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性防腐涂料用磷酸酯的研究进展

2021-01-09陈双锏

化工设计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磷酸酯防腐涂料用料

陈双锏

(大庆庆鲁朗润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316)

水性防腐材料在涂用后会形成膜状物,成分包括苯乙烯、丙烯酸等,对待恶劣的环境条件、腐蚀作用、污染性等,具有较强的防护性能。然而,在实际使用时,相比溶剂涂料,水性丙烯酸用料整体性能欠佳。因此,使用磷酸酯活性剂,以期制备出高性能的防腐用料,增强用料聚合改性效果。

1 磷酸酯研究现状

1.1 磷酸酯概述

磷酸酯是用于涂料制备的一种活性剂,在静电、锈蚀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防护性能,同时兼具较强的乳化性。在20世纪90年代,各国对于磷酸酯应用开展了多项研究。现阶段,功能性磷酸酯在多个水性防腐用料制备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国内在磷酸酯功能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加之功能性磷酸酯成本较高,无法在水性防腐用料中大量使用,由此限制了国内对此种用料的研发进程。在此种条件下,磷酸基团的功能性使用,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磷酸酯研究的侧重方向[1]。

1.2 三氯氧磷类型

在磷酸酯制备期间,醇酚是必用原料,其他成分有三种选择,当其他成分为三氯氧磷时,反应获得生成物中有:盐酸、(RO)POCl2、(RO)2POCl、(RO)3PO。在此生产过程中,以路易斯酸为催化媒介。与此同时进行变量控制,设定差异性温度、调整反应摩尔、使用各类催化物质,以此增强化学反应的可选择能力。然而,三氯化磷实际参与磷酸酯制备时,反应条件较为严格,需要在低温环境中逐步进行醇酚添加。三氯氧磷成分,含有的毒性较高,且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其制备生产中形成的副产品氯化氢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以清洁型用料为研发视角,此种磷酸酯制备方法,在生产研究活动中并未获得普及。

1.3 三氯化磷类型

以醇酚为必选制备用料,其他用料选择三氯化磷时,能够获得的反应生成物有:盐酸、P(OR)3、PO(OR)3。在此种磷酸酯制备过程中,由于三氯化磷物质中含有的磷元素是三价,因此,在反应期间,生成物中会含有亚磷酸酯。借助氧化反应,将亚磷酸酯进行转化,继而获得防腐用料所需的磷酸酯。

一般情况下,使用氯氧化水反应形式。此种制备方法,含有较多的操作过程,无法短时间内获取磷酸酯。使用有机酸进行磷酸酯制备时,能够有效提升生产能效,但是对生产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生产环境处于较低温度状态,工业化生产环境难以达到生产条件的温度要求。在生产制备期间,原材料添加了氯气,会在反应中形成氯化氢副产品,此物质对生产设备具有较强腐蚀性,有碍于清洁环保生产工序发展。

1.4 五氧化二磷类型

1.4.1 一般制备方法

确定醇酚为磷酸酯生产的必用原料,其他用料选择五氧化二磷,在生产制备期间,生成物为:(RO)PO(OH)2、 (RO)2PO(OH)。此种生产制备方法,能够获得的生成物中,含有磷酸单酯、磷酸混合物等。在反应期间,并无腐蚀性产物生成,对生产条件要求不高。然而,五氧化二磷原材料是固体,且在水分子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热量。因此,在生产制备磷酸酯期间对生产条件要求较高,在原材料投放、生产制备期间需要加强用料干燥处理,以减少放热带来的生产危险。

1.4.2 其他制备方法

使用焦磷酸进行磷酸酯生产时,将醇酚改换成醇,可获得的生成物为:(HO)2PO(OR)、H3PO4。焦酸磷物质在配制时,主要成分是五氧化二磷,将其以一定比例形式与磷酸进行混合。此种磷酸酯制备方法生成物中双酯具有单一性,且磷酸处于未完全反应状态。双酯所具有的反应催化作用与单酯相比较差,同时较大基数的磷酸生成物无法有效清除。如果将磷酸生成物聚集在树脂乳液中,将会引起乳液具有较高酸性,产生聚合结构失稳现象[2]。

2 磷酸酯防腐功能

丙烯酸单体的施加环节,是在成分聚合过程中,干膜作用下有效增强了涂层的黏附力。然而,在水分子较多的环境中,金属与涂层间隔位置,会混入一定数量的水分子。由于丙烯酸成分中的羧基在遇水后会发生缔合作用,由此削弱了羧基作用,相应降低了水分子在金属表层的附着力,同时削弱了涂膜防腐能力。功能性磷酸酯含有的成分包括磷酸双酯、小部分磷酸单体,多成分相互混合。功能性磷酸酯的用途是:在金属材料中,使用磷酸基团形成的防护膜,借助其膜层的紧密性,利用膜层中的磷酸盐成分,以改变金属表层属性,使其钝化,保持盐离子、金属的隔水性,以此达成优质的防锈蚀效果。

而磷酸酯中含有的羧基成分在金属表层表现出优异的螯合效应,便于磷酸酯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络合物以共价键规格的产物,在金属材料中固定聚合成分,以增强乳液中各粒子间的表层黏附力,继而借助乳液与金属多种粒子成分,形成较强附着效应,间接增强涂料防锈蚀功能。

3 优质涂料与磷酸酯改性特性的融合应用表现

3.1 磷单体的属性研究

1993年,美国研究人员对于磷酸单体组成、功能进行了全面研究,证实了磷单体在融合于涂料成分后,能够显著改善涂层在水分子环境、化学腐蚀条件中的耐受性。

3.2 电化学阻抗研究法

2005年,国外研究活动中,借助电化学阻抗方法,以磷酸酯活性属性为视角,将其添加在苯丙乳液中,进行了磷酸酯防锈性能的研究。在此次研究活动中发现:磷酸酯成分所具有的活性功能,能够显著提升涂层在腐蚀环境中的耐用性。

