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2021-01-07谢国刚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竖笛流行音乐音色

谢国刚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师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逐渐开始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式。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因为长时间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难以转变思维;有些则是过于追求娱乐、趣味性教学,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学生音乐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培养。除此之外,学生之间因为家庭条件不同,音乐基础出现差异,在课堂学习时表现略有不同。这也是目前无法促进全体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周荣春,2021)。

基于此,筆者探究了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与实施策略。

一、结合学生兴趣,引入流行元素

流行音乐是学生接触最为广泛的一种音乐,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一种音乐。尤其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对流行音乐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将流行音乐与教材内容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课堂探索的积极性(郭炎孙,2021)。

以《学吹竖笛》为例,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指法和气息相关技巧之后,教师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利用竖笛练习一些传统音乐,而是引入了流行音乐,让学生尝试演奏出来,比如《青花瓷》。因为是经常接触的音乐类型,而且学生能够欣赏得了《青花瓷》的节奏与韵律,因此练习时积极性比较高,练习效率也大大提升。当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竖笛演奏这首歌曲之后,还获得了成就感,进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有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启发,积极主动地寻找其它熟悉的流行音乐进行演奏练习。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对竖笛指法的掌握会更加熟练,气息也会更加稳定,最终有利于音乐演奏水平的提升。

二、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有时会因为缺乏自信不敢大胆表达。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组织创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静夜思》这首歌曲是从古诗改编而来,学生对这首诗非常熟悉。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类似的古诗进行音乐创编,或对《静夜思》进行再次创编。有的学生认为《静夜思》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因此在创编时可以表现得悲伤一点;有的则认为《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李白本身就是比较乐观的诗人,因此在创编时可以乐观一点。面对学生的争辩,教师没有制止,而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看看哪种方式更好。面对教师的鼓励,学生树立了自信,在创编中更加积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创造,最终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设计音乐游戏,感知音乐魅力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还可以通过设计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爱上音乐。

例如,在学习《对花》这首音乐时,学生需要听辨音色、力度等的变化。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给学生发放了不同乐器的卡片,有双簧管、长笛、短笛、小提琴等等;音乐会随机播放,可能从开始播放,也可能从中间播放;当音乐停止时,学生需要出示对应音色的卡片;如果学生出示的卡片不正确,则要分析音乐中的力度变化;如果学生出示的卡片正确,则可以累积一分,最后看看谁的分数最高。游戏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认真地听辨音乐呈现的音色和力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各种乐器的音色有了深刻的了解,还能感受不同音色在音乐情感、内容表达方面的神奇之处。在这样的方式中,学生体验了音乐的魅力,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音乐。教师通过设计游戏,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深入了解音乐,最终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巴金曾经说过:“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更是如此,同时,音乐还传递着创作者的生活经历。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应用生活经验进行品味,可以使学生增强体验,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蕴含的爱国之情,教师先搜集了周边地区在二十年前的照片,然后拍摄了现在环境的照片,录制成视频,在课堂播放。借助信息技术,学生穿越时空,看到了身边二十年来的变化,感受了祖国强大的力量,意识到如今繁华、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强大的祖国。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对音乐的爱,最终提高了课堂学习质量。

五、挖掘音乐文化,促进文化传承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挖掘音乐文化,打开眼界,同时促进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

例如,在学习《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之前,教师就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相关资料。经过搜索,学生对本首歌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这是一首思念亲人的歌,因为是在中秋节,所以这种思念更加深刻。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再次聆听,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另外,有的学生了解到这首歌的原唱是邓丽君,还特意搜集了她的作品聆听,通过音乐感受唐宋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的风范。而受到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学生也更加主动地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并利用海报等进行创作宣传。教师鼓励学生挖掘音乐文化,使学生通过亲身了解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促进了音乐素养的发展,最终达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情趣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ZQJK03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竖笛流行音乐音色
农村小学竖笛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小学竖笛教学“分层互动”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