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观察改进探究活动

2021-01-10文德英黄光静

科教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探究活动教学设计

文德英 黄光静

摘要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学情作出一些判断,难免会存在主观性。通过课堂教学实例,经过反复思考,细化探究活动的设计。在二次活动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逐步优化,并将实验记录单进行了改进。本文旨在探讨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作为改进探究活动的依据,利用形成性评价进行教学设计,提升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堂观察 教学设计 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05.019

Improving Inquiry Activities Based on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ke the lesson“Does the air have quality?”as an example

WEN Deying[1], HUANG Guangjing[2]

([1] Jiangbei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e of Chongqing, Chongqing 400020;

[2] Chongqing Jiangbei Xincun Tongchuang International Primary School, Chongqing 400020)

Abstract: In classroom observation, we find that teachers often make some judgments based on their own ex? perience, which inevitably leads to subjectivity. 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 examples, after repeated thinking, re? fine the design of inquiry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second activity, the experiment was optimized step by step, and the experiment record was improved.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in? quiry activities as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inquiry activities, and use formative evaluation for teaching desig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quiry activities.

Keywords: classroom observation; teaching design; inquiry activities

在教學设计初期,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学情作出一些判断,难免会存在主观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对设计的探究活动进行详细的课堂观察,再根据情况调整并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下面以《空气有质量吗》一课为例进行探讨。

初次设计,暴露问题

在第一次执教《空气有质量吗》一课时,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天平、小皮球和打气筒探索打气前后的皮球是否会影响天平的平衡,进而推断“空气是否有质量”。

教学片段1

师:空气有没有质量呢?把空气打入皮球中,会不会使天平的状态发生变化?我给每组一只打气筒,试试看,怎么样?

(学生打气、称量。)

生:天平没有变化,空气没有质量。

生:我们的天平也纹丝不动。

生:是不是我们打的气不够?

师:那你们再打点气试试。

(学生继续活动5分钟。)

生:球太小,打不进气啊。

学生反复实验,均以失败告终。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很多学生最初觉得空气没有质量,通过这个实验更加坚定了“空气没有质量”的认识。我们深入分析后认为:天平灵敏度不够,皮球太小,打入的空气量太少,不足以引起天平的变化,此活动不利于学生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需要改进。

基于观察,改进活动

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我们将带孔的杠杆尺用绳子挂在铁架台上,做成了一个简易天平。在一边挂上装有绿豆的塑料瓶,另一边挂上皮球并调平。让学生不断地往皮球打气,观察天平的状态是否变化。

教学片段2

师:边实验边观察,仔细思考,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你的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

师:大多数同学已完成了实验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打了20下,天平一直是平衡的。然后又打了几十下,还是平衡的,没什么变化。

生:我们也是平衡的。

师:那空气有没有质量?

生:开始几次打气后,天平是平衡的,后面就慢慢地向下倾斜了,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师:有和他们一样的情况吗?

生:我们开始两次天平是平衡的,后面发现皮球变轻了,向上倾斜,再继续做,皮球又变重了,向下倾斜。

师:空气到底有没有质量呢?

生:应该有吧?只是我们测不出来。

因为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很好地得出结论,不得不遗憾地结束教学。教师多次改进实验材料后,“下水实验”时,明明能比较清晰地看到实验效果,为什么课上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如果打入的空气量不足,难以让天平发生变化;学生发现打气以后天平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猜测没有质量的学生沾沾自喜,失去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猜测空气有质量的学生,由于没有证据证明,在交流中可能否定自己的猜测。

再次改进,优化活动

经过反复思考,我们进一步细化了探究活动的设计。在第二次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增加打气的量,并将实验记录单进行了改进。

教学片段3

生:开始几次打气后,天平是平衡的,后面就慢慢向下倾斜了,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生:开始两次天平是平衡的,后面发现皮球变轻了,向上倾斜,再继续打气,皮球又变重了,向下倾斜。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实验中你们还观察到哪些现象?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生:我们组试了一下,如果绿豆的重心发生变化,天平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我们不能随意改变绿豆的重心。

生:天平比较灵敏,挂的位置偏左或者偏右一点,都会有影响。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

生:为什么我们的天平是上升的?

师:大家一起来找找原因。

生:请问你们保证绿豆重心不动了吗?

生:保证了的,没动。

生:你们打气以后挂的位置一样吗?

生:是一样的。

生:你们皮球是不是漏气了?你们打气以后皮球好像有点瘪。

(该组学生看了一下皮球,摸了摸皮球,若有所思。)

生:我发现你们桌子上有绿豆,你们绿豆漏了,难怪会变轻。

师:能找到原因,说明大家认真观察和思考了,为你们点赞!老师还有一個疑问,天平开始一直是平衡的,多打几次气天平就倾斜了,说明了什么?

生:空气很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显示出来。

师:大家看看其他组的天平,倾斜程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打气的多少不同,质量不一样。

生:我认为有些组打少了空气,有些组打多了空气,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到,学生往皮球中打气,每20次停下来称一次,观察记录天平是否倾斜。开始几次天平不会倾斜,他们推断:空气没有质量。于是,猜测空气没有质量的学生很高兴,猜测空气有质量的学生会发愣,甚至会修改自己的猜测。有些学生会反思、质疑,继续操作,直到天平开始发生倾斜。一次次加气,天平倾斜的角度越来越大,于是,学生之间出现了分歧、讨论、猜测、解释……在全班交流汇总、研讨时,问题的焦点是:开始几次天平保持平衡,后来开始倾斜,并且倾斜角度越来越大,这是怎么一回事儿?通过交流、分析,学生不难发现:空气很轻,我们不容易称量它的质量,只有空气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来。

回顾本课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改进过程,我们认为,基于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前提,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作为改进探究活动的依据,是一个利用形成性评价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能很好地提升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本文系重庆市《新科学教学中提升教师形成性评价能力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7-WT-13。)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探究活动教学设计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