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城市水生态建设的代表作
——唐山市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

2021-01-09唐山市水利局

河北水利 2021年6期
关键词:滦河唐山市河湖

□唐山市水利局

2018年以来,唐山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格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坚持“治用保管”生态理念,明确“连引用、疏治管”治水路径,启动了由8大类、153个重点项目组成的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绘就了全市治水蓝图。经过两年来的治水实践,全市水环境持续改善,初步形成“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的治水格局,赢得了社会各界、城乡群众的广泛赞誉。

1.实施背景

唐山是一座拥有近140年发展历史,以煤炭、钢铁、水泥等为主导产业的沿海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一直面临着“转型升级”与“污染治理”的“双重压力”。而唐山市水资源短缺且空间分布不均,南部沿海工业区缺水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表供水水源单一,河道行洪不畅、生态水量不足、内源污染严重,黑臭水体、工业和生活污水持续增加等问题严重迟滞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2018年,唐山市从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聚焦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治水兴水决策部署,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河湖的向往为目标导向,正式开启了以全域治水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唐山实践。皆在通过实施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实现水源统筹、联合调度、水库调蓄、河道管线输送,全面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在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成后,通过充分调引滦河水,减少弃水入海,解决区域性缺水问题;通过提高水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通过疏通河流水系、除险加固病险水库等措施,充分发挥河库蓄滞行洪效益;通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涵养水源、对污染水体行为进行整治,逐步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水利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治水成果。

可以说,唐山市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完全符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切和社会各界的期盼高度契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势在必行。

2.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2.1 坚持求突破,标本兼治,3条治水路径初见成效

自全域治水启动实施以来,唐山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建管并重、水岸同步原则,积极践行截污治污、兴建工程、生态修复的治水路径。2018-2019年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河湖水库连通等6大类、47个治水项目,市主城区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列入国省考核的6条河流连续两年水质达标率100%,在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和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议上,得到中央和省领导高度评价。

一是清堵结合,斩断污水入河路径。强制封堵排污口,倒逼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在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全市排污口情况的基础上,下达封闭全部排污口的指令,全市封堵、整治排污排水口门1118个。这一举措在实现“污水零直排”治污效果的同时,倒逼相关单位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全市完成41处污水提标增容或纳网改造。清垃圾、清淤泥,消除河道内污染源。集中对全市62条、430km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其中主城区陡河、青龙河、石榴河等9条河道完成清淤82.5km。属地政府领导踏查、各级河湖长巡查及市督导组明查暗访三管齐下,紧盯河道垃圾顽疾,发现一处、清理一处,清理河道垃圾1882处、132万m3。深入拆违,消除岸上污染源。河湖水系污染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为此,全市大力清理岸上污染源,治理河道及两侧一定范围内水产、畜禽养殖964处、8392亩,查处、拆除傍河工商业污染源255处,拆除河道违法建筑539处、清理河湖违法开发建设项目1462个。

二是兴建工程,夯实治水根基。唐山市始终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兴水利除水害的基础和建设美丽唐山的生态基石。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和分类指导、综合施策等措施,加速推进治水工程,通过开挖河道、管道供水等方式,实施滦河—沙河—石榴河、滦乐干渠—小青河等7项水系连通工程,连通河道32条;完成市区李各庄河、青龙河、龙王庙河3条河道连通引水工程建设;完成引邱入城管线工程30km,初步建立起滦河水可达全市所有县(市、区)的河湖体系,盘活全市水资源,激活全域大水网。此外,完成1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可新增蓄水220.45万m3,治水工程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是修复河道,改善水生态环境。以滦河、还乡河、沙河等流域为重点,实施雨污管网分离、污水截留纳网、生态调水补水、改善生态环境,初步形成“净化-绿化-美化”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此外,出台《唐山市河道矿山尾矿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唐山市尾矿尾砂违建等侵占河道污染水体整治工作方案》,全市启动河道管理范围内尾矿、尾砂、违建等侵占河道、污染水体集中整治行动,经认定确需关停、转移、搬迁的选矿、采砂企业彻底关停、出清或转移、搬迁,影响生态、防洪安全的污染源应清尽清、应拆尽拆。同时,按照“一河一策、一岸一策”原则,明确生态修复标准,逐河制定实施生态修复,市区环城水系初步形成一步一景、串珠成链、结网成片的绿色景观休闲长廊,迁西县长河带状公园、迁安市黄台湖、乐亭县古滦河生态公园已建成使用,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2 坚持抓落实,守正创新,四项治水举措精准发力

