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花江流域道教宫观地域性设计研究

2021-01-08王春晖高金龙

河南建材 2021年5期
关键词:道教空间建筑

王春晖 高金龙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130118)

0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蔓延以及5G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地建筑语言的地域性特征正在慢慢弱化。道教建筑作为我国村生泊长的宗教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语言。千百年来以其见素抱朴的设计理念、顺其自然的简洁手法创造出了适宜生存的地域性建筑[1]。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教对古今广大民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道教建筑作为其物质形态产物,分布在我国的每一个城邑与乡村;松花江流域道教宫观的地域性研究则是希望通过建筑本身去探索一种时空的标识,进而看到一个时代的印记。

1 松花江流域道教宫观概述

1.1 基地选址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这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工农业生产、航运交通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为道教宫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与非物质形态.道教《阳宅十书》中记载:“阳宅来龙原无异,居处须用宽平势。明堂需当容万马……或从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环抱贵,左右有路亦如然……。”一方面道教宫观的选址因松花江流域得天独厚的地势地形而强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另一方面当理想选址模式在其特定的客观地理条件下也会进行适当调整,两种选址方式相互配合,使得建筑与环境之间萦绕着一种和谐的氛围,为松花江流域建筑文脉的继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1.2 布局特点

松花江流域道教宫观的布局方式因其地形地势错综复杂,建筑的整体布局也会具有明显的差异。依据不同的功能需求与空间组合方式来进行划分,分为以下三种:散点式、合院式、宫殿式。

1.2.1 散点式

松花江流域三面环山、崇山峻岭,布满大量的原始森林。道教宫观充分结合了自然与地域文化的优势,形成了“因山就势,依山傍水;因地制宜,顺其自然”的散点式布局。或邻水筑桥、就洞修宫;或依山设栈、摩崖石刻;这种布局形式充分利用了基地自然景观,其规划布局巧妙和谐,以生长态势与环境融合共生,实现了自然赐景与人工造景的有机融合[2]。

1.2.2 合院式

松花江流域不但有浩瀚的山脉,而且有广袤的平原,在这片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各种文化形态交汇、碰撞、组合、更新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多元文化聚合体,道教宫观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建筑很好的继承了我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合院式.这种布局形式主从分明、尊卑有序,不但满足了传统宗法礼制的要求,而且体现了师法自然的道教思想[3]。

1.2.3 宫殿式

此种类型的道教宫观布局规整、巍峨庄严、严格遵循轴线两侧对称原则。虽整体尺度规模小于皇家宫殿,但建筑群体布局尤为严格,屋顶形式多采用庑殿顶和歇山顶,主殿多采用重檐来突出宏伟壮观的气势;整体布局对称,形式考究严谨。

1.3 空间组织

李约瑟曾经说过“道,是中国人的基本信仰,相信大自然是有序而和谐的”。将自然的、有机的原始模式融汇于人的意识、天的境界、地的空间是道教宫观空间组织的一大特色。依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划分为:前导空间、祭祀空间、世俗空间。

1.3.1 前导空间

前导空间是道教宫观空间序列的开始,这种空间组织方式在我国古代大型建筑群体中有所体现。前导空间一方面让祭祀的人们从世俗生活向宗教圣地进行转换,另一方面来突出入口空间的印象,重视空间序列的序幕缓缓拉开。它一般由牌楼、栈道、山门等建筑元素所构成,也会借用园林空间的一些元素进行引导,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空间视野开阔、导向性明确。同时利用光线、声音、温度、色彩、高差、尺度构成围合的界面,使得人们在走过这条幽静、神秘的空间时产生一种摒弃尘世间纷繁杂念,对人间仙境的向往之情。

1.3.2 祭祀空间

道教宫观的祭祀空间是由“祭”和‘祀”两部分空间组成,“祭”也称“斋醮”,是由道士进行主持的一种法式活动,“斋”是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醮”是一种进行法事的程式。斋醮需要设坛,对场地的空间、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祀”即奉祀,通常情况下是对道教的诸位神灵的一种日常奉祀、崇拜、诵经的仪式。

