小龙虾间接死亡。

图1 10月贵溪市和潜江市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对比

3.2 运输过程中未采用恒温车为节约运输成本,采用普通箱式货柜车运输种虾。种虾上车前正值当日气温最低时间段,运输过程中货柜车内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途中只对货柜里种虾进行一次自来水喷淋,以保持种虾体表湿润,整个运输过程中温差在±8℃。

3.3 基础设施较差转养塘口地处贵溪市南部山区,山林多耕地少,受土壤、灌溉水等因素影响,导致新塘口开挖无法用标准虾稻模式进行,只能依据现有地势开挖,养殖塘口田面深度25~30 cm、套沟宽度3~4 m、坡比1.0∶0.8,没有达到标准虾稻养殖模式要求。

种虾都是沿着水平线挖洞,若塘口改造的深度和宽度达不到标准,则种虾新挖洞口易被淹没或者缺水,导致种虾会爬出原有洞口再次寻找贴近水平线位置挖洞,届时会耗费种虾大量体力而导致其死亡。

3.4 改底、消毒不彻底在养殖过程中,对塘口未按要求进行改底和消毒,改底间隙在15 d以上甚至更长,塘底生物分解不及时,造成氨氮、亚硝酸盐增高,导致塘底发黑、变臭、溶氧降低,养殖周期结束后也未对全塘进行过彻底的改底和消毒。仅以换水方式来改善水质,换水也只是更换表层水,水体下层几乎没有流动性,底部水质依旧没有得到及时改善。

笔者在圆形玻璃罐中暂养试验研究中,将3只体长6 cm、体质量180 g的青虾集中投放在长15 cm、高20 cm的圆形玻璃器皿中用自来水暂养,投喂第5 d水体完全浑浊且散发出臭气。初步分析发现,在养殖过程中小龙虾的排泄物及饲料残留等是导致水体病变的主要原因。

种虾投放之前进行了一次改底和解毒,投放种虾结束后第2 d进行了全塘消毒,只经过一次改底和消毒并不能彻底改善塘底情况,种虾转塘投放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加之塘底溶氧不足,塘底环境差便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从而导致种虾死亡。

3.5 缺氧影响塘底改底不及时且水草不充足,导致底泥滋生病菌,产生缺氧。在缺氧的情况下,种虾活力不足造成其进食量下降,会经常在塘边或者杂草上不动,这种状态下易招来老鼠、飞鸟等水上动物攻击。即使在水中,也会因活力不足丧失抵抗力和攻击力,易被带有肉食性的残留杂鱼如小鲫鱼、鲶鱼仔蚕食,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后会被福寿螺吸附和捕食。

此外,小龙虾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会造成纤毛虫附着,水质不好的情况下纤毛虫会附着于小龙虾口腔处,引起其进食困难。长期水体情况得不到改善,处于生长阶段的小龙虾因不能进食而空肠死亡。

4 解决方法

4.1 夯实基础养殖塘口初期开挖因按照标准虾稻模式进行,改造好进排水系统,做到便于取水、排水、防洪、防逃等。套沟的宽度和深度也要依照塘口实际情况达到一定的深度、宽度和斜度要求,才能达到养殖要求。

养殖结束后,田面水稻收割完成后进行晒塘消毒,晒塘期间保留套沟一定量的水,并且在水位较低的时候进行改底。此时套沟水量小,改底效果会更好。冬末春初适合肥水,利用生物发酵肥、稻茬腐烂、肥水膏等采取适宜的方式将水肥起来。有条件的塘口可安装一台多层水温自动记录计,检测和显示水体不同层次水温,通过观察水体水温来判断种虾越冬情况,根据水温适当调节水位。

4.2 规范管理晒塘、改底结束后可将田面残留的水稻梗每5~8 m间隔堆成一小堆,在稻梗堆边上清理出一块直径50~100 cm的空地,为培育水草做准备。之后注水将水位加至稻茬根部5~10 cm处,目的是使稻茬在塘里自然腐烂,达到肥水、培育浮游生物的目的。同时,因为土质板结可能会导致部分小龙虾打洞不顺畅或者体力消耗过大放弃打洞,在稻梗堆腐烂的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热,温度高于水面温度,可使部分尚未打洞越冬的小龙虾有更好的遮蔽空间。

水位上升到30~50 cm后,因保持水位稳定,不能忽上忽下,若发生降水,因降水增加的水量要及时排出,自然蒸发或流失后的水也要及时补到常规水位线上,使水位高度适中,防止因水位变化出现应激、缺氧等情况。入冬后小龙虾洞口都已呈封闭状态,水位的变动会影响小龙虾冬眠,而冬季小龙虾处于低耗氧状态,温度降低的同时水位不稳定易造成抱卵虾的应激反应,严重的会发生直接死亡,轻度的会影响部分卵泡的正常发育,出现卵泡脱离不遂或发育不完全等现象。

4.3 科学投喂经常巡塘,观察种虾的出卵情况,根据观察的抱卵和出苗情况合理安排投喂,幼苗多则发酵微生物类饲料要增加,幼苗规格太小,普通饲料无法进食,只能寻找微生物类做开口料,此时需要大量的发酵菌为幼虾开口。抱卵虾或者种虾居多则可投喂一定量的混合饲料,补充能量,加快幼苗孵化。

除幼苗需要补充一定量的营养外,越冬种虾在天气好、水温较高时也会活动和出来觅食,而后继续冬眠,这一时期可采取定点、少量、多观察的投食方式进行投喂,多用辅料、少用主料,避免浪费。可根据塘口情况适量投喂玉米、南瓜、黄豆等植物性饲料,冬季应减少动物性饲料的投喂。

在投喂过程中掌握好时机,减少过多投喂引起的浪费,否则会对塘口水质带来有影响,另外,不能过少投喂,避免引起小龙虾生产发育不良,出现成虾无活力幼虾找不见的现象,严重情况下会引起同类相残即大虾吃小虾、小虾吃幼苗的情况。可采取定时不定量或者定量不定时的投喂方式,为种虾和幼虾补充营养。

5 结论

10月17日、10月26日两次种虾投放期间,种苗地潜江市和养殖地贵溪市温度差异较大,未采取恒温运输保持车内温度,长途运输过程中引起部分种虾产生应激缺氧,投放塘口后因基础设施不健全,养殖塘口未按照标准养殖模式开挖,前期养殖过程中改底、消毒不够彻底,塘底氨氮、亚硝酸盐残留含量较高,导致水质弱化,高温时期没有经过彻底的换水使塘口水质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在缺乏水草进行有利的循环互补后造成水体缺氧,最终导致此次种虾死亡。

猜你喜欢

塘口潜江市小龙虾
基于Sentinel-2卫星的潜江市虾稻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营销策略研究
光明使者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沿海地区二龄鮰鱼种四川养殖模式初探
小龙虾
向疫而行写大爱潜江市住建局一线抗疫故事集
51年养殖历史,塘口卖价70~80元/斤,虾苗要排队预订,这条虾今年被看好
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推广
第二茬小龙虾养殖 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