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软管理”探究

2021-01-10宫晶

科教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宫晶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环境、工作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辅导员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才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这个战场上顶得住、打得赢。对此,高校辅导员首先要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种种挑战,做到以生为本、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明确自身定位,创新工作理念;找准思政工作抓手,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说服力;审时度势,提升思政工作实效,以“软管理”的方式,传递思政新声,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思政教育工作 软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9.056

Onthe"SoftManagement"ofCollegeCounselor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GONG Jing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Henan 476000)

AbstractCollege counselors are the main forc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ajor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work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counselors must seize opportunities and deal with challenges in order to withstand and win the battle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regard, college counselors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grasp the current challenge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e student-oriented and truly enter the hearts of students; define their own positioning and innovate work concepts; Find the right hand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enhance the persuas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sess the situatio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use "soft management" to convey new voi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pring weather and rain, moisturizing things.

Keywordscollege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soft management

1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

1.1追求个性,自我意识强

随着时代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更加追求思想的解放、个性的独立。当前在校大学生大多为00后,与“80后”“90后”相比,这些出生于千禧一代的“00后”大学生,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成长于国家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物质生活的富足让他们无须为温饱而担忧,转而追求个性化自我需求的满足以及更高阶自我价值的实现。

1.2有责任,敢担当

成长于新时代的大学生,与“两个一百年”战略不期而遇。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这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他们鹰击长空、壮志凌云,以坚定的心态、积极的状态,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勇当时代先锋。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对“21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论断的看法,有32.6%的大学生表示完全赞同,并愿意以此为目标而不断奋斗;还有25.7%的大学生表示以此为荣,并认为此目标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就整体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家的发展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将经历、见证、推动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吹响强国有我的冲锋号角。

1.3求真务实,处世理性

新时代大学出生、成长于信息时代,作为信息时代的“土著居民”,他们大多有着独树一帜的互联网思维。与“80后”“90后”相比,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新媒体人。但是,这些新时代大学生即便身处网络“洪流”之中,但是依旧能够坚持本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想象丰富、追求个性、善于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在追求梦想、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们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并且能够意识到只有自己不断奋斗,才有机会获取个人成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而不是盲目将理想寄予命运;在处理个人、社会与集体的關系方面,他们普遍认为个人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发展、集体进步的基础,个人理想得不到实现,社会发展、集体进步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新时代大学生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意味。

2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学生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媒体时代纷繁多样的信息为新时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实现理想提供了多样化需求与选择。而对于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来说,这些多样化需求则为其带来了新的压力与挑战。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来看,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且物质生活富足,远离竞争,这些都有力支撑着他们进行多样化的需求选择。再加上这些学生崇尚个性,追求独立,他们在追求自我需求实现的同时,更加希望自己的理想与需求是小众的、是与众不同的。

2.2学生追求更加务实化

“务实”本是一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理想化个人追求。但是对于本该朝气蓬勃、激情飞扬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过度务实,反而让他们显得有些缺乏生机与活力。而他们的这种状态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的定位不符。作为成长于千禧一代的青年学生本应豪情壮志,立鸿鹄之志,书畅意人生。但是,对人生理想、个人追求的过度务实,使得他们对理想、对梦想的追求,只能停留在思想层面,而迟迟落实不到实际行动上。他们有理想、有担当,能够理想的认识成功,但是在追求理想、实现梦想方面却缺乏勇气、动力不足。当今社会,各种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选择回归理性,秉持务实理念,并将这种思想定位为“佛系”,而这也是形成佛系思想的重要原因。

2.3学生抗压能力不强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在他們的成长过程中,充分享受着家庭、亲人的关心、关怀、关注,让他们快乐成长、顺利成才。但是,当他们离开家庭的庇护,进入大学,踏入社会时,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出压力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当他们的内心的情绪、想法、困惑得不到及时排解、指导与解决时,就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甚至自我否定、自暴自弃,当再次面对同样问题时,会下意识地选择逃避,而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软管理”实施路径

3.1以生为本,赢得学生信任

“软管理”并不意味着不作为、少作为,而是采取柔性化管理手段,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及时更新管理理念,转变以往“制度仅本位”的工作方式,以生为本,建立师生双方沟通性管理机制。辅导员应从充分发挥自身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高尚品质。思政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执行主体,辅导员应该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因病施治,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实效。

