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美白成分需合理用量以致良效—访上海东方美谷研究院执行院长马来记博士

2021-01-08苏烁然

中国化妆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黑色素提取物美白

文/苏烁然

美白作为女性一直关注的护肤问题,自古以来便有不少美白秘方和产品。中国特色植物资源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很多植物都具有美白功效,备受人们推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护肤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将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应用其中。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如何作用于皮肤肌理?其研究应用到什么程度?未来又将有怎样的发展方向?笔者为此采访东方美谷研究院执行院长马来记博士。

美白一直是人们讨论的护肤焦点问题,从古代宫内妃嫔让御医研制美白配方,到如今使用各种具有美白功效的产品,想要让肌肤变得白里透红,已成为大部分女性对美的追求。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积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护肤产品也利用植物资源提取物中的美白成分,制成美白产品,因其所用的成分原料较为人熟知,如积雪草、甘草等,加之具有良好的理论数据支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马来记博士表示,现阶段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的研究发展日趋成熟,但在研发与使用时,其中的过程及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不仅要考虑植物提取成分中的量效关系,严格进行在体实验,同时还要兼顾消费者对于植物提取物性状的接受度,保障消费者的使用权益。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美白功效初认知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自古有之,其中也不乏一些具有美白功效的植物成分。通过科学技术筛选出自然界中具有一定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将其应用到护肤品中,能够达到美白效果的一类植物资源美白功效原料,则被称为具有美白功效的中国特色植物资源。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之所以被称为特色资源,其中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该植物在民间中有过使用经验,能够得到充分验证。其二则是新发现的植物资源,如在高山和海洋这种特殊地理环境中生长的植物。这些植物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如生长环境的光线强度、气压强度、含氧量等,导致植物为适应生存条件,产生较多能够保护自己生存的抗逆物质,使其功效表现较强。这种由环境等因素导致生物的基因表达不同,但是基因本身不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在中国特色植物资源上的应用得非常普遍的表观遗传学。

在讨论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的美白原理前,首先要对美白有充分的认知。很多人在使用美白产品前,已经关注到自己在肤色上存在偏差,需要通过一些含有美白功效的产品帮助解决皮肤肤质纯净的问题,使其看上去白皙、健康,具有均匀性和光泽性。古时人们追求的美白,主要是在视觉上有变白的感受,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希望皮肤拥有白里透红、透亮的白,而并不是单纯指皮肤颜色变白。美白也不只是东方黄色人种的喜好,西方人也有这样的需求,他们由于生活环境和习惯的不同,也会出现暗淡、色素不均等皮肤问题,因此也需要进行美白护理。

其次,需要了解影响皮肤色泽的因素。提到皮肤颜色,一般都会考虑皮肤黑色素细胞的活跃程度以及黑色素的表达程度,这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黑色素细胞的合成以及黑色素的活跃程度主要受到外界有害因素(如紫外线,空气污染等)的影响,使皮肤即时或长期产生色素沉着,引发皮肤问题。同时,个体生活方式(如熬夜、生活不规律等)也会刺激黑色素细胞过多产生黑色素,引发内源性问题,例如熬夜会使大脑神经系统过度分泌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也会影响黑色素细胞的表达。这些内外因素往往会促使皮肤产生炎性因子,促进黑色素的生成和表达。除神经递质外,皮肤中的色团,如胡萝卜素、紫褐质(非酶糖基化产物),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也能够促进它们的合成,引起皮肤色泽变暗。血流减慢,即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也是影响皮肤颜色的关键因素。

围绕以上三个因素,最后则需要利用特色植物资源的属性来解决皮肤问题。大多数植物在环境中生存都会具有对抗环境有害因素的能力,就像人为确保生存产生保护自己的防御反应一样,植物也会合成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物质,只是表现出来的活性分强弱而异。千百年来,经过反复实践,能够证明这些植物能够治疗皮肤问题或疾病,改变肤色健康状况,就是特色植物资源的属性。

