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来没有仙药,却永远有人去追求

2021-01-07许家强

杂文月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瓦工郭子仪道人

许家强

世界文学的最早发祥地,在两河流域,那里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史上各种璀璨的文化,也诞生了人类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叙事作品——史诗《吉尔加美什》。

这部侥幸流传至今的长篇史诗,被分刻在12块泥板上,共三千多行。

史诗的故事很完整,史诗的标题《吉尔加美什》就是史诗中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乌鲁克城的城主。一城之主,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再也没有权力比他大的人,再也没有谁可以监督他的权力,于是他就任性行事,胡作非为。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就派了个天神恩启都下到凡界去干掉他。

干掉一个平民很简单,因为平民没有什么可以跟天神进行交换,平民所拥有的那点东西,天神当然不屑一顾。

但一个城邦的最高领导人,他拥有整个城邦,他拥有的权力快感,是连高高在上的天神也没机会体验的。

于是,既传奇又写实的世界第一部史诗非常忠诚地记下:吉尔加美什这个人间城主,与奉命来杀他的天神成了好朋友。

吉尔加美什是人间至高无上的城主,但天神恩启都之上还有可以指派他工作的上天,上天解决不了不属于他管理范围的吉尔加美什,但可以解决自己的下属。

于是恩启都死了。

于是,沉浸在人间至高权力位置上快感连连的吉尔加美什,终于恐惧起来。

不是恐惧天神,他的权力并非来自于天神,他当然没什么好怕的。而是恐惧不管自己曾经拥有再高再大的权力,终究也难逃一死。自己花费无数心血才巩固下来的权力,终究也是镜花水月,无法永远享有。

这是已经拥有了人间一切权力的吉尔加美什所无法接受的。

于是,吉尔加美什出发,去地中海寻找长生不老药。

他也果真找到一株仙草。但没等他享用,就被一条可恶的蛇给偷吃了。

直到此时,吉尔加美什才痛徹地领悟到:即使他拥有的权力再大,死,仍然会为他如期降临。

读《吉尔加美什》故事的过程中,我一直不由自主想到的,是秦始皇的故事。

他们都拥有了人间最大的权力,他们都为所欲为,充分享受权力带给他们的快感。

他们都不想再失去经过无数斗争才好不容易抓牢的权力。

他们都希望长生,希望可以永远握有权力。

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可以长生不老的仙草仙药上。

他们都因为这样的欲望,而蒙蔽了原本相当聪明智慧的心,从而成为被坑的蠢蛋。坑秦始皇的是徐福,坑吉尔加美什的是一条蛇。

他们,终究还是要两手空空而去。

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迷恋手中的权力?

知乎上就有这么一个提问,有一个叫云绯的网友的回答,与我的部分(不是全部)观点基本相同,下面摘抄他的部分答案如下:

“很多看不上权力的人,是因为没有体验过权力。权力带给你的,是金钱买不到,或者不能直接买到的超级快感。当你拥有权力的时候,你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操纵别人的意志(当然,你权力的大小,决定你操控的范围)。别人支持你而站在你这边是一种感受。尤其是你看着不支持甚至憎恨你的人,迫于你手中的权力,不得不向你低头的那种眼神或情绪,会大大激发你内心潜在的快感。

“权力带给的,正是这种强迫反对你的人支持你的乐趣。我要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你服从于我的意志,而不是你的愿望……

“人一旦品尝到了权力的甜蜜,失去它之后的反差,甚少有人能安之若素的。就算你不在乎权力带来的物质丰盈,至少会恐惧失去权力后,昔日迫于你权力威慑的人的报复,你在权力的山峰上爬得越高,跌下来就会越惨……”

当然,人之迷恋权力并不仅止于此,但这是核心的一部分,这是只有权力才能带来的。

品尝过权力甜蜜的人,也未必不能安之若素地放弃权力,但这样的人已是人中极品。仔细翻读史书,以一百年为单位,基本上难得出现一位。

即便出现,也大都是有某些特殊原因,触发了他们与生俱来超越他人的灵机。

著名京剧《满床笏》,说的是唐朝名将、重臣、汾阳王郭子仪权势赫赫、权倾朝野的历史事实。

郭子仪的儿子是驸马,他对公主老婆说:如果不是有我爹,就没有你李家的大唐江山。这话由公主告状给皇帝爹爹,皇帝也只能和稀泥。

郭子仪的权力,可以说到极致了。

与郭子仪的权力相匹配,郭府拥有巨大的宅第。当代郭德纲与于谦说相声,说于谦家宅子大,从这院到那院得开车去。观众笑着鼓掌,是把这个当成了夸张逗笑的包袱。但在大唐的郭府,这是历史事实,只是那时的车,是马车而已。

某一天,郭子仪要上朝了,出门时,正好路边有一个泥瓦工在给他的郭府筑一道新墙。郭子仪停步,随口嘱咐:好好干,把墙修结实些。泥瓦工哈哈一笑,说:您放心,我修了几十年墙了,给那么多高官显贵家修的墙,到现在没有一道出问题,只是住在这些墙内的人家,在不断变换。

建有不世之功、握有不世之权的郭子仪,听了泥瓦匠的这段话后,犹如晴天霹雳,震开了他脑中被权力堵塞已久的泥丸。

郭子仪出门,上朝。递交辞呈。坚决要求告老退休。

宋朝有一本诗话《汉皋诗话》,其中,记录了苏东坡这样一件事迹:

苏东坡被贬往广东惠州的途中,翻越南岭时,穿过一片树林,路遇两位道士。这两位道士一见苏东坡,立即拐进树林里不见了。苏东坡对押送他的公差说:这林间有高人,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下吧。

他们沿着道人隐没的林间小道找过去,果然见到几间茅屋,两个道人就闲散地在那里,看苏东坡等人过来,也不惊奇,指着苏东坡,随口问公差:这是谁?公差回答说是苏学士。道人又追问了一句:就是苏子瞻吗?公差感慨了一句:苏学士因为文章而得意,现在又因为文章而倒霉了。

两个道人相顾一笑,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文章岂能解荣辱,富贵从来有盛衰。”

苏东坡的官最大当到礼部尚书,六部之首,虽然没有郭子仪的汾阳王大,也算得上天下有数的高官了,他也算体验过权力的极致。

两位道人所说的话,似是点醒公差:荣辱盛衰,与文章本身,也没多大关系。对苏东坡来说,他倒是不需要两位道人的提醒,因为看苏东坡一生的宦海沉浮,权力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上几下,似乎并没影响到他多少情绪。

也许,苏东坡晚年时的自述,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会这么达观。他说他从六七岁就喜欢并信仰道家无为,只是被老爹逼着,才应考当官,走上了仕途,但他这一生,始终没放弃过对道家的信仰。

点醒郭子仪的泥瓦工、提醒苏东坡的两道人,都没经历过手握权力的快感。所以他们能冷眼旁观,看他人起高楼、宴宾客,楼还在人没了。这样的荣辱盛衰,发生在他人身上,他们就能冷静客观地作出总结,得出教训。

如果这泥瓦工、两道人也终于握有了权力呢?

难道有谁会真的蠢到认为那些手握权力的人,会没听过这类语言,没见过这类道理吗?

可为什么,他们仍然那么一往无前地起高楼、宴宾客,并且搜寻仙药,致力于永不放弃手中的权力呢?

猜你喜欢

瓦工郭子仪道人
“大唐保镖”郭子仪
下期预告 “大唐保镖”郭子仪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韩国年轻人热衷学瓦工活
一个瓦工的爱情
郭子仪感动奸臣
听音乐的泥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