新时代大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具有明显的“后喻文化”的特点。在这些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很多时候来自师长的教诲与他们熟悉、依赖的互联网文化是冲突的、矛盾的,因此导致他们的心理、心态、情绪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叛逆性。很多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严重的交际障碍。他们在遇到困惑、出现情绪障碍时,更倾向于在网络空间倾诉、发泄。针对这一现状,更加需要辅导员用耐心、真心,与学生交流,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赢得学生信任。

3.2明确定位,创新教育理念

首先,辅导员要准确定位自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定位,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及时关注、主动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给予学生及时帮助与引导。

其次,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的教育理念还要做到因势而变。一方面,要具备问题隐患、风险防范意识。密切关注学生的价值动向与思想变化,并注重对隐藏问题的分析、研判,并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增强责任意识。进入新时期,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更多的挑战。思政教育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辅导员保持耐心、坚定信心,实时关注学生、及时关心学生、持续引导学生,围绕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与需求,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此外,辅导员还应树立服务意识,站在学生的立场,根据学生的需求,创设更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参与思政教育。

3.3找准抓手,增强说服力

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软管理”,就需要高校辅导员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务实、理性的思想特点,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与严谨的逻辑内容,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认同感、信服度。马克思曾说出:“只要理论能够让群众信服,就能够掌握群众,而只有彻底的理论,就能说服群众。”因此,想要提升针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辅导员找准工作抓手,以科学的理论知识,加强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掷地有声地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自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迎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与新时代思想共同成长、发展起来的一代,更容易对其产生认同感。只有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与先进的政治理论相结合,学生才能将自身的努力、自身的发展与社会进步、集体利益联系起来,才能将个人理想与集体意志结合起来,才能在为集体利益、国家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在此过程中,辅导员还要注意科学理论引领与学生个人情感需求的结合,只有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增进学生的情感认同,才能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说服力。

3.4激发潜能,发挥主体作用

新时代大学生出生、成长于新世纪,富足的物质生活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上层建筑。这些学生普遍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与计算机操作技能,还有诸多其他优势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应善于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先进思想理念在学生群体中的渗透、落实,才能真正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对此,辅导员可通过学生喜闻可见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鼓励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设计中来,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此外,辅导员还可将思政教育活动与学生的特长相结合。如发挥学生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的特长,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思想政治领域的相关资讯、视频等,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3.5整合资源,寓教于乐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独特个体,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独特爱好与追求。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在追随主流思想的同时,又不会扼杀学生的个性追求。对此,辅导员可针对新时代学生追求“小众化”的思想特点,采取寓教于乐、差异化的思政教育方式。正所谓“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辅导员可全面整合、充分利用学校思政资源、校外红色教育基地、互联网阵地等多方资源,根据学生的喜好与情感追求,将思政教育与丰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以充分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小众化需求,推动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实现。

3.6审时度势,提升工作实效

首先,抢占思政教育工作时机的制高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时,必须强化时效意识,做到先人一步,先声夺人,能够在关键问题上及时发声,在重大问题上快速发力,引导学生敏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能够对其做出准确分析、正确判断。同时,进入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应善于利用新媒体碎片化、社群化的优势,在重大舆论问题面前迅速发声。

其次,抢占议题设置制高点。信息时代,辅导员应善于利用网络语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表观点、正面发声。与此同时,辅导员还要不断提升议题解释能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明确认识,最大限度抵消网络负面言论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但是辅导员也要注意,思政教育绝不是空喊口号,在面对学生关心、关注、关切的热点问题时,要有理有据有效地予以回应,唱响网络好声音。

第三,抢占道义制高点。针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软管理”,还需要辅导员抢占道义制高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赢得学生的支持与认同。对此,高校辅导员应转变思政教育模式,将思政教育内容与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一方面,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通过讲述学生普遍认同的事实,让学生愿聽、愿看、愿信,并且能够听得进、看得清、信得真。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扩大信息公开,提升辅导员公信力,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4结语

进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坚守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阵地,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转变思政教育工作理念,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软管理”的工作方式教育学生、熏陶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娟娟.浅议高校辅导员困境及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3):110-111.

[2]吉峰,王新光.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0):109-110.

[3]张佳美,赵世东,冯华.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59.

[4]黄煌.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1):15-17,36.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
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机遇及挑战分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