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蜂业发展现状及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调查

2021-01-11韦小平何成文周文才

蜜蜂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蜂业蜂场蜂产品

万 炜,韦小平,何成文,李 应,周文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贵州养蜂历史悠久,是我国中蜂的重要产区之一,蜂产业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至2019年,贵州饲养蜂群58万群,其中中蜂51万群,已发展规模以上蜂业和专业合作组织47个,建立养殖示范基地62个,年产蜂蜜2500 t,蜂王浆300 t,年总产值4亿元,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华蜜蜂蓝莓授粉试验示范基地”“中华蜜蜂之乡”等称号。全省有45个县将蜂产业列为重点特色产业,超过20万贫困人口把养蜂作为脱贫致富途径。

2020年是全国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也是贵州蜂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贵州2019年末建立了综合试验站,并力图以此为平台,推广现代蜜蜂养殖、成熟蜜生产等科学技术,培育蜂产业技术人才,带动更多农民群众脱贫;同时,示范推广蜜蜂为蓝莓、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授粉技术,以此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然而,2020年1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极短时间内从湖北武汉开始向全国蔓延。为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和扩散,贵州省以及全国各省区市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机制,封村、封路等措施全面启动。这一系列措施无疑为有效遏制疫情蔓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对养蜂产业这类受时间、季节影响的农业产业来说,这些防控措施给蜂业的物资储备、运输转场、生产销售等方面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掌握疫情对贵州蜂业发展的影响,遵义综合试验站对贵州蜂农的基本情况和蜂场规模、疫情的现实影响、预期影响、政策需求等4 方面,作了调查分析。

1 样本来源与结构

本研究通过微信方式对贵州省106个蜂农进行了调研,全部样本来自贵州省9个市州,主要包括:贵阳(28)、六盘水(3)、遵义(19)、安顺(3)、毕节(8)、铜仁(15)、黔东南(10)、黔西南(5)、黔南(15)。从饲养方式来看,定地养蜂占59.43%,小转地养蜂占38.68%,大转地养蜂占1.89% (图1),与全国调查数据(大转地60.4%、小转地23.33%) 相比,贵州省养蜂产业主要以定地养蜂为主,小转地养蜂为辅,兼有少量大转地养蜂作为饲养的主要形式,而全国则主要以大转地养蜂为主。除0.94%的调研户不清楚蜂场所在地是否存在封村、封路等交通管制措施外,有86.79%的蜂场周围存在交通管制(图2),与全国的96.61%差异不大。

图1 2019年主要放蜂模式

图2 蜂场交通管制情况

2 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与蜂场规模

2.1 从业人员

调研的106个蜂农中,男性占85.8%(91人),女性占14.2%(14 人),78.3%的从业人员年龄在30~55 岁(图3);受教育程度以初中(45.28%)、高中(27.36%) 为主(图4),近一半(48.11%) 的调研对象从业时间在2-5年(图5)。

图3 从业人员年龄结构

图4 从业人员文化程度

图5 从业人员从业年限

2.2 蜂场规模

调研的106 户蜂农主要以养殖中蜂为主,106 户蜂农只有4 户没有养殖中蜂(图6),这与前文所述的饲养方式主要以定地和小转地养蜂相符。从养殖规模和地点上看,50.94%的蜂场养殖蜂群90 群以上(图7),88.68%的蜂农选择在自家院子或本乡镇建立蜂场饲养蜂群,而全国的调研数据则仅有58.7%的蜂场选择就近养殖(图8)。从蜂场劳动力情况来看,贵州省65.09%的蜂场劳动力人数在1~2 人,主要以家庭养殖或少量雇工为主(图9)。

图6 蜜蜂品种

图7 蜂群数量

图8 蜂场所在地

图9 劳动力情况

2.3 蜂农收入

蜂农养蜂收入与养殖数量、养殖成本、养殖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有39.62%的蜂农收入2万元以下,11.32%的蜂农收入2~4万元,8.46%的蜂农收入4~6万元,18.87%的蜂农收入6~10万元,21.7%的蜂农收入10万元以上(图10)。从收入占家庭纯收入比例来看,61.32%的蜂农养蜂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50%以下(图11)。从授粉收入来看,调研对象中仅有23.58%的蜂农2019年有为他人提供蜜蜂授粉的收入。这与贵州蜂业发展现状,蜂种、养蜂规模等数据相符,即贵州省以中蜂小户养殖为主,多数蜂农养蜂收入占比低于家庭总收入的25%。

图10 2019年养蜂收入

图11 养蜂收入与家庭纯收入占比

3 强制性防疫措施对蜂农生产生活的现实影响

各类强制性防疫措施对贵州蜂农生产生活的影响(图1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购买白糖、蜂药、蜂机具等生产物资困难(52.83%),蜂产品生产订单取消或不能落实(33.02%),蜂群繁殖受限(32.08%)。

