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随班就读儿童积极心理干预的探索与研究

2021-01-08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张有志

天津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随班心理健康班级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 张有志

在农村适龄特殊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知识以及与小伙伴之间的交往有无限的渴求。因此,在农村开展随班就读教育是重要的、必要的,有利于特殊幼儿发展,也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仍有很大部分特殊儿童在普通班级中不适应,不能很好地与教师、同学相处,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下他们的心理状况不太乐观。

一、农村随班就读儿童弥散性心理

很多特殊儿童的心理障碍并不是单一的,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可能带来智、情、意、个性等多方面的问题。有相关研究指出,相较于普通儿童,特殊儿童的交际焦虑、学习焦虑更为严重,恐怖倾向也更为明显,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多。很大部分特殊儿童的孤独感强烈、自责倾向严重,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他人缺乏信任,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随班就读过程中,特殊儿童比普通儿童更容易产生行为问题,部分特殊儿童会攻击普通儿童,心理状态比较自闭,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容易焦躁不安。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发现,很大一部分特殊儿童存在人格方面的问题,如生活习惯差,过度固执等。农村随班就读儿童普遍存在弥散性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特殊儿童的学习与成长。

二、农村随班就读儿童面临的问题

随班就读儿童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教师要对特殊儿童给予特殊的教育与管理。但随班就读的主要形式,便是对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对特殊儿童去“特殊化”。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自身也容易忽视特殊儿童在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因而不会对随班就读儿童实施针对性教育;在教学引导、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注重层次划分,最终导致特殊儿童不仅学习困难,且心理上也容易受到伤害。教师应正确认识到的是,随班就读儿童的智力发展、身体素质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普遍要落后于普通儿童,因此在采用无差别教育方法的情况下,特殊儿童会逐渐落后于普通儿童,这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在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干预的情况下,这类情绪会严重损害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让他们产生诸如焦虑、自卑、恐惧、紧张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三、农村随班就读儿童积极心理干预措施与方法

积极心理健康观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积极的心理潜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个体积极的思维品质、培养一个人积极的习惯、积极的人格与积极的心理品质,注重建立积极关系。在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过程中,对其实施积极心理干预,能让特殊儿童以客观、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态度认识与评价自身,进而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与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与心理品质,学会控制自我情绪与适应各类环境,这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一)立足多元智能视角,开发特殊儿童内在的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具有八种智能,且每一种智能代表一种独特的思考模式。特殊儿童虽然在智力或其地方面存有缺陷,但其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优点,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在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过程中,教师应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其内在潜能,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来平衡特殊儿童的心理,让其摒弃自卑、恐惧等负面情绪,逐渐变得自信与乐观开朗。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日常表现,根据对其的观察、交谈情况等准确找到特殊儿童的特长、优势,并引导特殊儿童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扬长补短、趋利避害建构特殊儿童坚强、健康的心理,促进特殊儿童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实施适应性教育,维护特殊儿童心理健康

由于特殊儿童在智力、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他们在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过程中会感到不适应,很多特殊儿童还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干预,这类情绪最终会损害到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品质。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这部分随班就读儿童的特殊性,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对其采取适应性的教育,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特殊儿童尽快适应班级环境与教学模式,使其更好地融入班级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到特殊儿童的负面情绪,并通过做运动、讲笑话等方式消除儿童的负面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轻松快乐,从而增强儿童的心理免疫力与抵抗力。为确保积极心理干预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对特殊儿童采取具体的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前,教师首先要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家访等方式准确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再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策略等做适当的调整和完善,让每节课堂更适合特殊儿童,让特殊儿童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与快乐,并将这些快乐储存起来、传递下去。

(三)营造积极心理氛围,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为了使农村随班就读儿童有一个愉快美好的学习体验,为了使儿童有健康的心理,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主体要共同努力,为这部分儿童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从而推进农村随班就读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如学校可建设方便特殊儿童运动的场地,采购适合特殊儿童的运动器材等,这在方便特殊儿童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让特殊儿童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给特殊儿童敏感脆弱的内心洒进了一缕温暖的阳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待班级学生一视同仁,不排斥、不忽略特殊儿童,要关爱特殊儿童,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同时在班级内做好团结教育、互助教育、友爱教育,带领班级学生和睦相处,让班级内普通儿童理解、接受并关心照顾特殊儿童,以此降低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发生概率。此外,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各方力量一起共同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积极心理氛围,从而唤起特殊儿童的积极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随班心理健康班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