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能制造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1-01-10郑敏

科教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智能制造探索

郑敏

摘要智能制造发展时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带动了产业变革发展,对新时期人才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地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和岗位技能要求,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了解时代发展需求,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工作环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考虑企业人才需求,重视构建多方面、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发展。文章主要结合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分析了如何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智能制造背景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技能培养 教学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9.030

ExplorationofTeachingModeBasedonIntelligentManufacturingSkills Training

ZHENG Min

(Langfa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Langfang, Hebei 065000)

AbstractIn the era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driven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post skill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times, actively change the concept of classroom teaching, combin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in classroom teaching,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in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faceted and multi form teaching mod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ultivate more high skilled talents wh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ra.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how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Key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kills training; teaching mode; exploration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等方向发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质量,发展制造业等内容,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互联网为大众创新和万众创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发展背景下,要了解产业升级发展带来的新职位和岗位内涵的变化调整,分析企业高质量人才难得的现状,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实践现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有效结合,培养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学习、技术运用、信息搜集处理、沟通理解及团队协作等能力,积极调整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引导学生革新思想,将个人价值与职业发展规划有效结合,培养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1智能制造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升级革新发展越来越深入,制造业发展中数字化越来越显著,且产品个性化特点和资源的信息化特征逐渐呈现,这些转变影响到制造行业的管理和发展模式,经营方式及岗位等,企业发展中对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增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向技术和技能型发展转变,当前我国制造业逐渐从量到质的智能化发展程度加深,制造业低端岗位越来越少,而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出现,岗位内涵和技能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智能制造发展大环境下,企业发展的设备、人才及信息等逐渐形成完整、系统性的发展体系,这其中人才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当前智能制造行业自动化生产、产品的个性化定制、设备调试、数据系统研发等岗位不断出现,这些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生产技术的提升和生产模式的变化,人工智能、机械自动化逐渐取代大部分人力劳动,人才在其中主要发挥的是对话者和决策者的作用,因此,行业发展对高端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基于智能制造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主要是要具备创新意识和思维,还要具备创新品格和能力。对机电类人才来讲,人才需要掌握机电类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分析、计算机应用、大数据处理等能力,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智能制造背景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发展中有较多优势,能实现岗位职业标准对接,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发展下,更好地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制造业在智能化发展时期,高职院校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2.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智能制造发展驱使下,需要能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了解产业发展动态,具备创新、管理及服务于一体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建设中,缺乏实地调研,且智能制造发展更新,岗位需求和内容不断调整变化,难以掌握最新的岗位需求,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变动来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影响到高职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和工艺更新、技术改造及转型發展的要求。

2.2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

机电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产业发展、行业动态结合,将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发展衔接,信息化高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节奏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相比相对滞后,无法短期内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忽视了“人工智能”“机器制造”“3D打印技术”等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导致人才培养缺乏前瞻性和适应性。

2.3课程教学方式需要创新

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与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联系,新技术和工艺的应用,对职业教育和授课方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侧重知识的传授但是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双师型教师相对较少,专业教师在学生实践教学中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很多指导人员自身的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实战经验,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了解不多,影响到教学效果,此外,校企合作发展缺乏深入,影响到学生的实训和实践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提升。

3智能制造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智能制造行业的信息化不断推进,新时期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侧重学生职业能力,重视多层次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多途径提升人才的可持续能力。

3.1重视专业调研,明确人才培养需求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重视专业课程的开发,根据行业长期建设规划,了解企业发展背景,市场环境,岗位工作任务,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判断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规格。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涵盖自动化控制、机电技术、数控技术等领域,需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行业和社会实际,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协作沟通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3.2重视多层次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学生来讲,专业课堂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程体系的建设反映出人才培养的过程,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机械设备与人的配合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需要人才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所学的知识,掌握难度较高的工作职能。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讲,需要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等可信课程,学习电气控制、设备安装等实践操作,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在智能制造单元系统基础上,重视集成性质平台的创设,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重视创建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将机械设计、PLC技术知识与集成平台融合,重视功能模块的设计,确保智能制造系统功能符合实际,并结合不同需求,将智能制造单元系统进行分解,提升教学体系的多样性,高职院校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要重视功能模块的整合设计,引导专业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3.3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其一,要将生产与教学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联合创新技术平台,重视将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企业发展结合,以专业教学为导向,承接企业项目订单任务,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与高校教师一起组建教学团队,以真实的产品生产和项目研发为载体,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将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实现生产与技术的高效融合,促进产学研和应用的结合,让学生学到真的技术和技能。

其二,重视将产品质量纳入教学考核中,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在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鼓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企业安排专门的质检人员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并对学生的技术研发工作开展指导,鼓励学生重视产品创新,将产品的质量与教学任务过程加以结合,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同时,结合专业课程的内容,要将实际的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根据需求制定项目细则和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重视生产自动化类、机电设备安装等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解决技术问题。

其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能力。加强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和研发时间活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点评,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展示自己的成果,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并将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与教学项目有效融合。

3.4重视引进信息化教学技术

智能技术的发展,新的教育教学发展阶段,要重视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探究,重视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智能制造发展时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给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手段,同时,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因此,要充分借助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重视移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应用,重视创新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组织体系,整合教学资源,重视在线课程的研究,发挥微课、慕课等教学作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内容,重视立体化教材的研发和网络数字平台的建设,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技能技术水平。

3.5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要以大国工匠精神为引领,重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以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为载体,重视协同创新技术应用平台建设,打造智能制造专业群优质教师团队,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先进理念的双师型队伍,重视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学生端正态度,积极创新探索,重视对行业发展动态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3.6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重视课程设计、课堂内容组织、实训实践、竞赛组织、成果孵化等在内的教学内容,结合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了解智能制造时代岗位调整对人才培养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重视多元复合技能的提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提升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树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重视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结合高新技术,重视课程方案的设计额优化,形成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社团组织建设和技能技术大赛活动等,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无人机、机器人产品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分析,重视知识获取过程分析,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方式,对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课程进行递进式教学,综合项目教学,整合多项技术,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线上知识学习结合,利用碎片化时间,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需求,自主学习和探究,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4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发展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融合,对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需求产生了新的变化,要结合行业发展实际,了解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革新人才培养理念,重视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革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多方面采取措施,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的智能制造知识和技能,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项目名称: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智能制造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探索(编号:201902004)

参考文献

[1]刘彤,颜志勇,刘晶.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创客型工匠培养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8):180-183.

[2]隋秀梅,徐宇卉,刘瑞佳.高职院校智能制造工程创新训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为例[J].高教学刊,2021(11):72-75,79.

[3]刘玮,王文涛.“互联网+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1(06):237-239.

[4]王建平.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07):156-157.

[5]王军红,崔宝才.智能制造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策初探[J].天津教育,2021(01):32-33.

[6]彭宽栋,寿伟义,罗晓晔.基于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培训,2020(12):14-16.

[7]赵成.浅谈智能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生态体系的构建[J].轻工科技,2020,36(11):170-171,174.

[8]赵法钦,赵莹,刘晓杰,等.智能制造教学匠心育人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40-41.

[9]安育林.智能制造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2020(18): 43-44.

[10]李琨,赵永霞.高职院校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產业科技创新,2020,2(07):121-122.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智能制造探索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