从全国的调查情况来看,强制性防疫措施对全国蜂农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三项为购买白糖、蜂药、蜂机具等生产物资困难(72%),蜂场转运目的地不允许进入(49.5%),生活物资保障有困难(38.9%)。说明此次疫情对蜂农生产物资保障带来的影响最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蜂农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由于封村、封路等强制性防疫措施带来的。贵州蜂农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为购买生产物资、蜂产品销售、蜂群繁殖等方面,而雇工和转运困难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全国蜂农所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活物资、蜂群转运、蜂群繁殖等方面,而蜂产品销售和雇工困难不是蜂农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与贵州蜂业发展现状相符,即贵州省以中小户定地养殖为主,与全国相比,受转运限制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受蜂产品销售的影响相对较大。

图12 防疫措施对蜂农生产生活的影响

4 强制性防疫措施对贵州养蜂产业的预期影响

4.1 预计对2020年的养殖规模影响不大

从问卷关于2020年的养殖规模调整计划来看, 61.32%的蜂农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仅有3.77%的蜂农计划缩小养殖规模(图13),说明大部分蜂农对养蜂产业的发展和收益持乐观态度,全国的调查数据也显示蜂农普遍有增加养殖规模的预期。

图13 2020年养殖规模调整计划

4.2 预计对蜂农收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疫情给蜂农带来生产物资需求、蜜蜂繁殖、蜂产品销售等事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影响,最终也体现在对蜂农的2020年养蜂收益影响程度上。106个调查对象中,29.25%的蜂农预期收益无大影响或有所增加,而另外70.75%的蜂农收益预计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超过70%的蜂农占13.21%,影响在50%~70%之间的占15.09%,影响在30%~50%的占20.75%,影响在10%~30%的占21.7%(图14)。

从全国的调查结果来看,按照疫情结束时间的不同,分别有20.27%、7.83%、7.06%的蜂农预期收益无大影响或有所增加,这绝大多数可能是定地蜂农,而贵州则有29.25%的蜂农预期收益无大影响或有所增加,这与贵州以定地养蜂为主的现状相符。说明疫情期间防疫措施带来的生产物资需求、蜂群繁殖效果、蜂产品销售、蜂农转地等问题会对蜂农2020年收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对蜂农的收益影响程度越大。

图14 对蜂农2020年收入的影响

4.3 影响蜂农收入的主要原因

造成蜂农收益减少的主要原因为: 养殖成本上涨(50%),蜂群繁殖受限(45.28%),销售蜂产品收入减少(40.57%),销售蜂群收入减少(35.85%) (图15)。这与全国的调查数据结果类似,即养殖成本上涨、蜂群繁殖受限制、蜂群和蜂产品销售减少是影响蜂农收入的主要原因。但贵州省仅有8.49%的蜂农认为疫情对蜂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而全国则有70.75%的蜂农认为蜂产品质量会受到影响,这一差异正体现了贵州以中蜂为主要养殖蜂种,以家庭定地饲养为主要养殖模式,养蜂收入占比不大的发展现状。同时,这一差异也体现了贵州蜂业从业人员经历短(2~5年)、规模小、成熟蜜等技术普及不够的特征。

图15 影响蜂农收入的主要原因

5 疫情期间蜂农的主要困难和政策需求

蜂农遇到的主要困难(图16),排名依次为:一是无法销售蜂产品(53.77%),二是缺少必要生产物资(43.40%),三是无法转场(41.51%), 四是生产成本上涨较多(38.68%),五是资金压力大(36.79%),六是缺少必要雇工(8.49%)。

从蜂农的政策需求来说,有66.04%的蜂农希望政府办理特许通行证;49.06%的蜂农希望金融部门为资金紧缺蜂农提供小额贷款等资金支持;38.68%的蜂农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蜂农生产物资保障措施,保障疫情期间养蜂业的健康发展;34.91%的蜂农希望政府物价管理部门稳定生产物资市场价格,降低特殊背景下额外的养殖成本(图17)。

图16 养蜂生产遇到的困难

图17 政策需求

猜你喜欢

蜂业蜂场蜂产品
《当养蜂技术员的日子》之(二十六)— —在大山里跑蜂场之不易
《当养蜂技术员的日子》之(二十五)
———迎接东北黑蜂保护区联合大检查
上海百酿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上海百酿蜂业有限公司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伊春市青山林场蜂产品营销策略浅析
世界蜂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
“蜂火相传”互动体验馆的体验式营销模式
持续暴雨蜂场损失严重蜂蜜价格或将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