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四女寺北闸除险加固工程文物保护

2021-01-09刘恩杰魏玉涛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1年2期
关键词:除险枢纽文物保护

刘恩杰,魏玉涛

(四女寺枢纽北进洪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局,山东 德州 253009)

0 引言

文物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底蕴,显示着这个民族的渊源和风采,文物工作对两个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物古迹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进洪闸除险加固建设过程中,四女寺北闸除险加固工程建管局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格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四女寺枢纽北进洪闸抢险加固工程立项的批复》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按照“最小干预”原则,结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实施全过程监管,尽可能减少对工程文物价值的影响,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安全。

1 工程概况及文物价值

四女寺枢纽是漳卫南运河中下游的主要控制工程,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武城县和河北省故城县的两省三县(区)交界处,由南进洪闸、北进洪闸、节制闸及船闸组成,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具排涝、灌溉、输水和航运等功能的大型水利设施。2013年5月,四女寺枢纽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四女寺枢纽是重要节点)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四女寺枢纽是海河平原最大的水利枢纽,已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展示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和亮丽名片。

北进洪闸于1971年动工,1973年建成,共12孔,存在整体结构不稳定、混凝土结构强度低、工程老化等问题。2019年1月,水利部批准四女寺北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工程批复总投资9 940万元,总工期14个月。

2 设计阶段文物保护工作

北进洪闸具有水利工程和文物古迹双重属性,自建成至今,在防洪、排涝及农业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工程运行多年,年久失修,工程老化,中8孔闸室底板为素混凝土反拱底板,已出现贯穿性裂缝;闸墩抗滑稳定性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闸门整体锈蚀较重,局部严重锈蚀或锈损,主要构件应力均已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启闭机设备陈旧、老化,主要传动件均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和文物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21条“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规定,漳卫南局委托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四女寺枢纽北进洪闸除险加固工程勘察设计(文物保护)方案》,报送山东省文物局审核,转报国家文物局审批。文物保护方案几经修改,2017年国家文物局以《关于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四女寺枢纽北进洪闸保护加固项目的批复》批准了对中8孔闸室及上部结构进行拆除重建、对左右各2边孔闸室进行加固改造的除险加固设计方案,该方案可排除当前险情,提高其持久抗风险能力,同时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

四女寺北闸建管局督促设计单位对重建的北进洪闸控制楼、建筑物进行专项设计,简化建筑式样,优化建筑外观色彩、材质,选择具有明清特色的现代简约建筑风格,使其整体风貌与周边大运河的整体环境和景观风貌相协调。

3 建设阶段文物保护工作

3.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四女寺北闸除险加固工程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明确各参建单位职责,确保文物保护落到实处,建管局组织成立了四女寺北闸除险加固工程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

3.2 制定文物保护方案

为有效、有序保护文物,建管局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印发四女寺北闸建管局文物保护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文物保护工作的目标,各参建单位的责任,制定明代滚水坝等重要文物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对闸门、支臂等拆卸吊装工作进行了优化。

3.3 开展数字测绘

工程开工前,为完整保存北进洪闸原貌,委托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对北进洪闸进行全面、科学的数字测绘和记录,采用低空无人机航拍技术对四女寺枢纽进行航拍,获取四女寺枢纽全景及重要部位影像;同时应用无人机航拍影像,开展北进洪闸三维建模。

3.4 开展考古调查勘探

中8孔闸室、消力池以及前铺盖拆除后,委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采用传统的洛阳铲与针探相结合的方法,对水下部分进行工程考古调查勘探。勘探工作完成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具《漳卫南运河四女寺枢纽北进洪闸除险加固工程考古调查勘探暨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勘查结论为:未发现古代文化遗迹和遗物,地层均为自然堆积。

3.5 施工期间的围护措施

施工前对施工区附近的文物采取保护措施,在文物四周设置围挡、挂网及警示标志,同时对施工作业设备的操作加以限制。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有效避免施工对文物造成损坏,保证了文物的安全。

3.6 拆除中对保留工程的保护措施

本次除险加固是对中8孔闸室拆除重建,保留边4孔闸室。中8孔反拱底板与边4孔整体式底板间分别用两个缝墩隔开,两缝墩间距5 cm,为有效保护保留的边四孔缝墩的安全,采取静态爆破与人工拆除相结合的方式拆除中8孔缝墩。为了减少拆除工作对边4孔闸室的影响,中墩、机架桥、交通桥等部位钢筋混凝土拆除采用振动液压锤与钢筋混凝土切割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同时在闸墩和底板上埋设沉降观测点,密切关注保留工程的变化。

3.7 建设中对保留工程的保护措施

设计要求对保留的边四孔闸墩顶部实施加高措施,为确保其下部老闸墩的安全,新建排架结构与老闸墩选用植筋技术进行后锚固连接。正式开工前,首先在与闸墩混凝土施工年限、混凝土强度基本一致的消力坎上进行破坏性植筋试验,通过试验验证植筋施工中成孔、注胶、植筋、静置固化等工艺参数可行,然后才开始在保留工程上施工。另外对保留的上下游翼墙、边四孔闸墩、边四孔底板混凝土采用柔韧性好、强度高、抗腐蚀、耐老化,涂层致密,防护性能突出的单组分手刮聚脲进行防腐处理。

3.8 对拆除的文物进行陈列展示

安排专项经费建设文物陈列展示馆,建筑面积280 m2,建筑高度5.10 m,主要功能为原闸的历史展示,包括闸门展示区、启闭机展示区、电气设备展示区等。将完整拆除的第5孔闸门、支臂、启闭机、电气控制盘柜、钢丝绳、钢格栅、桥栏杆等一套设备依次吊放至展示区。由于闸门、支臂等尺寸较大,首先进行展示区基础施工,在展示区基础达到设计要求后,对展示设备进行吊装、拼装和防腐,然后进行展示馆围护结构和屋面施工。

3.9 周边环境整治

结合此次除险加固工程,对周边环境进行适当整治,尤其是对四女寺枢纽工程管理局基础设施改造和周边防汛道路的修缮,较好的改善了周边环境。主体工程完成后,将设置大运河保护标志、保护界桩以及警示标识;在启闭机房、控制楼等区域设置以德州段运河历史与运河文化、四女寺枢纽的历史展陈为主的展示说明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打造水文化特色工程。

4 结语

目前,四女寺北闸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实现了既排除工程险情又较好保护文物的目标。建管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方针,做好与文物管理部门的沟通,同时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自觉性。

本着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原则,妥善解决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局部性矛盾,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合理、适度、科学的对文物进行保护利用。

猜你喜欢

除险枢纽文物保护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布恩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完工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的问题探究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期待已久,连接传统与潮流的枢纽 Sonos AMP无线立体声功放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水利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