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场蓝耳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对策

2021-01-09杨汉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生猪产业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

兽医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种猪场耳病公猪

杨汉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生猪产业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

1 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

目前,减毒活疫苗(MLV)免疫普遍,PRRSV 感染率高,是猪场最主要的疫病之一。不仅如此,我国的育肥猪场普遍阳性,阴性种猪场屈指可数。虽然猪蓝耳病总体呈平稳态势,但由于引种和购进猪只,导致猪群发病,常呈散发和地方性流行,持续危害养猪业的发展。造成“猪场一片蓝”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1.1 PRRSV 毒株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我国,高致病性毒株已基本消亡,目前流行的主要是类高致病性毒株。由于减毒活疫苗的广泛使用,返强毒株普遍存在,而PRRSV 存在多个谱系毒株,导致猪蓝耳病更难防控,类NADC30 的传入也增加了毒株的多样性,毒株频繁重组,重组毒株剧增,造成了猪场毒株五花八门的情况。

1.2 类NADC30 毒 株 广 泛 流 行类NADC30 毒株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流行毒株。2014 年类NADC30 毒株开始流行,造成感染猪场发病。2015 年以来,该毒株的流行和传播面扩大,造成很多猪场感染和发病,疫情涉及所有地区。类NADC30感染猪场以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为主,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细菌继发感染和死淘率增高。而疫苗免疫猪不能抵抗类NADC30感染,交叉免疫保护效力十分有限,甚至加重免疫攻毒猪的临床症状和肺脏变化。

1.3 高致病性PRRSV 减毒活疫苗的是与非PRRSV 减毒活疫苗具有降低PRRSV 野毒感染的发生率、减轻PRRSV 感染引起的临床疾病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毒血症、缩短排毒时间等作用。但高致病性PRRSV 减毒活疫苗具有多个毒株,大多数猪场盲目使用PRRSV 减毒活疫苗,妊娠母猪、公猪普遍免疫,且使用时间长、免疫频次高,导致免疫猪群生长不良,有20%~30%的发病率,10%~20%的死淘率。

1.4 猪场蓝耳病不稳定的因素

新毒株经引种、人员、运输工具等传入猪场,导致猪群中出现新的毒株,毒株之间重组、疫苗病毒演化、出现变异毒株,在猪群中传播、循环,猪场存在多个毒株循环感染,加上高致病性PRRSV 减毒活疫苗的无序使用,造成猪场蓝耳病不稳定局面。

2 猪蓝耳病的控制

因PRRSV 灭活疫苗无效,PRRSV减毒活疫苗可提供对同源毒株的临床保护,但不能达到清除性免疫的效果,且PRRSV 减毒活疫苗对异源毒株交叉保护有限,加上毒株的多样性,不同猪场PRRSV 毒株的生态不尽相同,新毒株层出不穷、PRRSV 持续变异、PRRSV减毒活疫苗的返强、PRRSV 的频繁重组等问题。所以单纯依靠疫苗免疫的手段来控制PRRSV 是不现实的,应该采取完善猪场生物安全、策略性合理使用PRRSV 减毒活疫苗、驯化阳性猪场等措施来控制甚至净化猪场的猪蓝耳病。

2.1 完善和强化猪场生物安全猪场的生物安全包括场外和场内的生物安全。做好猪场外生物安全的目的是切断PRRSV 的传播途径,防止新毒株传入猪场。具体措施为引种控制,即禁止引入PRRSV 抗体阳性种猪包括带毒、亚临床感染猪,保证种公猪PRRSV 感染阴性,确保精液不带毒。做好场内生物安全的目的为降低、清楚猪场内PRRSV的污染与病毒载量,阻断病毒在猪群中间循环传播。具体措施为全进全出、批次生产,猪舍卫生、猪场环境、带猪消毒,杜绝饲养员串舍,净道与污道分开,采用空气过滤系统,灭蚊、蝇、鼠,及时淘汰发病猪与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2.2 育肥猪场策略性地合理使用PRRSV减毒活疫苗PRRSV 减毒活疫苗使用的基本准则为:阳性稳定猪场不使用活疫苗,阳性不稳定猪场、疫情发生猪场使用PRRSV 减毒活疫苗,选择安全性相对较好的活疫苗,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活疫苗,经产且抗体阳性母猪群不免疫,阳性猪场的阴性后备猪或引进的阴性种猪可在配种前1~3月免疫1 次,生长猪在断奶前1~2 周免疫1 次,重要的是在猪群稳定后,可停止使用疫苗。

2.3 驯化阳性不稳定猪场驯化阳性不稳定猪场的具体措施为:将阴性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混群,使阴性后备母猪自然感染;将猪场带毒猪血清做活病毒接种;选择合适的母猪群减毒活疫苗接种1 次。以保证单一毒株在猪场传播,达到驯化的目的。

2.4 控制猪群的细菌继发性感染对PRRSV 感染猪群、发病猪群,应适当使用头孢、替米考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通过注射、拌料或饮水投药等方式,来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细菌继发性感染。

3 种猪场和种公猪站PRRSV 的净化

为构建PRRS 阴性种猪场和种公猪站,应禁止使用PRRSV 减毒活疫苗。对于阳性猪场,应减少活疫苗使用到停止活疫苗使用到采取200d 闭群、监测与淘汰、种猪群更新等净化措施,最后达到构建阴性种猪群的目的。对于阳性公猪群,建议淘汰、重新引进和培育阴性种猪群。

总之,推动种猪场蓝耳病的净化工作应该由点到面,从种猪场净化到区域净化,最后达到全国净化的目的。(本文根据专家录音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本人意见为主。)

猜你喜欢

种猪场耳病公猪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陕西丹凤:大型现代化种猪场投产运营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