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七一”重要讲话推进行业媒体深度融合

2021-01-10李凌波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七一媒体融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引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新起点、接力新征程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也进一步为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创新突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理论遵循。本文从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奋力开拓新局三个方面,围绕青藏高原最大的行业企业传媒中心的发展轨迹,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新闻传播、舆论宣传工作者认真学习践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精准研究探索历史规律和未来走向,在深度融合中求新、创新、出新,打造全新行业企业媒体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七一”重要讲话;媒体融合;创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也是新闻媒体更是行业企业媒体深度融合创新突破的重要理论遵循。

一、学习重要讲话,感悟思想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担当、历史自觉、人民立场、复兴使命,具有很强的政治动员力、历史穿透力、理论说服力、心灵震撼力,是引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新起点、接力新征程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出一系列新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全世界做出了一系列庄严宣示,气贯长虹、振奋人心,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宏大格局和宏伟气魄,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信,是一篇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志气、强骨气、增底气的豪迈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作为油田和行业企业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的时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务必要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要把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精心安排部署,进一步教育引導广大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深刻领会把握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同心同德、斗志昂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二、坚持党的领导,汲取奋进力量

“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

回望来时的路,不忘初心再出发,必须坚定党的领导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2]一百年来为了这个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的最可靠领导力量。

具体到青藏高原最大的行业企业传媒中心——青海油田新闻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所依靠的正是党的坚强领导,这也是行业企业媒体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缩影。

党的领导是党管媒体和党管新闻传播、舆论宣传的独特优势,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保证,对此,青海油田新闻人有着最坚定的认识、最深刻的感受和最真切的体会。

1959年1月1日,《青海石油报》在大柴旦创刊,是青海省唯一拥有全国统一出版刊证的行业企业报。1995年,《青海石油报》告别了“铅与火”,实现了“光与电”和胶版印刷。2000年,《青海石油报》改为每周三刊,每周一、三、五出版,同年2月,《青海石油报》出版了历史上的第一期彩报。2006年9月,《青海石油报》启用彩色桌面系统,实现了无纸化网络编排、彩色轮转胶印,并以其“稳定、团结、鼓劲”的办报宗旨成为青海油田和周边矿区群众不可或缺的重要纸媒。

20世纪80年代初,青海石油管理局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在花土沟和冷湖各建一座电视发射台,分别命名为尕斯库勒和赛什腾电视转播台,以从外地邮寄录像带的方式解决节目来源播出电视节目,至此,诞生了青海油田的电视事业。1983年、1992年,先后经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和省广电行政部门审批取得自办节目资质。1993年9月,两个电视转播台更名为青海油田电视台,油田电视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设有“油田新闻”“油田写真”“西海万象”“油田同期声”“热点访谈”“安全风险预警”“天气预报”等栏目,转播120多个频道,覆盖受众50多万人,成为青海油田重要信息传播的核心渠道,新闻传播、舆论宣传的主流媒体,员工家属娱乐的基本平台,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对外宣传报道的关键窗口,公共信息流通的现代通道。

《中国石油报》驻青海油田记者站于1986年12月10日建站,记者站在狠抓自身建设的同时,注重以动态报道展示成效、以深度报道研究问题,深度聚焦油气主业、聚力主题策划、强化精品意识,重点报道推力强劲、精品头条扩大影响,连续多年稳居“五星记者站”行列,对外树立了高原油田的良好形象。

1993年9月28日,按照解体“小而全、大而全”,聚合媒体优势,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改革思路,将青海石油报社、青海油田电视台、《中国石油报》驻青海油田记者站的人员、业务、资产整合成立新闻处。1997年5月7日更名为新闻中心,成为中国石油历史上第一个集电视、报纸、对外报道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新闻传播、舆论宣传组织机构。

1995年12月29日创办《油城电视报》;2012年1月1日起油田电视全面覆盖盆地内外矿区及周边社会;2015年1月16日创办《瀚海记者》新闻专业期刊;2016年12月1日,接管青海油田门户和青海油田信息港;2017年1月1日,青海油田“双微”平臺上线运行;2020年7月1日,青海油田抖音和喜马拉雅客户端成功上线;2020年10月13日,青海油田科技馆划转新闻中心。从而打造建成了在石油石化系统乃至全国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两报两台两刊三网三微一平台四站四展厅两基地”全媒体矩阵。