3.3 磷酸功能验证研究法

2007年,国内研究人员进行磷酸酯功能验证时,使用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让其与羟丙酯、五氧化二磷进行反应,以此获得了磷酸酯成分。再将生成获得的磷酸酯,以共聚形式添加在苯丙乳液中,以此显著改善了涂膜在金属材料表层的附着性能。研究发现:功能乳液具有较强的防锈蚀特点,相比一般苯丙乳液、专用锈蚀防护乳液,更具防锈蚀能力;功能乳液在与水性涂料联合使用时,能够发挥出磷酸锌材料的复合作用,显著增强了涂料防锈蚀能力[3]。

3.4 中密度防腐涂料制备研究

2007年,姜海燕设定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3个主要单体。对各类主要单体进行性能改变,同时使用填料、辅助溶剂,制备获得了中密度防腐涂料。

3.5 交联苯丙乳液制备研究

2008年,彭立新以核壳结构为视角,主要成分包括甘油基、氨基等,制备获得了交联苯丙乳液。研究发现:乳化剂添加量=0.015×乳液单体总量,核层与壳层结构中含有的乳化剂成分占比均为0.5%;交联单体添加量=0.03×乳液单体,磷酸酯单体结构=0.04×壳层单体总数,此时乳液、涂层整体性能较好。此种磷酸酯融合应用方法获得的防锈蚀涂料,相比一般苯丙乳液,更具防锈性能,在浓度为3%的盐水环境中,放置涂膜进行浸泡,浸泡周期达到480h后,涂膜并无渗水、生锈等质量问题。

3.6 促进剂用量研究

2008年,国外Ińigo Gonzālez研究小组,在生产丙烯酸乳液时,进行各级用量促进剂的性能对比。在研究中使用的促进剂是PAM-100,研究发现:当促进剂添加量为5%时,涂料对盐雾环境的耐受时间最大值为250h。

3.7 无溶剂酯化研究法

2012年,陈姝羽借助无溶剂酯化研究方法,使用反应活性较高的成分,用作磷酸化试剂。在使用丙烯酸进行磷酸酯单体生产制备,借助其磷酸酯的功能,将其以单体形式在苯丙乳液中获得共聚。此项研究发现:在乳液聚合作用下,丙烯酸酯单体占比达到5%时,在铝板、PVC等各类材料上,能够显著增强附着力,原有附着力级别为3~5级,改善后的附着力级别为0~1级。在玻璃材质表层,涂层使用后,能够显著改善涂层硬度,初始硬度为H,在涂层使用后,材料硬度提升至2H。同时,材料耐水周期相应延长,材料初始在水中的耐受性周期为12h。在使用防水涂层后,耐水周期延长至192h。此外,涂料的使用,有效增强了乳液聚合作用平稳性,降低了钙离子成分的转化可能性。

3.8 羟基改性的融合式涂料性能研究

2014年,马骥以磷酸酯单体为视角,对其进行了共聚改性,制备出具有较强防腐属性的乳液。在乳液中添加固化剂,使其形成防护涂膜。在成膜期间,磷酸酯在金属材料表层转化成的防护膜,具有紧密性,成分以磷酸盐为主。对防护层进行性能研究,此涂层在浓度为3%盐水中,耐受性最长时间为650h,耐盐雾周期为500h[4]。

3.9 混合材料制备防腐涂料的研究

2019年,曾敬荣在制备防腐涂料时,融合的单体包括:苯乙烯、丙烯腈、磷酸酯等,辅以乳化剂。在研究中,结合乳液聚合物的实际表现、磷酸酯用量情况,测定材料防腐效果。研究发现:磷酸酯单体添加量介于5%与7%之间时,乳液整体性能不高,在各类金属材料中使用的涂膜,表现出较强的附着力,兼具优异防腐属性。

3.10 新型水性防腐涂料研究

2020年,叶昌铱为代表的研究团队以新型防腐涂料为视角,进行配方设计,以期制备出性能更为优异的防腐涂料,给出改性乳液的配比方案,以改性环氧为生产视角,进行了树脂乳液配制。在制备期间,借助磷酸酯进行改性处理,以保障环氧树脂性能的优异性。配制获得磷酸乳液后,以不同用量固化剂与乳液进行配制,以测定涂料性能。经过研究发现:涂料性能的最优配制方案,是保持磷酸羟基、环氧基团之间的用量比例设定为2∶3,以此获得的涂料,具有最佳的防腐性能。

4 结论

多年来,对于磷酸酯生产制备、水性防腐涂料开展了各类研究。磷酸酯与涂料融合应用时,能够显著增强涂料的防腐性能。同时,磷酸酯制备过程具有多样性,可制备原材料选择较多,成为水性防腐涂料事业发展的关键主导因素。因此,在后续研究活动中,需要以成本控制、清洁环保视角,合理控制磷酸酯的制备过程,使其以较强优势融合于水性防腐涂料中,展现出磷酸酯防腐优势。

猜你喜欢

磷酸酯防腐涂料用料
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何为防腐涂料?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从寿司用料看中日饮食文化交流
磷酸酯淀粉添加量对鸡肉丸品质的影响
钢结构水性防腐涂料涂装技术的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
磷酸酯化变性对淀粉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防腐涂料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石油储罐防腐涂料施工方法相关研究
石油储罐防腐涂料施工方法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