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口林场华北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探讨

2021-01-11

山西林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针叶羽化落叶松

马 平

(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岚县033500)

1 区域概况

河口林场位于山西吕梁市岚县河口乡,地理坐标东经38°27′~38°36′,北纬111°27′~111°46′。境内海拔1 500m~2 200m,全年平均气温3℃左右,属于典型的暖温带高寒气候。全场有78个林班、363个小班,3个管护站,森林植被茂盛,有林地面积2 808hm2;华北落叶松为主要造林树种,引种造林已有50多年历史,面积1 740hm2,其中华北落叶松分布最集中,长势最好的区域为饮马池景区。该区域2018年3月被选入中国森林养生基地,被誉为“天然氧吧”,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因此,对该林场的森林资源管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影响,林场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大多以纯林为主,导致森林防御有害生物能力不高,落叶松鞘蛾在该处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树木健康生长和景观效应。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对落叶松鞘蛾进行防治,为落叶松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2 华北落叶松鞘蛾生态特性

鞘蛾是华北落叶松的主要食叶害虫,幼虫蚕食落叶松叶肉,影响树木生长。

2.1 形态特性

成虫为暗灰色,属于小型蛾类,体长2.50mm~3.0mm,翅展6.50mm~8.50mm,翅细长有光泽;头光滑,无单眼,触角丝状24节~25节,静止时伸向前方,与身体等长;腹部有银灰色鳞片丛;足细长,飞翔能力强。卵,为黄色半球形,直径约0.30mm,表面有宽度一致的棱起,约10条~14条。幼虫圆筒形,体长约5.0mm,头部黑褐色,胴部红褐色,中胸背部有褐色斑,腹足退化。蛹,黑褐色,长约3.0mm,化于筒鞘内,雄蛹前翅长,明显超过腹部末端;雌蛹前翅短,通常不超过腹部末端。

2.2 生活习性

落叶松鞘蛾在河口林场每年发生1代,9月下旬起幼虫做鞘在树干、枝干皮缝、芽苞及地面落叶层下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到5月初,落叶松开始萌芽长叶,越冬幼虫苏醒,爬到芽苞、嫩叶上取食嫩针叶;5月上中旬开始化蛹,中下旬陆续出现成虫;6月初期成虫羽化,中旬达羽化高峰期,羽化后再过2.0d~3.0d即交尾产卵;7月上旬卵开始孵化出幼虫,幼虫咬破卵底,蛀入叶肉取食,幼虫食完一片针叶后立即寻找新的针叶,穿孔潜入继续为害,直到9月做鞘为止;9月底到10月底,气温下降,落叶松针叶开始枯黄凋零,幼虫吐丝将筒鞘前端牢固地粘到枝干、树皮裂缝处或落叶层内准备做鞘越冬。第二年初春4月-5月,针叶萌发时,越冬老熟幼虫出鞘爬到芽苞上继续为害,有时还会吐丝下坠,借风迁移,这时老熟幼虫食量大增,暴食落叶松刚萌发的针叶。虫口密度较大的林分,幼虫能将刚刚萌发的针叶叶肉全部吃光,仅残留表皮,使整个落叶松树冠干缩成灰白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2.3 为害分析

近年来,河口林场落叶松林分几乎每年都要不同程度地遭受鞘蛾为害。春季4月-5月,温度适宜,落叶松开始萌芽吐绿,进入生长高峰期,而此时正值落叶松鞘蛾暴食期,大量幼虫取食嫩针叶;6月-7月,是新孵化鞘蛾幼虫的蚕食期,落叶松受到第二次为害,虫口密度大的区域树叶被大片吃掉,仅剩表皮干缩成灰白色,整个林分树冠像火烧过一样,枯黄一片。树木被害后生长缓慢,严重的会停止生长甚至枯死。每年夏秋季节,是饮马池景区旅游旺季,受病虫害影响的落叶松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都大为降低,对林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3 落叶松鞘蛾防治方法

为了能有效控制鞘蛾为害的发生,保护树木健康生长,充分发挥景区落叶松林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本文结合鞘蛾的生态特性、生活习性及林区生态环境,经调查研究,提出以下4种防治方法。

3.1 营林育林措施

3.1.1 加强种子、苗木检疫工作

在确保苗木规格、质量的同时,要尽可能选择抗虫害能力强的优良种子进行育苗,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

3.1.2 营造混交林

落叶松鞘蛾有单食性,因此,改变林场现有落叶松林分多为人工纯林的现状,尽可能营造不同树种、不同树龄、不同比例的混交林。油松、云杉等树种是黑茶山林区的优势林种,可以混交造林。另外,也可在落叶松外围栽植白桦、山杨等阔叶林防护带,逐步实现针叶纯林向针、阔、灌混交林过渡,优化林分结构,充分发挥林分本身的持续抗性作用。

3.1.3 合理抚育

根据落叶松鞘蛾的趋光习性,造林时要合理密植,中幼林抚育时合理修枝、适度透光伐,成熟林抚育采伐时采取间伐模式,强度不宜过大;林间空地要及时补栽幼苗。此外,每年入冬前,管护员要及时剪除受虫害为害的枝条,并运出林地集中焚毁,以改善林地卫生状况,杜绝虫灾蔓延。

3.2 生物防治措施

3.2.1 以鸟治虫

4月-5月,在虫害高发区悬挂鸟巢,增加林中益鸟数量,招引益鸟捕食,可以有效降低林内虫口数量,提高防治率。

3.2.2 以天敌治虫

蚂蚁、寄生蜂等是落叶松鞘蛾的天敌,可以人工迁移蚁巢到病虫害高发区,能够降低虫口密度,提高防治水平。此外,金小蜂和沟姬蜂是落叶松鞘蛾的寄生蜂,可以通过人工助迁、向树冠喷洒糖水等方法招引、壮大蜂群,进行天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3.2.3 性诱剂治虫

落叶松鞘蛾成虫羽化后到完成交配这段时期,在通风良好的林缘树冠外缘,悬挂装有性诱剂的诱捕器,扑杀雄性成虫,使之不能完成交配,可以有效减少种群数量,达到防治目的。这种方法周期长、见效慢,但操作简单、环保、无公害,可持续控制为害发生。

3.3 物理防治

3.3.1 黑光灯诱杀

落叶松鞘蛾具有趋光习性,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中旬)的晚上8:00以后,在虫害区域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但此方法多适用于林缘或林区开阔地带等小范围区域。河口林场华北落叶松林地多为山地,夜晚进行操作会对管护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3.3.2 人工捕杀

林区管护员定期翻耕林地土壤、清理虫害区域地下落叶,可以减少越冬幼虫数量;在树干上缠绕草绳,成虫产卵后解下草绳并焚烧,可以消灭虫卵。

3.4 化学防治

3.4.1 药剂防治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取食初期,落叶松针叶刚开始萌发,面积很小,幼虫在针叶上取食时身体几乎完全暴露在外,此时在林地边缘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率可达80%。另外,在不适合人工作业的地方,可采用无人机喷洒药剂,常用药剂为阿维菌素乳液。

3.4.2 烟熏防治

在落叶松鞘蛾成虫羽化盛期,即5月下旬到6月下旬的早晚,在郁闭度高的林区用敌马烟剂或林丹烟剂以每公顷15kg剂量进行烟熏,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在点燃烟剂之前,应将发烟点周围枯枝落叶清理干净,以防发生森林火灾。

猜你喜欢

针叶羽化落叶松
悼留民兄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探究
雪景
风雨海棠
瑞典林主协会提高工业木材和针叶锯材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