古代对于特色植物资源的应用,都是从使用经验中得来的,没有经过科学的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其中的成分提取验证,能够证明这些植物资源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保湿等体外功效,这就是特色植物资源能够作为美白原料的理论基础所在。特色植物也不局限于古代发现并使用的资源,没有收录在中草药名录中和被新发现的植物,同样也可以被称为特色植物资源。

目前在化妆品市场上,针对美白护肤功效宣称的产品非常多,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担忧,这些产品是否真的像它宣称的那样具有美白效果。因此,将特色植物资源应用到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中,需要考虑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要具有法规依从性,需要法律进行约束。因为有些植物具有毒性,平时虽然都说药食同源,但作为化妆品原料,在提取过程中,由于提取浓度发生变化,可能会产生毒性。例如一些植物的属性是吸收紫外线进行合成物质,作为提取物使用时可能具有光毒性和对光线的敏感性,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选择提取的植物必须记录在册有据可依,或是申报新的化妆品原料使用,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第二,要具有消费者可接受性。植物普遍来说具有一定的颜色和气味,颜色是吸收光线能够合成自身需要的物质,气味可以帮助它抵御天敌,更好的生存,这是植物的基本属性。有些植物的颜色和气味比较独特,在作为提取物应用到美白产品中时,可能不会被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因此在研发产品时,其中的植物提取物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提供可接受的颜色和气味。

第三,要具有配方承载性。经过消费者接受的配方添加到产品中,如果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导致化妆品的料体分层,产生不稳定性,说明此配方不具有承载性。因此在研发过程中,配方既要让消费者接受,在承载性上也要考虑其稳定性。

第四,保证量-效关系。如果在产品中宣称的特色植物资源具有美白功效,那么根据对其的定义,必须由它来发挥作用。在配方完成后,必须与空白基质做对照,证明添加的物质和美白效果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这种量-效关系的证明不能简单的用体外实验进行研究,而是要通过在体实验来证明,这个特色植物资源原料能够带来一定的美白效果,才能明确该特色植物资源美白的产品属性。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美白市场研究现状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美白的研究进展

目前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的领域当中的应用,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状态和阶段:

1)具有在体量-效关系,如积雪草提取物(积雪草甙)、葡萄籽提取物(白藜芦醇)、甘草(光甘草啶)、人参(人参皂甙)等。

2)具有体外量-效关系,如一些植物提取物、中草药方剂等。

3)文献报道,或一些概念添加剂。

具有明确在体量-效关系

这一阶段的植物资源提取物已经通过国内国际大量研究,证明其具备一定程度的美白功效。这些植物提取物通过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能够进行化学合成,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达到产业化水平。从体外实验,如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到在体实验,都能够证明其功效,并且在行业里也有明确的添加剂量,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它的量-效关系,能够让配方师以及消费者对哪个物质能够带来美白效果有明晰的认知。

具有体外量-效关系

这一阶段的植物资源提取物已经具备体外实验的量-效关系,但是还没有达到在体的量-效关系。在研究这些特色植物提取物的过程中,发现通过生化实验和分子化学实验确实能够证明其达到美白效果通路的作用,但并没有在人体上进行实验,不能证明对人体是否有确切的效果,因此量-效关系没有确定下来,需要加强进一步的研究。由于植物的成分非常复杂,一些物质的有效成分具有不确定性,不能轻易地找到一个核心的、具有代表性的成分来标定就是它带来的效果。所以这一阶段的植物资源提取物具备体外有量-效关系,但在体上还没有出现量-效关系。

文献报道有美白功效

这一阶段的植物资源提取物仍处于科学研究阶段,文献报道中往往提出物质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由于其气味、颜色和稳定性等问题,还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这些植物资源原则上可以应用到产品中,但目前还很难从体外和在体做到量-效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证明,因此仅能作为一个概念性添加剂的状态。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美白的应用方向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是机体的第一道自然防线,负责机体的功能、安全。常态下的肤色具有最美的一面,只有当皮肤受到外界有害因素伤害时,才会出现颜色变化。皮肤黑色素细胞是引起皮肤色泽变化的主要因素,对皮肤色泽的处理必须有限度,不可过度抑制黑色素细胞,既要减少对皮肤防御机能的伤害,又要兼顾人们追求美的意愿。为此,要想让皮肤白皙,色素均匀,需要做到以防为主,美白为辅。首先是维护,其次是防护,最后是处理、治疗。目前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美白的分为四个应用方向。

