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行政法思想发展研究

2021-01-10刘翼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历史渊源行政法

刘翼

摘要:行政法思想,多被认为是十八世纪西方现代国家建立和文官体制发展催生的产物。在我国,行政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也深受改革开放背景下,政府转型过程中所受的西方相关行政法思想的影响。本文意在总结我国近、现代的几类典型的行政法思想,探究我国行政法思想的自发性历史渊源,由此论证我国行政法思想的延续性,反对我国行政法思想只是照搬国外已有的思想理论的论调。

关键词:行政法;行政法思想;历史渊源

一、引言

国际上普遍认为现代行政法发端于十八世纪,为迎合现代国家发展、行政权日益扩大的需要而产生,用以规范和制约行政权力。思想上,英美等国家长期受戴雪和韦德的影响,导致英美法系行政法更偏向于“控权论”。自二战后,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所奉行的大陆法系开始盛行。随着国家干预市场的失灵,两种法系出现争斗。但是,由于客观上行政权力的膨胀、政府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政府管理的内容日趋全面等原因,原先相互对立的两种法系开始由对立走向统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交融。

我国的现代行政法,在建国初期通过模仿苏联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初步的雏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行政诉讼法》的出台为标志,我国行政法体系开始走向正轨。我国的行政法思想经历了由行政中心到行政控权,再到如今“管、放、服”背景下,追究控权与效率的平衡的模式。1993年,罗豪才先生提出了“平衡论”,这可以说是一种摆脱西方影响、站在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对我国现代行政法思想摆脱全盘受西方影响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的是,我国行政法思想发展具有自发性和内因性,自近代以来,行政管理方与相对方权利与义务的变迁矛盾运动共同构成了现代行政法思想渊源。为论证这一观点,笔者将在下文着重讨论近现代几种典型的行政理念,探寻其对我国行政法思想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近现代行政法思想

(一)孙中山行政法思想

孙中山先生可以说是近代行政法第一人。他以其“民权”理论为基础,主张官民平等、依法行政、建设官员队伍的思想品德等问题。这一切都给了现代中国行政法制建设有益启示。

(1)平衡论的始祖

政治中的兩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这两个力量呢?孙中山先生指出:“在民权发达的国家,多数的政府都是无能的;民权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多是有能的。”民权、政府权在很多时候是矛盾的,而孙中山主张把这两种权力分开,互相制约而不互相干扰,这实际上与罗豪才先生提出的“平衡轮”有异曲同工之妙。

(2)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依宪行政”,二是“依法行政”。“法治”原则是孙中山在建立民主国家的过程中所一贯倡导的。他首重宪法的建设。在《临时约法》中,政府的组织和权限有了明确的划定,总统和政府各级官员皆被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中国自古以来无上权威的行政权力第一次有了根本大法的依托。

在根本大法之外,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颁布了大量的行政法规,如《财政部通则》、《大总统禁烟令》等。他也十分关注行政法制的建设,坚决反对法外行政的现象。

(3)官员思想道德意识的重视

孙中山还十分注重官吏队伍的道德建设。他要求民国的官吏要树立“公仆”意识,官员“乃人民之公仆”。孙中山还要求官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都是他所认为的官员应当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行政法思想

(1)行政服务意识的萌芽

在战争环境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我国社会建设的尝试也未曾停止。边区政府通过设立专属部门开展重点活动、创办医护学校培养医护人才、建立军民两用的医院、修建多所公立小学等措施,有力保障了革命地民众在思想、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现实需求。这些无不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可以看作是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提供公共产品的思想萌芽。

(2)依法行政的框架雏形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来建立自己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在当时的一些法律规定中,都赋予了政府行政之权,确立了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整套行政管理体制。同时,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大多是按照先立法再执行的原则来进行,这就是标准的依法行政理念。

(3)初步形成了民主和廉洁的行政意识

在这个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仍然坚持提高干部的队伍素质。同时,赋予了工农群众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例如对党、议事机关、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的监督等,形成了早期民主监督机制的雏形。

(三)邓小平的行政法思想

邓小平行政法思想泛指改革开放时期的行政法思想。直到这一时期,才算是迎来了行政法真正的春天。

1.职权法定思想

邓小平认为行政管理者的权力是人民以法律形式赋予的,权出于法,且行政程序必须由法律规定和制度规定。他强调,必须建立严格的行政责任制,“什么责任,归哪个部,归哪个人承担,都要明确”;所有党政军机构改革,都要“按照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他坚持行政公平原则,“不管谁犯了法,都要由公安机关依法侦查,司法机关依法办理,任何人都不许干扰法律的实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该思想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

2.行政立法思想的提出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快了行政立法。自五四宪法起,立法权就被牢牢把控在中央,但单靠中央立法是无法适应全国各地不同的现实情况的。因此,实现合理分权、建立完备的行政法立法体系显得迫在眉睫。邓小平强调,必须加快立法步伐,集中力量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这一立法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大量的行政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法律体系。

3.行政权力监督及控制制度

邓小平反复强调监督的重要性。他指出: “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对各级干部的职权范围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他认为社会和群众不仅有监督权,还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制度建设。邓小平多次强调应当发挥人大监督行政的作用,加强机关监督,其中包括法院的监督。

三、结语

本文借用罗豪才先生的分法,只简单截取了几个不同时期的行政法思想,但也能看出我国的行政法渊源是具有一定自发性的。且重视公职人员的素质培养、重视依法行政、重视对于行政权的监督等内核思想,超越了时间的界限,在我国行政法思想体系中始终是一脉相承,根植在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里。

我国现代意义的行政法起步较晚,受国外已经成熟的思想体系影响比较大,这都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仍然应当挖掘我国自有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核,以此为基准发展出适合我们实际的思想和成果。笔者坚信,我们终有一天能跳脱出西方行政法理论和思维的框架,在行政法理论层面走出自己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英]卡罗尔哈洛和理查德罗林斯.法律与行政[M].苗力,译.商务印刷出版社2004:12.

[2]罗豪才, 袁曙宏, 李文栋. 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平衡[J]. 中国法学, 1993(1):52-59.

[3]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1:341.

[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9卷)[M].中华书局,1981:345.

[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8卷)[M].中华书局,1981:61-62.

[6]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M].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历史渊源行政法
浅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的困境与完善路径
The legal definition of negative list
民法规范任行政法中的适用
高州民歌源流考
浅论研究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宪政意义
凤阳凤画艺术特色研究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论经济法与行政法之区别
浅谈东海吕剧
论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行政法概念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