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探究策略 开展探究学习

2021-01-10王伟娟

科教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探究策略探究学习

王伟娟

摘要劳技课有策略、有选择地开展探究学习,满足学生思维活跃的心理需求,实现深度学习。在劳技各个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巧用观察法、體验法、交流法、问题情境法组织探究教学,促进经验和知识的相互转化,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 劳技学科 探究学习 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9.053

Develop Inquiry Learning by Using Inquiry Strategy Skillfully

WANG Weijuan

(Nanxiang Labor Technology Education Center, Shanghai 201802)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students with active thinking and realize deep learning, labor and technical courses should carry out inquiry learning strategically and selectively. In the teaching of each project of labor and technical courses, the writer skillfully use observation method, experience method,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blem situation method, group cooperation method and other organiz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mutual conversion of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and improv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Keywordsdiscipline of labor technology; inquiry learning; inquiry strategy

1对探究学习的再认识

探究学习(inquiry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关于探究学习,即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在一定的情境下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产生需求、收集信息、表达设计、选择工具与材料、拟定加工工艺,然后进行加工、评估;为提高质量再寻找有效途径和解决方案。”[1]简言之,探究学习,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常围绕某一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探索、发现、体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那么这种学习方式适合劳技教学吗?对于探究教学方法的认识,笔者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刚做劳技教师的时候,奉“探究”为法宝,什么学习内容都探究,比如电工课《一字铰接法》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接头的质量要求探究剥线的长度。后来,在名师基地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操作技能,导师比较强调模仿和示范,笔者反思:对于规范的以操作为主的技能学习,比如钳工里的《锯割》,布艺里的针法,探究学习的空间有限,因为技能是练出来的,所以这类课型要强调训练,而不是探究。可是,研读劳技课标,改变了对探究学习的认识,“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倡发现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2]理论与实践碰撞出理性选择:要有策略、有选择地开展劳技探究学习。

2劳技课上的探究学习

劳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改革强调劳技课不是简单的模仿学习,不是让学生仅仅习得技能,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能带得走的技术能力,激发技术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而探究学习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

同时,探究学习满足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初中生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好奇心强,乐于动手,不喜欢教师讲,一说动手操作,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他们思维活跃,喜欢自己动手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而探究学习主张学生的深度参与,在质疑辨析中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这样就有助于知识、技能的强化,建立元认知模型,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高中生有自己的倾向和选择,大多有自主性,个别比较被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可以高质量地开展探究学习。

探究是一个慢过程,需要学生一步一步的探索、发现,很需要花时间。我们中心采用的是集中教学,知识、技能点比较多,进度比较快。这很矛盾。就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确定探究内容。比如木工《粉笔盒》一课可以限制组装方式,探究板的厚度对尺寸的影响,《相框》一课中选择“内框”的尺寸作为探究点。在电工项目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安全用电》的“测量人体电阻”针孔式压接法中的“确定剥线的长度”等安全性高的内容展开适度探究。初中电子项目中笔者选择了“烟的大小与烙铁温度”“加热时间与锡的状态”等科学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让学生探究。

3探究策略之总结

3.1观察法

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探究技能。观察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很多时候,学生并不善于观察,很多细节看不到,看不懂,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操作经验少,无法实现从经验到知识的转化。所以笔者运用语言引导学生的视觉,将观察点落脚到关键处,丰富学生直接经验,助力探究学习。

借助特写照片,集约信息。比如七年级木工《粉笔盒的设计》一课中,将“厚度对尺寸的影响”作为探究点,“粉笔盒有几块板组成呢?”“连接方式对尺寸有什么影响吗?”“包围法1和2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哪种方法锯割更方便、更能保证质量呢?”这些内容抽象,多而杂,笔者借助特写照片将各种信息集约在PPT里,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大大提高了观察效率。

制作学具,放大细节。比如在六年级布艺《三角针》的教学中,笔者制作了近40件小样品,装到自封袋里,配发给每个学生,这樣学生摆弄作品、观察细节就非常方便,比如起针位置、针距大小、针迹外观,都会全方位地、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非常真切。

3.2体验法

体验法是笔者比较喜欢用的探究策略。一方面它可以让学生的感官全方位的调动起来,信息量大,印象非常深刻;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2.1借助体验,推动经验向知识的转化

比如,在学习《安全用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电”的存在和危险性,笔者让学生使用万用表品尝“电”的味道,做法是首先向学生说明万用表的电源电压是9v,在安全电压范围内,然后“用万用表的两个探针触碰敏感的舌头”,[3]最后让学生交流感受,有的说“麻麻的”(触觉),有的说有“铁锈味”(味觉),有的很害怕,有的很兴奋,心思细密的用面巾纸擦擦探针头……这些直接经验的获得,为接下来的“人体电阻测量”“安全用电”等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3.2.2在体验中激活生活经验

比如,在高一《车工》教学中,一天时间内要完成立柱的加工,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车工,任务非常繁重,每次都是高强度的教学。有一次,笔者改变了一下,在教师简单介绍了车床的基本结构和安全注意事项后,并保证尾架是远离刀头的,让学生试着开机,让卡盘旋转起来!依据是高中生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在座位编排上做了一些改动,采用了“男女搭配”的方法,因为男生动手能力强,女生细致。事实证明并不难!当机器安全的转动起来时,学生们一下子从被动、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兴奋地欢呼起来!接下来的教学中,他们主动地“找刀头”“安尾架”“找六角扳手”真正的成了课堂的主人。那次课,笔者上得也很轻松。这充分说明在体验中激活具体生活经验的重要性。

体验法的实质就是让“人”处于教学设计、产品使用的核心,以顾客为导向,以使用者为参考标准。这是劳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哲学:“量体裁衣”。比如,在布艺《公交卡套》的设计中,就让学生拿一张公交卡或者大小厚度相同的纸卡,作为设计的依据;在木工《相框》的设计中,就让学生带5寸照片,或者现场剪出纸质替代物;在车工教学中,立柱的外圆面尺寸要求精准,而精准的目的是和塑料球配合,只要能把球牢牢地卡在指定位置不就可以了吗?

