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因素在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影响与策略分析

2021-01-08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1期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青少年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是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后备人才,必须科学优化青少年田径训练内容与过程,提升青少年训练质量,优化青少年田径运动队伍整体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田径运动的长远发展。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其生理、心理发展不如成年人成熟,且其训练生活相比于普通青少年人群而言更为严苛、艰苦,因而心理发展状况更应受到关注,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问题成为青少年田径人才训练的重点内容。

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1.个性气质

不同的青少年由于生长环境、人生经历、教育程度不同,其在个性气质上千差万别,一般主要分为外向活泼型、沉稳安静型、内向抑郁型三大类个性气质。其中,外向活泼型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可塑性强,能够灵活应对训练的不同情况,情绪相对稳定不易激动;腼腆安静型的青少年运动员往往训练自觉性、自主性较高,能够较好适应训练安排;内向抑郁型青少年运动员则训练行动相对迟缓,缺乏训练主动性、自觉性,意志力相对薄弱且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实践发现,个性气质不同的青少年运动员,其心理变化不同,反映在田径训练上的结果也不同。

2.自省与自信

强大的自省与自信心往往是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利剑,良好的自省、自信心态有利于运动员积极训练,提升运动员运动技能和比赛成绩。实践发现,长期、稳定、计划性的训练活动有利于强化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自信心,使其在比赛中有效应对运动竞技变化,获得最佳比赛成绩。

3.学习目标模糊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缺乏运动目标,学习目标模糊则会极大影响其训练效率。实践发现,一些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并未明确自我训练目标,训练盲目、敷衍,难以高效服从设置正常从事训练活动。

4.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即对田径运动训练及比赛的适应性。适应能力影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的运动员往往能够高效开展训练活动,能够在逐渐积累的训练活动次数中逐步提高自我、发展自我、调节自我,不断提升自我运动能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适应能力差的人往往无法快速融入训练集体,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无法正确认知自我能力,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均难以突破。

(二)客观因素

1.比赛规模与任务

比赛规模正向反映运动员的训练压力,比赛规模越大,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任务和压力就更大,面临的心理负荷也就越大,心理调节能力弱的人面对比赛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信心动摇,此外,获得的高强度的荣誉感也会无形增加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若不及时调节,将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生活和比赛成绩。

2.外界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包括伤病、教练教学、设备、天气等因素,这些外在因素也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起运动员激烈的情绪变化。田径运动包含跳、跑、投三项内容,这三项内容都具备一定的物理危险,常发生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伤病,这些年伤病都会影响青少年运动心理;教练在训练讲解中若说明不到位、示范不到位、要求严格也给学生在训练中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物质条件不合格,即训练场地、机械条件落后、不完善,也会极大影响运动员训练情绪和训练积极性;天气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状况,如天气炎热,则运动员容易焦躁、不耐烦,对训练造成极大影响。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社会阅历尚有不足,自我、外界环境都会对其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引发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为确保青少年田径运动良好的训练与竞技状态,必须了解造成其发生心理变化的各种成因,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训练,降低心理因素对运动训练的消极影响。

二、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作用

(一)提高心理活动水平的自控能力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负荷与激烈的比赛压力下,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获得能力提升并取得优秀比赛成绩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息息相关,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与能力素质。实践证明,当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活动水平较低时,其身体各机能很难协调工作,从而直接影响技术能力发挥;当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活动水平偏高时,则会出现紧张、肌肉收缩失控、技术变形等现象,最终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而教练员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在不同场景、不同要求、不同层面上锻炼运动员心性,有利于逐渐引导运动员学习控制自我情绪波动,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从而正常发挥自我技能水平,提高训练成绩,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二)培养运动员积极的心理活动态势

