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微本草 欣欣乐雅

2021-01-07龙建刚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本草跨学科校本

龙建刚

坐落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的松岗中心小学,是南海区“新基础教育”六所实验学校之一。自2016年新校区落成以来,学校重构学校文化,以本草校本课程作为切入点,将“乐雅教育”作为学校创造新型小学教育生态的价值追求,走出了一条特色品牌创建之路。本刊记者就学校特色品牌建设话题和松岗中心小学校长刘大治进行了一次对话。

缘起:研发的现实考量

《广东教育》:学校当初选择以本草作为校本课程进行研发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刘大治:设计本草校本课程源于几个问题的思考:如何将中医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融为一体?如何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并为劳动教育赋予更深刻的意义与内涵?如何建设富有特色的五育融合校本跨学科课程?如何在校本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四个问题的思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松岗中心小学因地制宜,决定开发“乐活本草”跨学科主题探究课程。该课程以培养乐学乐活、雅言雅行的新时代阳光学子为目标;以连贯的中医药核心文化理念作为跨学科探究主题,应用STEM教育理念及学习框架,融合了德育、健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等多项教育内容,通过开展融合语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美术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全面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使学校育人理念、教学形态、课程改革、教师发展等发生了全方位改变。

《广东教育》:本草校本课程和学校的“乐雅教育”特色品牌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

刘大治:学校的特色品牌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外显与成效,办学理念是学校品牌的内化与灵魂。

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和具体办学实践的联结纽带,是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共同载体,也是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路径。而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在改革发展中自我清晰定位、突破方向确立、发展路径厘清的阶段性战略思考。

就松岗中心小学而言,“乐雅教育”是本草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指引与灵魂,是其根本的内在文化基因与底色;而本草课程则是“乐雅教育”建构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与推进路径,是“乐雅教育”的外显与物化。

实践:推进的多种维度

《广东教育》:本草校本课程的研发,需要有强大的专业资源来支撑,学校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刘大治:学校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我们组建了中医药教育共同体,与广东某知名本土中药企业结为校企共建单位。一方面,企业成为学校的中医药研学基地,教师、学生、家长不定期走进企业,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現代中医药事业的创造性发展;另一方面,许多中医药专家、博士成为学校中医药专家讲师团的成员,他们走进学校,指导教师开发本草课程,来校开展健康生活大讲坛。此外,学校还将学生家长群体中的植物种植爱好者和精通农业耕作的行家组织到一起,建立本草种植家长行家团,以义工的形式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各种中草药植物种植和田间管理。

在中医药专家的指导下,学校科学制定了本草园种植品种目录。与此同时,学校建成了全国首家校园中草药博物馆,将企业赠送的100多种常见的本草植物标本,面向全校师生、家长开放展示。

《广东教育》: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推动学科融合与交叉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内容。在这一方面,本草校本课程是怎样设计与推动的?

刘大治:小学阶段的教育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为其跨学科素养与精神的养成奠定基础。为此,本草校本课程从一开始就锚定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跨学科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每一门学科都能在这一课程的建设中找到兴趣点和切入点。

比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讲述关于名医与中医药的故事,以人物故事、本草诗词、谜语、歇后语等多种形式,认识本草,了解本草;数学课上,师生带着测量工具来到本草园,亲自测量计算本班级和整个园地的面积,学习面积的计算;劳动课上,学生在本草园劳作,学习浇水、除草、施肥,亲身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广东教育》: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本草校本课程是怎样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这门“古老”的学问的呢?

刘大治:相对于传统的学科课程,“乐活本草”课程在实施空间和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们可以走进本草园,在动手实践、观察记录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大大提高了创新实践能力。学校不仅编制了面向全校一至六年级的本草课程实施纲要和内容框架,还完成了学习手册以及教学手册的开发。学习手册既是学生开展本课程学习的记录册,也是课程学习成果的展示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成效:收获的三重喜悦

《广东教育》:学校的本草课程从2018年开始正式进入课程表,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哪些收获?

刘大治:首先,收获了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校本诠释与建构的方向。以“本草”为核心理念主题,将健康生活、实践生活、语言训练、科学文化四大领域的学习内容有机融合。

其次,收获了学科教育与多种教育的有机融合。分年级的本草系列跨学科探究主题,将学科知识与技能作为学习工具,融入主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研学学习、劳动学习等多种教育活动中。

第三,收获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相互促进。以三年级为例,围绕“和谐”主题,探究草药药性与人体的补益关系以及团队中不同性格人之间的补益关系。探究本草药性与人体补益关系的课程内容有:制作本草植物观察记录表,根据色形味对本草植物进行分类,探究不同颜色、味道的本草植物的功效,采访中药师验证所做探究记录的正确性;探究团队中不同性格人之间的补益关系课程内容有:茶艺社学习制作节气茶,武术社团学习五禽戏,厨艺社团学习制作健康餐,文学社进行古诗赏析,龙狮团进行龙狮表演,到校外参观龙狮制作。通过实施本草课程,推动了校内学习、校外实践活动、研学活动、家庭亲子教育活动同生共长。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猜你喜欢

本草跨学科校本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