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也要给学生“减负”

2021-01-10吕宗锦

当代体育 2021年47期
关键词:减负体育课篮球

吕宗锦

2021年8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双减”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体育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也应该“减负”。体育课本身就是深受广大师生喜欢的课,体育课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玩乐中学到基本技能,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兴趣,增强学生体质。这种形式的课程就是学生很欢迎的,而现实却是许多学生并不是十分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是体育课也存在着较重的“负担”,因此,体育课也有“减负”的必要。

1 戒过于严厉、变相体罚,减轻学生心理的负担

体育课以室外居多,由于在室外上课时,学生活动范围广,受外界干扰大,建立必要的室外上课规范,用一定的纪律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有的教师为了管好上课纪律,经常上课时板着脸,稍不满意就大声训斥,甚至口出粗话、脏话现象;有的采取延长整队时间,有的在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惩罚性地让学生多跑几圈等等。这些过于严厉、变相体罚,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是十分不利的,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的情绪。

减轻学生们的心理负担,老师就应该在情感上为学生减负。首先,具备全面的素质,在日常的教学与日常生活中,注重与每个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给予更多的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灵情感相接近或相融的态度与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存的情感基调,对每一位学生和蔼、友善、公平、民主;上课时不但要严谨严格,有纪律性同时,又要充满幽默感,氛围活跃有趣,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感到枯燥无味,感受到老师的朝气蓬勃、精神饱满和健美的体魄,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热爱老师,从而更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另外,老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在课堂中对学生该严格的地方要严格,该放松的时候要放松,决不能谩骂、言辞过激、讽刺挖苦、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做到上课的时候是师生关系,一起活动、做游戏的时候是好朋友的关系,只有这样处理好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最后,老师还要通过优化自己教学评价的方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比如,有些小学生们比较调皮,在课堂上老师说这样做,他偏偏那样做,倘若这时老师只是大声呵斥,或对其惩罚性的多跑几圈,那么不但不会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同时,还能够引起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针对以此,老师要优化自己的评价艺术。比如,可以用树立榜样的方法,让学生们争优争先。在班级中树立一个榜样,找到在班级中遵守纪律、各项运动都比较好的学生树立为班级中的体育小标兵,在班级中营造榜样的作用,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老师便可以这样说,“老师相信你,在不久的未来,只要改变自身的一些小错误,一定会成为班级中的小标兵,老师相信你,老师为你加油”将严厉的批评与指责转化为和蔼的鼓励和加油,能够将老师的评价化为小学生们改正自身错误的动力,同时,也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让学生更加佩服老师,听从教师的教导,在课堂上更加积极的表现自己,提升参与课堂的兴趣。

2 避千篇一律教学要求,减过大的训练运动量

为了应付考核、达标的要求,有些教师在课堂中一味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造成过大的运动量,本来3次可以完成的却安排了6次。跑400米可以达到目标的,却安排跑800米,给学生身体带来不适,甚至出现什么伤病现象,导致学生不喜欢运动并对运动产生厌恶的情绪,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和体质差异,安排不同的练习强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行“分层次、有弹性”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的要求所有学生进行相同的训练量。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同学,对其要求可以相应的放低一些,对于一般的同学则要求他们基本能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而对于那些有体育特长,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应该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身体潜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锻炼,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在老师区别性的要求之下,学生们也会根据自身条件参与到各种体育训练中来,有的学生在突破自我能力,进入到较大训练量的运动中,也能够让他们看到自身的进步与提升,在收获胜利的喜悦时,提升自信心。比如:在进行扔沙包的练习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力量不同由近到远划分三条线,第一条是女同学要求达标的线,第二条是有较好力量的女同学和一般的男同学达标的线,最后一条是投掷能力比较出色的男同学的达标线。这样,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尽可能达到本层次的水平,对达标的学生都给予表扬,从而不断激发其自信心,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教学效益。又如,在篮球教学中,男生和女生在身体素质和篮球基础上,就有明显的差异,同时,他们对于篮球这项运动的喜爱程度也是明显不同的,为了实现“减负”教学,老师要立足于男女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实施教学,对于女孩子老师的要求就要适当放低,要求他们能够掌握简单的篮球技巧就可以,并且引导他们注重运动时的安全;对于男生来说,老师的要求就要自然的提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篮球知识之外,还要学习更深层次的实践操作,比如运球技巧、胯下运球、背后运球等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又有助于得到训练和发展的满足,引领每位学生积极融入,提升綜合能力。