青海油田新闻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有1000多件次电视、报刊、新媒体新闻作品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00多人(次)和集体获行业、省部及以上级别表彰,《生活》栏目获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十强栏目”,1部专题获得全国优秀电视节目奖,连续11年摘得青海新闻奖一等奖,3人荣摘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1人荣获第四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和中国报业经营管理领军人物,1人荣获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

尤其是近几年来,青海油田新闻中心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守党媒使命、坚定融合发展、持续创新突破,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逐步发展成了集电视、报刊、网络、微平台、对外报道、展馆展览、研学基地、学业融合和文学艺术于一体的新闻文化单位,成为青海油田新闻舆论主场地、意识形态建设主阵地,也是干部员工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更是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始终发挥着油田党委“喉舌、阵地、窗口、平台、智囊”和服务地方社会的作用。

三、发扬光荣传统,奋力开拓新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引导党员群众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

(一)深化认识,树立融合发展的先进理念

1.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导意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切实增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更新观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融合发展新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媒体;树立一体化理念,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一体化的采编流程、一体化的传播体系、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树立用户意识,用户即阵地,要把占有用户、发展用户、凝聚用户、服务用户贯穿媒体融合发展的全过程;树立产品意识,以产品为抓手,围绕产品构建团队,再造流程,创新机制,提供适应不同受众阅读特色和阅读习惯的新闻产品,努力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树立融合思维,摒弃分离式思维,推进各“兵种”协同“作战”。

(二)加大投入,助推融媒体中心建设

总体上看,青海油田新闻中心传统媒体在技术引进应用、升级维护上比较滞后。

1.加快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打造真正全媒体生产的“中央厨房”,同步推动全媒体流程机制和组织再造。

2.夯实技术支撑基础。通过开放协作,引入外部创新技术,同现有平台进行集成,将新技术高效运用到媒体信息内容的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环节中,推动短视频、AR、VR成为内容新常态,注重MR视频创新和运用,力争建成“新闻+服务”信息生态枢纽平台,全面提高舆论引导的精确制导能力。

(三)明确思路,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十四五”期间,油田新闻中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四全媒体”[3]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贯彻落实油田党委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媒体深入融合的要求,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有效资源配置,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一体化发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坚持在“新闻+服务”上下功夫,持续打通新闻服务“最后一公里”,[4]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在技术引领上下功夫,以先进适用的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努力做大做强油田主流舆论阵地,构建和完善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生产体系、传播体系,持续升级打造行业媒体高原、油田主流阵地高峰的一流新闻中心。

1.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以“导向为上、内容为王、技术为本,移动优先、全媒合力、智能发展”为原则,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即一个目标:瞄准智能化融合方向,坚定打造“一流新闻中心”这一个目标;两轮驱动: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双轮驱动,持续强化媒体两翼格局建设;三大工程:实施电视高清移动化、纸媒可听线上化、新媒智能多样化三大工程,升级建设三大新闻传播、舆论宣传主阵地;四全媒体:深化创新突破,努力建设完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全媒体;五大价值:通过融合发展,提升政治价值、传播价值、品牌价值、平台价值、文化价值五大价值。

2.打好“三场战役”的思路举措。以服务油田和周边社会发展为中心,打好党建及人才队伍建设、内容能力建设、支撑体系建设“三场战役”,将油田新闻中心打造成油田党委和地方社会正面舆论的主场地、优秀文化的主阵地。

总之,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笔者以为,不论媒体融合如何推进,党管媒体原则不能变,要始终加强导向管理,切实提高行业企业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只有坚持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预见性的有机统一,才能让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走稳走好,使主旋律和正能量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得到充分传播、充分激荡。

注释:

[1]本刊编辑部.《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J].求是,2021,14。

[2]中共中央组织部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扛起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责任》[J].求是,2021,16。

[3]殷陆君.《如何理解“四全媒体”的内涵和意义》[N].学习时报,2019年4月8日。

[4]左志新.《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专题》[J].传媒,2019,02。

(作者简介:李凌波,女,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2021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七一媒体融合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 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