在防护产品中加入适量特色植物资源美白

根据目前的开发理念,未来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的美白应用方向应与防护产品融合,将美白产品的原料应用到防晒、防污染的产品中,既有防护的能力,又有一定的美白效果,这样对特色植物资源的美白产品的开发也能找到更多的出路。

在保湿产品中加入适量特色植物资源美白

清洁、保湿和防晒作为日常护肤的三部曲,是最基础的护理步骤。在保湿产品中添加适量的特色植物资源美白成分,既能够发挥了相关产品的功能属性,又带来了一些美白的效果。

辅助经典美白产品的添加剂

特色植物资源美白成分,不一定非要作为一个主要的美白剂,而是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经典美白产品其中的添加剂。

独立完成美白功效的特色植物资源美白

这个方向可以说是特色植物资源美白的终极目标,不论是利用单个植物提取物还是利用复合提取物,能够完整的从前期研究到后期在体实验,研发出达到量-效关系的产品。经过专家评判认证后,可以申报新的美白核心原料,得到国家和消费者认可。

以上四点是特色植物资源美白市场能够继续进行开发应用的方向,虽然最后一点有一定难度,但这个终极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通过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可以慢慢实现的。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美白的新动向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美白,除了已经能够完成美白效果的原料或产品外,最主要的应用方向是完成辅助美白,弥补现代科学认知的美白机制不足。

我们所说的特色植物资源大部分都是珍稀类植物,随着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这些特色植物资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目前市场上围绕植物资源有一个新技术正在发展应用,针对野生或已灭绝的稀有植物,能够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这一新技术来进行培养。例如通过愈伤组织把植物细胞分出来,然后通过培养基培养,培养之后通过外部环境干预,使植物自身的抗逆物质得到表达。这个在我们国家很多大学的实验室或一些植物工厂都有应用,能够使这些濒临灭绝或珍稀的特色植物资源,在工厂里面得到生产,使这些产品更环保、更绿色、更纯净。这是从技术端有所进步,在今后的植物资源的发展过程中,对化妆品的贡献可能会很大。

新《条例》对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美白的影响

2020年6月29日新颁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新《条例》”)对市场的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新《条例》中将具有美白祛斑功效的产品列入到特殊用途化妆品,有利于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美白的研究和发展推进,更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

在新《条例》中,针对化妆品的经营管理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对于普通化妆品中,尤其是护肤品,能够对日常护肤起到清洁保湿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不会导致皮肤产生功能性变化。而特殊化妆品主要针对皮肤功能进行改变,超出了基本的护肤理念,具有类似药理的功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管理。

使用美白产品,实际上是改变皮肤的基本属性。皮肤中原本基础的黑色素细胞表达能够为人体抵抗紫外线等有害因素,通过使用美白产品人为地减少黑色素细胞的表达,无法保证皮肤有效的抵御外界的有害因素,有可能导致机体偏颇。就像2013年日本化妆品公司佳丽宝及其旗下子公司的产品由于添加美白成分杜鹃醇,导致消费者出现面部白斑症状,这种原料虽然能够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并对因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色素沉着有效,但如果刻意不让黑色素细胞进行表达,就会导致像白癜风这样的皮肤疾病。与美白功效类似,含有抗衰老成分的产品的作用原理也是在调节某些细胞的表达,使皮肤变得水嫩或具有弹性,但由于产品成分的应用,在促进细胞表达的同时是否会出现新生物或一些极端化的肿瘤,导致亚健康状态,这些都是未知的、不可预测的。所以将含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归为特殊化妆品进行监管,是非常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

实行这样的特殊管理,也能够为从单靶向美白,也就是抑制酪氨酸酶、抑制黑色素细胞活性等,到复合靶向美白,即围追堵截,全方位美白进行转变,带来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思路。也就是说,不可能单纯地为了达到美白的目的,就把皮肤内的黑色素细胞、黑色素颗粒完全还原。美白是一把双刃剑,在美白的同时,也有可能导致皮肤不健康。如果通过中医、哲学的思想进行指导,采用复合靶向美白,能够促进皮肤从内到外的美白,保证机体健康,达到皮肤健康美的境界。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美白的前景展望及指导建议