3 改死板、被动的传授,减枯燥、乏味的讲解

传统的体育课,多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即典型的“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的模式。以广播体操的教学为例,老师站在学生队伍前面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学生站在老师的对面排成体操队形,开始学习,旁边放上一台音响,全体学生都在跟随老师的示范与指导下学习体育动作,或是在讲述一些篮球动作田径技巧时,老师也是给学生们进行单纯的语言讲解或单调的行为示范,但是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教师怎么教,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学,怎么做。老师一直采用这种枯燥乏味的讲解,作为授课中的基本手段,学生们看似跟随老师的步伐在听课,但是是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不但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反感的情绪,而且课堂效果也会不理想,这种枯燥乏味式的讲解死板、被动式的教授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彻底被埋没,他们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学而无味,练而无劲,久而久之,他们对体育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上也没有了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所以根据以此,老师要从小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和心理特点出发,改变这种单调传授和枯燥讲解的教学模式。以篮球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增强对篮球的了解与记忆,并且掌握篮球的规则,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利用微课技术为学生们播放精彩绝伦的篮球比赛视频,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总结篮球规则同时在美轮美奂的视频中,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篮球运动的无限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另外,在教授学生传球运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精简的讲解每一个动作要领,并且运用趣味性的动作,让学生们模仿,然后再用规范性的动作来让学生模仿,当学生们初步掌握了这些动作时,老师在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中练习,在小组中,他们集体探讨,互相观察,既能够发现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提升练习效果。

4 变考核形式、时间,减集中考核内容

体育考核一般分为三大块:体育的素质技能、保健常识、出勤纪律。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理论考试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中以提问的形式问学生或者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基本上每个学生会被问到好几个问题,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的同时也学到了体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比单单做试卷这种单一枯燥的形式要好的多,而且学生也乐意接受,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一到期中、期末各种复习很多,如果体育课能通过这样随堂的考核,那是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师在讲解体育理论知识时,不一定在室内课的时候说,课间的时候如果有时间可以和学生进行聊天,比如:体育理论知识、卫生保健常识、时事体育新闻知识,最近有什么赛事?我国有没有派出运动员、运动队参加?参加以后的成绩怎样?这样,在无意识中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同时提高了对知识的求知欲。既不一味地要求学生花时间背诵,又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

5 改重复练习,减无效训练

无论是体育动作还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的实践与练习,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总是让学生们学而往复的锻炼一个动作,比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针对一个动作或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有时老师可能要让学生练一节课,这样重复的单调式练习,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枯燥无味,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也让学生们的身体负担加重,所以老师就应该改变这种重复练习和无效训练的教学形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趣味性的训练,让练习和训练多一些花样,多一些耳目一新,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训练的乐趣,从而真正达到增强体质,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跑步训练中,设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小游戏,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真正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一些学生扮演“小羊们”,一些学生扮演“大灰狼”,老師还要给学生准备好一些头饰。通过大灰狼与小羊的追逐,“小羊们”的不断躲避,提升学生们的短跑能力,同时他们在游戏参与过程中,通过“反杀卡”等计策等等淘汰灰太狼的角色,促进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让他们不断调整策略,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积极参与到日常锻炼中来,减轻了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

我们追求体育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之乐、练之乐、苦之乐、争之乐、玩之乐,以达到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主动锻炼身体;实现掌握知识,增强体质,全面发展之目的。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减负”后的乐趣。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减负体育课篮球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讨厌的理由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