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1 例病人的护理

2021-01-07刘翠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1期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

刘翠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诱发因素与冠状动脉持续供氧、供血不足诱导的心肌组织坏死相关,患者发病后伴有明显胸痛症状,对其新功能具有严重影响,易导致心源性休克情况发生,病情较为危重,具有较高死亡率,需开展有效的治疗应对,以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治疗难度较大,于疾病治疗期间,遵循治疗周期,开展有效的护理应对,以为心肺功能转归争取黄金时间,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1]。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5 岁,1d 前无明显诱因胸背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背部及心前区疼痛,非压榨性疼痛,无向他处放射,伴晕厥1 次(具体不详),于夜间加重,收治于本院急诊外科就诊,予行胸部CT 检查(未等待结果)及开药(艾瑞昔布、洛索洛芬钠贴)后自行离院,口服药物后症状稍缓解;今晨6 时许再次出现胸背部疼痛,伴大汗淋漓、头晕、乏力,行走困难,伴晕厥1 次,家属送至本院急诊就诊。入院体征检查:血压65/45mmHg,指尖血氧饱和度97%,肌红蛋白>1200.0(μg/L),肌钙蛋白I >50.000(μg/L);B 型脑利钠肽1350.16(pg/ml);心脏彩超:左房增大,左室壁节段性搏动减弱;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急诊联系本区ECMO团队,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名后在急诊启动ECMO 流程,快速建立体外循环,实施冠脉造影术,术中证实三支血管病变,于前降支犯罪血管植入支架一枚开通血管,术后拟“急性心肌梗死”收入ICU 一区监护治疗。

2 入院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Killip Ⅳ级。

(2)心源性休克。

(3)心源性晕厥。

(4)肺部感染。

(5)急性肝损害。

(6)慢性肾功能不全。

3 查房记录

第1d:患者神志清,予以无创高频通气治疗,主诉伴有胸闷情况,无胸痛、呼吸困难症状,精神尚可;持续泵入多巴酚丁胺正性肌力维持,继续开展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

第2d:患者神志清,予以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持续ECMO 治疗, 复查心率52 次/ 分,心律不齐,多联性心律失常,心音低钝;辅以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治疗后起搏频率恢复至80 次/分,术后晚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颤,予静脉泵入可达龙及利多卡因对症处理;复查钾离子:3.4mmol/L,遵医嘱予静脉补钾。

第3d:患者神志清,无创高频通气,气促、胸闷、胸痛不适症状缓解,持续VA-ECMO 辅助,根据患者ACT 及血气结果,予调整肝素用量、调整ECMO 转速,及补钾治疗。

第4-5d: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复查血气内环境及氧代谢目标尚可,予停ECMO 治疗。

第9-16d:患者神志清,精神好,食欲好,睡眠一般,复查血压80-110/50-80mmHg,予持续泵入多巴胺维持血压,符合出院指征,于午后自愿出院。

4 护理对策

4.1 对症护理

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心律的变化,有异常及时抢救处理,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警惕因电解质紊乱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严密监测血压,观察是否发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脉细速、少尿等休克症状,一旦发现及时予补充血容量、升压等处理;严重的心源性休克必要时予建立人工循环治疗;心衰的观察与护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少尿低血压、心率加快等,听诊肺部是否有啰音;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入量,做好容量管理,避免饱餐、情绪激动、便秘等加重心脏负荷等因素;准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2]。

4.2 ECMO 导管管理护理

ECMO 导管拔出时易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因胶布黏贴处皮肤撕破,操作动作要轻柔,撕胶布时可用温水润湿胶布后无张力撕拉;伤口予生理盐水清洗后予无菌辅料包扎,必要时请伤口造口师专科会诊;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伤口感染;关注患者伤口愈合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3]。

4.3 心功能康复

待患者病情稳定过后,停用无创呼吸机,指导患者开展膈肌呼吸功能锻炼,重建腹式呼吸模式,缓慢进行通换气,可降低解剖死腔,改善肺泡通气量,增加耗氧量,促使呼吸肌功能恢复,提高机体耐度[4]。

4.4 营养支持

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发病较为急促,患者发病后机体处于高凝状况,机体代谢缓慢,极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需给予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日常饮食采用优质蛋白、维生素及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为主,加速机体进行代谢,利于预后康复。

4.5 防治肢动静脉血栓

嘱患者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热敷、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时间、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色泽和感觉;每日测量、比较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注意固定测量部位,以便进行对比;嘱患者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时,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立即嘱患者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及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5]。

4.6 排泄指导

针对留置导尿管患者需对其导管内的排泄物性状、量、颜色等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若发现异常,急需联系医师给予针对性治疗;并加强对其导管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避免因排泄物外渗导致感染情况发生,定期进行尿袋更换;对患者排泄物进行评估,详细记录患者大便性状、排泄量、颜色等,采用无刺激湿纸巾进行肛周皮肤管理[6]。

4.7 心理护理

因疾病病情发病急促,进展较快,患者自觉肢体症状较多,于初始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易导致恐惧、慌张等情绪发生,继发不良情绪,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于临床护理开展期间需引入人文关怀理念,加强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借助自身专业知识予以患者护理指导,构建良好的护患沟通,以便开展优质健康宣教,帮助患者科学认知疾病,降低疾病恐惧情绪[7]。

5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多伴有不同合并症,机体抵抗力较低,于临床治疗及护理期间,为高风险人群,极易因插管、吸氧等治疗,继发医源性感染等不良事件,增加患者治疗难度,是导致不良医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因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护理以对症护理为主,于护理依据上,通过总结既往护理经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以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规避院内感染情况发生,确保临床治疗开展安全性,可为疾病治疗增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8]。笔者于近年临床护理工作总结中发现,患者主观能动性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于临床专科护理开展期间需辅以有效的心理指导,针对患者内心负面情绪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改善内心不良情绪,积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协调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开展质量。

猜你喜欢

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基于心内科老年患者在院内心源性猝死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00例中老年心源性脑栓塞超声心动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