前景展望

回归自然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不论是从地球这个整体,还是个体的以人为本,将美最大化的体现,需要利用中医思想,指导和开发特色植物资源美白原料和产品。从哲学思想来看,特色植物资源美白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如果仅仅围绕中医药或植物资源进行研究,有可能会是一个非常艰辛和漫长的过程。因为植物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可应用和落地的成分,与成为能够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从原料应用、跨界产品的应用和原料的评价体系构建这三方面来详细解释。

首先,对原料的应用,第一,要把控好植物提取物的性状,从颜色和气味上让消费者能够认知和接受;第二,对于提取物的作用机制,必须进行非常详尽的诠释。产品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如何让消费者对成分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理解产品的作用,是需要讲清楚的;第三,就是配方承载体系的构建,如果一个配方具有不稳定性,无法承载其功效,那么消费者也不会买单。

其次,从产品端考虑,特色植物资源美白成分也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材料来进行应用,或者从跨界产品的角度,例如保湿露、防晒霜、BB霜等,其中也可以添加一些美白成分,扩展思维、多维度地进行应用,不要有局限性。

最后,构建原料的评价体系,不能单纯地局限于传统方法,科学家或科研团体需要承担起构建植物提取物本身特有的评价方法的责任。目前传统的生化方法、在体方法并不是研究的终点,在未来的研究中,评价产品的有效性,需要通过一个综合性的方法。也就是说,在研究某一植物提取物的过程中,抛开这一物质,而单独从其中的功效角度进行评价,如生物利用度、有效性等。现代科学在进行物质研究时,必须通过经皮渗透,看它是否能够透过表皮到达皮肤某层。但作为植物提取复合物来讲,很难清晰地分辨出是哪个物质在起作用,但是融合在一起就能发挥出效果。因此,必须要把评价方法从传统精准的、微观的,扩展到针对植物提取物特有的模糊的、宏观的方法来进行评价,向综合性评价方法进行转变,这也是东西方人思维方式不同的体现。

对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建议

对行业来讲,研究特色植物资源美白提取物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需要做到科学引领,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特色植物资源美白原料的科学性和局限性。从科学性的角度,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确实具有美白功效,但其美白程度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它也具有局限性,即效果体现较弱,显效周期较长。因此从行业层面,一定要确切地认识到植物资源美白的科学性和局限性,明确产品功效有可能达不到消费者想达到的理想水平。

对企业来讲,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如实地体现消费者的利益。这需要企业加强产品在体研究,多维度分析产品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效果从哪个方面体现、效果会在什么时间实现,必须最大化的告诉消费者。

对消费者来讲,就是要认知和接受温和与慢效的问题。在使用产品前,就需要建立起一个认知: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美白效果,需要有耐心地接受其发挥功效。不是说今天使用了植物资源美白成分的产品,三五天后就能明显看到一个转变,这是不现实的。因为黑色素的代谢周期28天,在即时表达出黑色素颗粒后,如果想要把它代谢掉,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是很难体现出美白效果。因此,消费者需要建立认知,美白手段有很多种,如修饰美白、化学漂白、抗氧化美白等,这些美白手段见效较快,而植物资源的美白则属于较慢的手段,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

CCR 智库专家介绍

马来记: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东方美谷研究院执行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研究所合作工作4年;在上海家化从事17年的化收品应用基础研究,在东方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2年从事化妆品原料研发。具有扎实的化收品理论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尤其是在个人护理用品和天然植物提取物安全性、功效性、稳定性和使用性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为化妆品研发领域中进行个人护理用品基础研究的资深专家。现任东方美谷研究院执行院长。

猜你喜欢

黑色素提取物美白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on Immunological Function in Mice based on Meta-analysis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啊,头发变白了!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不同方法制备咖啡提取物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修护美白
晒得黑不黑,基因来决定
美白修护
地肤子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
不再惧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