心理活动反映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心理活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中,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主观性,也就是说,面对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的心理活动各有不同。如面对同一省级田径比赛,新运动员与老运动员的表现差异明显,老运动员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参赛、录入、比赛进场、胜负决断等一系列情况,心理情绪波动不大,甚至将其作为一场训练活动从容应对,面对成败也相对坦然。而新员工则会紧张、焦虑,即使做好心理准备,大胆参赛,也会表现得难以适从,无法冷静应对比赛环节,心理波动大,对比赛发挥造成直接影响,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个体之间不同的认知水平、生活境遇、价值观念以及个性特征。进行心理训练,有利于引导运动员冷静应对各种不同比赛,培养运动员积极的心理活动态势,能够放宽心态,调整好心理活动,将自己的水平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在临赛时,部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会集中爆发,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正常发挥。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运动员会因大脑兴奋运转而造成不必要的神经能量浪费,当大脑皮层在高度刺激下超负荷工作时,必然会引发身体机能的絮乱,器官难以协调工作。如运动员高度紧张,则造成肌肉紧张,打破正常的肌肉技术结构,从而造成机体疲劳,影响正常水平发挥。因此,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消除其心理障碍是十分必要的。

三、心理训练的方法

(一)有效的心理教育

基于青少年运动员的不同个性与需求,教练应了解每一名运动员的心理动态及发展动态,从运动员的心理入手,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策略,增强训练方法的多样性、适应性,提升对每一名的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此外,应对运动员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在日常训练中传达正确的成败观、荣誉观、集体观,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心态。青少年运动员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教练员的心理辅导与教育至关重要,对此,每当运动员训练遇到瓶颈时,教练员应当鼓励、支持运动员,分析和解决运动员的训练难题,做好挫折教育;在运动员面临重大的比赛时,教练应当科学制定赛前训练方针,循序渐进地做好心理辅导,帮助消解其紧张情绪,使运动员积极面对磨炼;当运动员获得优秀的比赛成绩时,教练应当给予表扬,但同时也应告诉其胜不骄、不自负。

(二)自信心训练与意志力训练

基于其项目性质,田径比赛大多为个人战,相对来说缺乏团队支持和集体爆发力,需要运动员独自作战,因此,面对激烈的田径比赛,做好运动员的自信心训练尤为重要。对此,教练员应当在日常训练中帮助运动员树立自信心,为运动员制定科学的训练目标,使其在训练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大自我,在训练中应当以表扬教育为主,在训练评价时不宜过多批评、指责。田径运动项目的竞技性质强,竞争激烈,训练与比赛都较为艰苦,十分考验运动员意志力,意志力脆弱者通常难以坚持持续性的训练和比赛。因此,意志力训练尤为重要,教练应当通过制定严格训练目标、创设艰苦训练环境等方式加强对运动员的意志力训练,引导其树立坚强的意志和信念。

(三)模拟训练与放松训练

实践证明,外界环境会对运动员心理造成显著影响,引起运动员过度紧张的问题。对此,教练应当有意识消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增强其对外界环境的良好适应力,如定期开展模拟训练,整合与比赛相关的一些资源和条件构建模拟性竞技环境,创设比赛基础条件,组织运动员认真参与,逐步训练其临场心态,提升抵御外界影响力的能力。此外,应对运动员紧张问题,还应加强放松训练,通过一定的手段集中运动员注意力,引导运动员学会调整呼吸频次,放松身心,进而让神经中枢的兴奋与抑制交替正常,缓解比赛时的紧张心理。

(四)念动训练

念动训练,也称心理回忆训练,即学生在训练前对训练中的动作、技术进行回忆,包括对动作技术的特征、用力的顺序、时间与方法等进行体系化的回忆训练。念动训练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方法有默想、看其他人练习、看书、看图等。在训练中,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要集中注意力,结合回忆与运动感觉练习,进而加深对规范化的技术动作印象,同时有助于纠正不规范动作、强化技术动作的记忆。年动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更加从容应对变化的比赛环境,增强环境适应力和比赛自信心,从而发挥正常运动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对其训练和比赛产生直接影响,必须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减少心理因素影响和干扰正常的比赛和训练,帮助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比赛成绩。

猜你喜欢

田径运动员青少年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青少年发明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