2020年以来,唐山市突出实现目标抓落实、创新融资模式、补齐工程短板、强化治水监管4项举措,努力打造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一是围绕实现目标着力抓落实。今年以来,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一项任务、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重点实施河湖水系连通、河道综合治理、水源涵养及供水、乡村振兴水环境综合整治、傍河坑塘整治和智慧水务系统建设等6大类、117个项目。截至目前,市本级、丰南区、曹妃甸区、古冶区、迁西县、滦州市部分工程项目已进场施工,全部项目预计于2021年底前全部完工。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建成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的安全水网体系,年削减COD60143t、氨氮5489t、总磷3728t,实现全市域水质达标;市主城区增加第二水源地,年新增地表水利用量4.25亿m3,开发非常规重复利用水源5.21亿m3,减少弃水入海量2.06亿m3,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将实现“清、润、安、美”4方面成效。“清”就是2021年底实现全域消灭劣Ⅴ类水体、全域水质达标;“润”就是水量充足,用足用好地表水,实现河湖丰枯均衡、四季有水;“美”就是打造以河道、湖库水景观为主的绿色游憩空间,建设可赏、可玩、可学的优美宜居水环境;“安”就是增强水利工程整体防洪能力、减少水灾害,实现河湖安澜,进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二是围绕破解资金难题创新投融资模式。为有效解决县区治水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以有效投资之进,应对疫情冲击之危,支撑经济运行之稳。唐山市在全国创新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市带县”PPP项目治水投融资模式,涉及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总投资118.08亿元,是迄今为止市本级实施的最大PPP项目。本着“市级整体包装、统一融资、分县区实施、谁用谁还”的基本思路,采取引水工程、生态廊道、农村乡镇污水处理项目、河道综合治理项目“肥瘦搭配”的融资方式,把全域治水清水润城的市本级和县(市)区工程项目打捆成一个PPP项目包,成功地以2.36亿元(总投资的2%)的政府投入撬动118.08亿元的建设资金,为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根本保障,以实施重大水利基础设施促投资稳增长,夯实“六稳”“六保”增量支撑。

三是围绕筑牢基础着力补短板。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在滦南、乐亭、曹妃甸等地表水入海量集中的5个县区,重点实施滦河—二滦河—长河、沙河—石榴河、滦河—二滦河—稻子沟—老米沟连通、滦河下游输水干渠西延等7项工程,引蓄滦河水,减少弃水入海,以河代库、拦水蓄水,补充平原地区生态水,压减南部沿海工业区使用地下水,降低企业用水成本。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市主城区和迁安、丰南、滦州等12个县(市、区),重点实施河道清障疏浚、雨污分流、桥闸改造、生态廊道建设等涉及32条河道的69项工程,提升河道水质,完善防洪体系。实施水源涵养及供水工程,在市主城区和丰润、迁西等9个县(市、区),重点实施水源湿地、水源置换、水库提质达标等14项工程,修复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用水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滦南、丰润、遵化等9个县(市、区),重点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工程13项,集中处理乡镇生产生活污水,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实施傍河坑塘整治工程,在乐亭、曹妃甸、滦南3个坑塘较多的县区,实施整治项目3个,清理淤泥、整修堤岸,净化美化水体景观。对迁西县2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持续提升蓄水能力。

四是围绕提升效能着力强监管。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落实“一河(湖)一策”方案,对症施策、靶向治理,系统治理河湖水域岸线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实现从“治乱”到“治病”、“治根”。对各类非法行为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治到位、不发生反弹,巩固、发展治水成果,实现无非法排污、无非法养殖、无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等问题。强化傍河农村及废弃坑塘等死角监管,推广居民以家庭为单位收集垃圾、清运车及时清运的垃圾收集模式,严防河道成为垃圾场、坑塘成为垃圾坑。在充分利用流域水资源监控平台的基础上,建设水资源监测站网、数据中心、远程监视、控制平台和决策调度中心,打造“智慧水务系统”,实现对水量水质水生态的实时监控、预测评价和调度决策,提升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管控能力。

3.经验总结

纵观唐山市治水工作,总结以下出4点经验。

一是政治站位“高”。市、县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出征,既承担当地主要领导责任,又履行当地河湖长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抓水环境治理作为抓经济转型、抓营商环境、抓高质量发展、抓民生福祉的现实举措。高位谋划、高位推进、统筹兼顾,有效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现象,注重追根溯源,着力从根本上、系统解决水环境、水安全问题。

二是责任体系“实”。一方面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系统管理体系作用,建立起自上而下责任链条体系;另一方面建立以河湖长各负其责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河湖长体系,新增河湖警长和村级河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通过逐级压实责任,全域治水工作实现了由被动承担到主动作为的转变,同时也进一步锻造了干部队伍,培养了一支敢于担当、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治水铁军”。

三是工作合力“强”。全域治水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市县两级均成立领导机构,涉及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和县(市、区)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密切配合、精准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破解制约因素,千方百计打通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痛点,提供用工、材料、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为各项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工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是督导检查“严”。最广覆盖的监督机制、最高频次的通报制度、最严格的考核制度,是促进治水工作落地,实现治水见成效的重要保障。市全域治水办成立5个督导巡查小组,采取专项巡查与重点巡查相结合的方法,紧盯问题、紧盯重点部位,对全域治水工作进行巡查。同时,制定了《唐山市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工作考核办法》,随着工作的推进,根据工作侧重点不同,不断调整优化考核分值权重。每月对各县(市、区)进行考核打分,极大激发了工作积极性。□

猜你喜欢

滦河唐山市河湖
唐山市丰润区展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唐山市丰润区展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河北省滦河“一河一策”方案编制与实施评估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唐山市警戒潮位标志物维护研究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啊,我的滦河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