1.3.3 世俗空间

道教宫观的世俗空间一般是为了解决道士生活起居的场所。因为从不接待游人和香客拜访,所以世俗空间安静优雅,是修道之人的良好庇护所。因地处松花江流域,气候相对比较寒冷,所以室内一般会设有火炕进行采暖,其屋顶也会有烟囱,满足其正常饮食起居,建筑形式、风格、工艺多借鉴周边民居,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

2 基于道教宫观的地域性设计研究

近年来,经济迅猛的发展使得松花江流域的城市逐渐摆脱了地域与经济的束缚,丰富的物质基础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建筑的多元发展与蜕变转型.但人们同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由于缺乏地域性的理论探索与研究,建筑设计盲目跟风、建筑风格粗略模仿,这将面临着地域性语言的丧失。将此流域道教宫观的设计手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适宜的地域性设计策略。

2.1 建筑环境的地域融合性

《管子乘马》中“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可以看出建筑环境的选择应讲天时地利,城墙无需方正规整,道路无需平直整齐,一切应充分结合该地区的地势风貌。《释·名》中提出“宅、择、择吉地而营之也”。利用天然地势选择“枕山、环水、面屏”的基地环境,强调建筑背有依托、左辅右弼、前有屏障,以藏风聚气、负阴抱阳.扎根于松花江流域的建筑应该如同蓬勃的生命体一样,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归于自然。

2.2 建筑材料的地域存真性

老子在“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中所提倡尽量顺应自然,减少主观人为的活动去打扰自然.松花江流域地处广袤无垠的土地,蕴藏着大量的自然材料,它给予了建筑以大地的粗犷、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温暖,是许多现代技术与材料无法企及的。松花江流域的传统建筑材料大致分为三种:坯土、砖石、草木。三种传统建筑材料在当代建筑中相互借鉴、相互碰撞从而使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并焕发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达到一种矛盾中的和谐、对比之中的统一。建筑在易于使用传统营造工艺的同时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彰显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

2.3 建筑空间的地域本体性

老子在“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中指出“无”,包含着“道”的含义,即是与实体对应的空间,而“道”则体现了空间的生命力与连续性。相比之下,道教宫观似乎更加注重对空间的运用,空间是建筑设计的主体任务,建筑的形式应该依据其空间的需要而进行设计,建筑空间的地域本体性策略体现在:

1)孕内而外——空间是建筑的主体,是建筑设计之初应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依据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进行合理布置,建筑形式则随着空间的组织而应运而生。

2)连续空间——横向发展的空间依据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赋予其不同的功能属性,形成不拘泥于封闭形式的灵活、自由、连续空间。

3)注重整体——建筑、环境、空间三者之间不应该只是各自独立具有功能属性的形态产物,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

2.4 建筑技术的地域尚俭性

在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祸令人行妨[4]。”中指出不合时宜的过度欲望终将伤害自己,人们应该保持一颗朴素淡雅的内心,抑制心中的欲望,回归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自然本性。道教宫观很好的继承了“尚俭性”的理念,从布局形态到工艺技术都彰显出对自然生态的朴素调适,人们应摒弃过度营建、美学滥用等以浪费资源为前提的“超前”意识,倡导共生、开放、和谐的环境意识;从对环境的“被动适应”到“主动利用”。建筑技术的地域尚俭性策略体现在:

1)建筑单体的集聚收缩——为适应松花江流域的寒地气候条件,建筑的体型系数应尽可能的降低,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装饰与轮廓线,建筑形体简洁、大方即可。

2)建筑的被动式节能——通过对阳光和空气的合理控制,使得建筑能耗降到最低,以被动式的节能技术来取代以机械为主的主动式技术手段。从而使能源高效合理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适宜的景观配置——充分结合松花江流域的气候特征,配置适宜生存的绿植,一方面用来调节碳氧循环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引入冰雪文化,形成地域色彩浓郁的公共空间。

3 结语

格罗皮乌斯曾经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扎根于本土,不脱离现实生搬硬套,不超越现实凭空捏造,对于地理位置相对边缘的松花江流域而言尤为重要。道教宫观的地域性设计研究,时至今日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回归纯净朴素的建筑风格、探索更加纯粹的建筑形式、发觉本土建筑材料与工艺,这对我国当代地域建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道教空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北京地区现存元代道教碑刻形制研究现状
道家道教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