3.3交流法

“‘交流’这种技能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4]人的高级之处在于善于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反思自己的认知状态,改进和优化作品质量。这就需要多看多交流。所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是非常必要的。

交流什么呢?它的方式和途径是什么呢?有一次劳技监考,两个班级临时组合在一起,一个班复习过了,兴高采烈地坐在教室后面;另一个班没有复习,愁眉苦脸地坐在教室前面。前面的同学不要都考零分啊!哎!可是当考试过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前面的大部分同学不知什么时候都会做了!这说明,劳技作品可以直观地展示技能点,瞄上几眼就能明白几分。这件事给笔者很大的启发,说明学生之间是有信息流的,而且速度非常快,教师要善于运用之。

3.3.1对比交流法

当学生初次尝试制作作品后,笔者会收集质量好和坏对比度特别大的作品,放在展台上,大屏幕一对比,一目了然,学生一看到,就立刻哈哈大笑!有时候请同学根据质量标准加以评判,或者教师来讲一下,需要怎样修正,学生听得特别仔细和认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反思制作过程,不断改进技术方法,在交流和反馈中为迭代提供动力。

3.3.2微信交流法

现在大家都在发朋友圈,腾讯微信已经遍布华语世界,充分利用这个交流平台非常适合追寻新鲜事物的中学生。微信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实时传递图像和视频信息,这也非常适合劳技课的需要。劳技课中的知识技能点很多都非常微观,借助展台效果不好,这时手机拍照传到微信平台会非常有效,学生也觉得特别兴奋,看到同学或自己的“错误”作品立刻展示在大屏幕上,触动非常大(一般采用匿名形式),教学效果明显。比如在教《一只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的安装》的时候,当笔者把学生“火线、零线都进了开关”的错误作品的照片放在微信平台上时,学生都非常兴奋,结合电路图,大家很快意识到这是短路,是错误和危险的连接方法。

交流看似跟探究关系不大,深入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这是通过对比探究结果,从而修正探究过程、检验探究方法,提高了探究质量的循环往复过程。

3.4问题情境法

问题情境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爱好和自信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5]

问题情境法是劳技课探究学习的有力支架。它为学生的技术学习提供应用场景,激发学生技术训练的情感动力,促进学生对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它好比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而技术学习内容就好比其中的“盐”,一勺盐直接吃,难以下咽,加在菜里,就变成了人人追捧的美味。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展开的探究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技术有趣、有用。

劳技课的特点是通过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满足一种需求,学习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笔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为明线,以“问题情境”为暗线,推动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展开,具体过程如下。

引入:创设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怀疑。“学问千千问,起点是一问。”探究学习是“学生主体”理念、问题意识的具体实现,所以在学习伊始,笔者通过“一问”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疑问,激发好奇心,突出学生主体。比如在高中《控制电路》的学习中,教室人多,再加上劳技课管理复杂,所以教师都配备小蜜蜂,这时笔者提问:“这个小蜜蜂是基于什么原理工作的呢?”学生很好奇,教师顺势引出本课内容“三极管”,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串接: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经验,产生体验。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建构直接经验,实现智慧的增长。作为教师,在扶与放之间寻求平衡,促进探究学习的发生、发展。实践中,笔者设计问题链,配合作品的制作、项目的完成,在任务的逐步完成中,在问题的一一解答中,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比如在初中电工《两只双连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的安装》项目中,教师围绕“异地单独控制”核心内容,设计了3个问题,包括(1)“如何实现异地控制呢?两个开关”;(2)“如何实现单独控制呢?设计公用接点”;(3)“如何實现控制一盏灯?两个双连开关串联”。在教师的层层设问中,学生认识了器件的符号、结构和功能,理解了电路原理,学习了连接方法,完成了对双连开关电路的知识建构。

调试:完成作品设计和制作,还原生活场景,获得释疑。技术探究是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并通过作品设计和制作有力论证假设、产生结论、诠释疑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调试就起着论证的作用,在作品的调试和使用中,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学生获得成就感;笔者提供反馈交流的机会,可以进一步提出疑问,完善知识结构。比如在初中电子《暗房警示电路》中,学生调试作品,认识到“无光-灯灭-不报警”的逻辑关系,接着笔者进一步提问:制作小夜灯,如何做到“有光-灯灭-不报警呢?”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只要调换传感器与偏置电阻的上下位置,就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当面包板上出现上述功能的时候,学生豁然开朗,脸上露出释然、开心的笑容。

4结语

杜威说:“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有探索、发现的本能。”我们经常说,“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要达到“会”的程度,增强“能”的硬度,提高“爱”的浓度,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要积极运用探究策略,选择探究的过程技能,让学生在“质疑-实践-体验-释疑”的分步探究中,层层递进,体验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2]吕鑫祥.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29-30.

[3]〔美〕CharlesPlatt著.身边的电子学:36个有趣的电子小实验[M].尹华杰,王莲,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6.

[4]郝京华.谈科学探究[J].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教育,2009(5):5.

[5]于水婧,高兴.浅谈问题情境教学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0(29): 92,34.

猜你喜欢

探究策略探究学习
论探究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班级有效管理的策略探究
如何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
新课标下探究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对企业经济的影响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刍议党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