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如何助力孩子成长

2021-01-10舒曼

江西教育A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双减家长心理

舒曼

2021年7月24日,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要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施行后,课后作业减少,日常考试减少,考试成绩不公开,周末校外学科培训也被取缔。经常有人追问我,“双减”背景下,我们该怎样助力孩子成长?

在过去的几个月,无论对学校还是家庭而言,都是最深刻的一次集体修行。家长因为“双减”后孩子时间变得更为自由,他们内心有期待也有焦虑。也许,等到家长们教育观念普遍得到更新,社会也真正走出应试教育困境后,有些烦恼才能得到缓解。长远来看,“双减”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心理健康,更有助于教育回归本位,注重内在力量的成长。在“双减”之下,我们要做“五员”型教师和家长,助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做孩子生命的安全员

首先,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双减”之前,课后有老师安排好的作业,也可能需要参加各种学习辅导班,学生的课后时间被各种作业和学习填满,就像吃饭,吃多少、怎么吃都已经被安排。“双减”之后,被动的安排变成主动的自我管理。就像一个人突然走在自由成长的路上,难免会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此时,给孩子提供安全感极为重要。举个隐喻的例子:就像孩子在玩耍时,会不时地回到我们身边,他仅仅是需要一个拥抱吗?不,他是回到我们身边获取能量。从父母那得到关注、赞许或一个温暖的拥抱后,孩子又会兴高采烈地去玩耍了。

其次,我们要为孩子开展安全教育。在这里所指的安全教育,是一种广义的安全,包括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及网络安全。“双减”之后,时间和精力相对是富余的。每年夏天,都会发生一些和学生安全有关的事故——溺水、车祸、网络游戏被骗甚至被侵害。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的心都会被狠狠刺痛。让孩子们增强生命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是父母以及教师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而且也应该是终身必修课。教会孩子珍惜生命,懂得保护自己,是每个父母以及教师的基本责任。

二、做孩子生活的服务员

首先,我們要给孩子所需要的。“服务员”的意思是给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否则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反感甚至伤害。比如,我们是面食坊的老板,看到一个乞丐,我们给了他一个面包,乞丐会吃得特别香甜,并对我们充满感激之情。我们继续给他面包,他已经吃得非常饱了,我们还继续给他面包,他吃到一半就把面包扔掉了。我们可能会非常生气,会怪乞丐不懂得珍惜和感恩。这只是一个隐喻的小故事,作为父母要和孩子进行充分沟通,“双减”之后,为孩子提供生活的照顾要适度。

其次,我们要给孩子所看重的。心理学认为,真正的快乐不是感官的享受,而是内心的满足感。父母做孩子生活的服务员,每天给孩子吃“糖”,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乐趣,而是要给予孩子适当吃“苦”。记得儿子上小学时,花了好几天完成一幅美术作品,儿子对它爱护有加,倍加珍视。在学校展出后被学校收藏了,儿子很开心地向我展示收藏证书。他付出了精力与努力,这种成就感会泛化为更积极的心理体验。所以,“双减”之后,我们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激发孩子内心的成就感。

再次,我们要给孩子所必要的。“双减”还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素质教育更显重要。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孩子们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存在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就像有的树木长得高大成参天大树,有的树木长成歪脖颈树。在木工看来,参天大树很有价值,而在园艺师的眼中,歪脖颈树也极有价值。因此,“双减”之后,教会孩子发掘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不必为偶尔成绩下降而烦恼,也不必为暂时挫败而自卑。

三、做孩子人生的领航员

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高远志向。“双减”之下,不仅减少了学业和课外辅导的负担,而且考试成绩不公开了。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树立长远目标,一纸分数决定不了一个人的一生。成功有时候需要持久的等待与忍耐,生活有时候会把最好的留在后面。当有了高远的志向,孩子们不仅要在学习上下功夫,还尤其要在日常生活与人生修养上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纯净的人。

其次,要帮助孩子建立合适的目标。高远的志向是通过一个个小目标而实现的,因此定力尤其重要。定力分为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就外在来说,面对现实和网络的诱惑,要坚定意志,不为所动,不为所惑。而内在的定力是一种良性循环。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便会产生喜出望外的激奋心理,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又使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即形成“成功—自信—又成功—更自信”的良性循环,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成功强化效应”。

四、做孩子心理的保健员

首先,为孩子树立信心。“双减”之后,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建设,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前不久,我做过一个研究,发现爱运动的孩子更懂得自我鼓励,拥有更幸福的心态。“双减”后时间更充足了,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孩子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乘风破浪,驶向幸福的彼岸。

其次,为孩子培养乐观心态。乐观,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所谓乐观,就是正向积极看待生活的细节。我们改变不了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同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如石头放在头上就是压力,放在脚下就是垫脚石。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培养他们拥有正向积极的乐观心态。

五、做孩子学业的指导员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习惯,既体现在孩子管理时间的方式,也体现在日常养成的学习态度。有的孩子刚坐下来写作业,又想起了游戏。父母会教育孩子:“你不能这样!”尽管这样会起到短期的效果,但孩子的坏习惯并没有得到根除。任何试图通过强制的态度去消灭不良习惯的结果都会导致能量的内耗。我们应该从细节开始,引导孩子建立做事的秩序。当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细节发生改变后,生活就向良性发展了,我们应该对这种改变持有坚定的信心,并充分体验这种收获,如果能将这种收获扩展到其他领域,好的改变就开始了。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系统思维能力。“双减”再次让人们认识到,教育不只是简单机械地知识性学习,更要看重孩子思维能力的训练。有的孩子说,等我心情变好了,我就会努力学习。但更为可取的是,带着困惑去积极学习。积极必然意味着倾情投入,面对困难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就是变好的过程。等待心情变好,是将自己置于被动,会形成系统的恶性循环。历经岁月,我们都会发现,良好的习惯及系统思维能力,才是孩子无往不胜的硬实力。◆(作者系心理学博士,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督导师,江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理事长)

猜你喜欢

双减家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