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2021-01-10付星星

当代体育 2021年47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体育

付星星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一般只是注重如何通过体育课程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关注的是通过体育训练同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对于体育课程所承载的作用而言,却并非仅仅是同体育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那么简单。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特别指出,重智育轻体育美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相对缺乏仍是当前一些中小学存在的问题。为此,开展小学体育课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意见》指示精神,将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

1 小學体育教学中德育现状及其重要性分析

事实上,小学体育课程作为现代教育“五育并举”中的重要部分,始终是以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在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训练中,也应当合理考虑如何在体育课程中积极落实“五育并举”理念,即实现人的全面成长。为提高小学体育教育质量与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应当紧密结合德育环节,使其成为引领与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高修养的重要引擎。因此,德育与小学体育课程之间的结合,教师一定要把“指挥棒”调好,把“牛鼻子”牵住,抓住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重点环节,才能实现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制定义务教育评价标准体系。

1.1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现状

近些年,随着国家不断重视素质教育,各地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也将素质教育纳入到教学工作之中。但是,从目前一些地区的小学体育课程来看,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其教学工作采取的仍旧是传统的固定模式,更为看重的是在课上通过体育锻炼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忽视了如何在体育课上同步提升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尤其是在进行体育课程中,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在课间自行锻炼,或者是采取自由活动的形式去完整相应的课程,难免会使得体育教学工作过于单一或机械化。但是在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下,要想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质量提升,就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而是应当促进学生的身心两个层面共同进步,即通过体育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进一步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俗来讲,在小学体育中融合德育,其目的就是要明确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为有益,并且要克服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倾向,为学生想得长远一点,才能使得教育工作更加务实,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1.2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事实上,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使得学生在成长期间获得一个健康成长的机会。同时,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程中,需要认识到的是,小学生的成长应当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身体成长,更要看重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其根本目的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而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同时,需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尊重他们并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进而能够有的放矢地做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这不仅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获得一个更为全面的成长机会。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鉴于当前小学体育课程现状与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程中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使开展体育课程成为发育与引领小学生全面成长的有利契机,应当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渗透德育,首先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师则退入后台,只做点拨而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巩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小学体育课程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工作上抓住有利时机渗透德育元素,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培养自我高尚的人格与道德修养,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2.1 以趣味性为主导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参与率

事实上,即便是体育课程对于大部分小学生都有极强的吸引力,但是因为兴趣爱好不同,难免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兴趣不同对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因而教师不仅难以保障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参与其中,更无法有效使得体育课程成为促进学生身心等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因此,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应当以因材施教理念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兴趣为引入增强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体育课程趣味环节来吸引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具体而言,教师在开展日常小学体育课程中,不能仅仅从为了开展体育课程而开展教学工作,更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内心成长,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此时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具有十分强的好奇心与玩乐心态,所以应当因材施教通过体育课程启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从而进一步将德育元素渗透在其中,加快学生的身心等健康成长步伐。同时,为了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落实好德育工作,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德育与体育课程中融合与衔接,尤其是在体育各个环节中巧妙将德育渗透其中,明确体育课程德育教学目标,才能更加有利于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设计更为优质的教学方案。为此,一般体育教师在课上会以强身健体为课程主导,但是基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为目标,所以教师在课上可以适当向学生传递一些体育文化,如羽毛球、篮球、足球、田径等,同时讲解一些体育界中的名人事迹,融入一些体育文化课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课程参与兴趣。或者是在具体的课程上,教师可将游戏与体育课程融入在一起,以体育游戏的形式组织课堂活动,或者适当让学生根据体育项目进行游戏化改编,从而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上可以尽可能地汲取知识,获得全方位成长。

2.2 融合体育与德育工作,注重在体育课程上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品德

具体而言,对于一部分体育教师而言,即便是已经认识到“五育并举”全面成长的重要性,也积极在课程中讲解一些有关德育的案例,但是在实际开展课程中,仍旧难以在体育课程中落实好德育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组织与实施德育工作时忽视了一个问题,即德育并非是枯燥的讲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或教条式的讲解,并不符合这个年龄的学生,而且在久而久之的講解中难免会使得学生感到厌烦,产生一些抵抗情绪。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应当极力避免上述现象,而是从小学生的角度进行工作分析,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积极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倾听学生的内心声音,才能更加亲近学生,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关系。同时,在做好德育与体育两项工作上,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课上用语言鼓励学生,做到真正从内心深处热爱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与亲切感,进而放下内心束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德育。由此,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师所组织与实施的德育工作才能产生效果,进而也才能把德育工作办的有声有色。

2.3 创设体育教学情境,以情境氛围落实好德育工作

相比较其他学科,体育课程更加自由,便于在课程环节上进行有效调整,所以教师可从课堂教学环节入手,以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入手做好德育工作。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上可以将竞赛环节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同步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率,而且可以在课上营造德育氛围,使得德育在体育课程上的效果更加突出,在兴趣的引领下加强德育实效。具体而言,在合作练习传球上,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在课上可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形成一股极为强大的凝聚力,保障学生在合作练习中始终相互配合与练习,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彼此间的默契度,形成良好的体育课程氛围。同时,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并且借此机会进行德育工作,让学生认识到组织纪律、团结友爱、合作交流的重要价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育竞技精神,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在有效促进体育课程效率上使得德育工作落实的更为精准高效,教育学生公平竞争,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

2.4 依据体育课程特点,巧妙融入德育元素

一般而言,体育课程通常氛围两个环节,其中之一是大家所熟知的室外活动,主要是以游戏和合作锻炼为主,一般不会进行理论讲解;其二则是在室内完成体育课程,这一环节则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具有比较鲜明的思想性。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枯燥的说教形式,教师可将上述两个环节结合起来,首先在课上向学生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即德育思想课,同时在课上穿插讲解一些案例,用讲故事的形式巧妙将德育元素渗透在其中,并且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课下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去具体学习理论知识,以从来强化德育实效。同时,在具体开展室外课程时,教师可用问题的形式来向学生进行询问,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带领学生亲身感受各种体育训练与课程,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让体育课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课程,才能使得德育全面融入体育课程中,使体育课既强健体魄,又启迪心灵。

3 结语

小学体育课程中全面渗透德育,教师要充分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并且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不仅是简单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更要认识到体育课程的特点是完善学生人格,教会他们幸福生活的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创新,针对新时代德育工作需求对体育课程进行整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能够让学生能在体育课程中不断感受体育的魅力,从而使身心等方面获得全面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体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我们的“体育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