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目标任务 坚持综合施策全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2021-01-09河北省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

河北水利 2021年6期
关键词:水井水源用水

□河北省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

全面解决河北地下水超采问题,事关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区域安全,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河北超采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要求从实现长治久安的高度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从2014年开始,我省启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2019年1月,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觉将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作为履行首都政治护城河使命的具体行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到2020年底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43.5亿m3,占总任务量的73%,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20年底全省超采区深层、浅层地下水位分别同比上升1.16m、0.24m,2/3的县地下水位实现回升。

1.坚持节水优先,全力提升用水效率

坚持把节水作为根本性举措,持续大力推进各行各业节水。我省先后制定出台《河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河北省推进全社会节水工作十项措施》,细化实化农业、工业和城镇节水目标和措施,强力推进节水增效行动。在农业节水上,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高效节水灌溉双轮驱动,减少地下水开采。以地下水漏斗区和坝上地区为重点,实施季节性休耕、旱作雨养、非农作物替代、退耕还林;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和配套节水栽培技术,实现小麦节水品种全覆盖;不断完善工程措施,大力发展滴灌、喷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在工业节水上,大力消减高耗水产能,强化用水计量监督,倒逼工业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22.5m3下降到2020年的15.2m3。在城镇节水上,加强城镇老旧管网改造,普及推广节水器具,缺水的设区市全部达到节水型城市标准。

2.坚持引水增源,全面开展水源置换

利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是超采治理的关键性举措。按照多引多蓄、能置换尽置换的原则,优化配置引江引黄水和水库水,统筹推进城市、农村、农业水源置换,取得了突出成效。城市生活和工业水源置换上,大力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和扩建,不断增加江水消纳能力,江水消纳量由2016年3.5亿m3增加到2020年的19亿m3;对城市建成区外的工业企业和园区,加快实施江水直供工程,2022年底前工业企业用水全部置换江水。农村生活水源置换上,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了《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南水北调受水区各县坚持城乡一体、整县推进,完善农村地表水厂、管网体系,到2022年底全部完成置换任务。农业灌溉水源置换上,在大中型灌区和引调水河渠沿线,已建设纯渠灌工程600多万亩、井渠双灌工程1000多万亩,丰水年尽可能多用地表水,减少地下水开采。

3.坚持先清后补,加快回补地下水

着眼加快回补地下水、修复水生态环境,强力推进河湖整治,搞好河道清理疏浚,强化多水源统筹调度,稳步扩大河湖补水范围,提高补水成效。一是大力推进河道清理整治。坚持先清后补,在全省集中开展河湖“四乱”清理整治,对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1386条河道,全省统一组织进行清淤疏浚、河槽规整,确保河道通畅;不断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建立长效管控机制,落实常态化巡察制度。二是统筹开展河湖生态补水。按照统一调度、应补尽补的要求,2018-2020年,统筹引江、引黄和本地水库水,向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唐河、沙河等43条河道,累计实施生态补水60.4亿m3,入白洋淀水量13亿m3。通过持续实施生态补水,不仅有效改善了河湖水生态环境,而且回补地下水效果明显。据监测,补水河道70%以上的水量回补到地下,两岸地下水位得到回升。

4.坚持管控结合,严格地下水管理

强化地下水管控,坚决把好地下水开采的“总阀门”。一是实行总量控制。逐县明确并严格执行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红线,对县域范围内取水井取水总量达到红线的,原则上不再审批开凿新的取水井。二是严格许可审批。省人大颁布《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省政府印发《河北省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将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权限上收到省级,并公布了不予批准地下水取水许可的若干情形。三是强化计划管理。严格落实年度用水计划管理制度,根据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定额和用水单位的用水记录,把地下水计划用水量分解到用水户。四是加强用水计量。全省共布设水量在线监测点1万多个,对1万m3以上地下水非农用水户实施在线计量监测;对不具备安装计量设施条件的农业灌溉取水井,实行“以电折水”方式计量用水量。五是推进关井行动。组织各地逐村、逐社区开展取水井摸底排查,全面摸清了城市、农村取水井分布及数量。对排查出的取水井建立基础信息台账,并进行电子标识认证,在全国率先实现取水井“户口式”精准管理。坚持“先通后关、应关尽关”的原则,组织各地对有地表水水源替代的,实施旱作雨养区域的,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取水井有序关停,目前已关停4万多眼。研究制定《河北省取水井管理办法(试行)》,对取水井的开凿、取水、运行、关停及监管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六是抓好水位监测。利用3000多个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站点,实时收集、动态分析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对各市县每月水位升降情况进行通报,对下降幅度大的进行预警约谈,并突出地下水位指标严格考核问责。七是深化价税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水资源费改税工作,形成“水利核准、纳税申报、税务征收、联合监管、信息共享”的征管机制。分区确定了全省种植业、林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不同养殖品种的单位用水限额。落实了农业水价改革政策,落实改革面积1830万亩。完成了农业水权确权登记,建立起“按地配水、分水到户、水随地走”的制度。

省委省政府在前期治理工作基础上,综合分析当前水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行业用水效率等情况,决定全面启动地下水超采治理攻坚战,到2022年全部完成剩余压采任务,通过全域的、系统的、精准的治理,确保打赢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这场硬仗,加快建成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从整体上扭转地下水位下降趋势。使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止降回升,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形成地表水高效利用、地下水严格管控、供用水结构优化的综合治理体系,从整体上提升全省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子孙后代长远发展奠定好的生态基础。一是坚持全域推进,突出重点区域。将地下水超采治理保护范围拓展到全省,以超采区为主战场,集中攻坚、逐县销号;非超采区全面开展节水增效行动,防止出现新的超采。二是坚持外引内节,统筹水源配置。利用既有渠道大力引调外来水,开展全社会节水行动,打造适水发展格局。按照生活生产生态顺序,优先利用外调水、合理开发地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三是坚持系统治理,发挥叠加效应。综合运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通过水源置换、农业结构调整、关停取水井等,多措并举、同步谋划、协同推进,发挥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效应,巩固和提升治理成果。四是坚持分区施策,实现精准治理。针对冀中南、冀西北、冀东北地区不同的产业结构、水源条件和工程状况,分区分类精准落实治理举措,全面提升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坚持依法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发挥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实行属地负责,严格监督管理,完善奖惩机制,强化考核问责,加大激励约束。发挥市场调节配置水资源的作用,深化水资源价税改革,倒逼全社会节水。□

猜你喜欢

水井水源用水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约洗碗用水
水井的自述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乌龟与水井
寻找水源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