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术后疼痛控制及护理进展

2021-01-07梁凤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1期
关键词:止痛药小儿患儿

梁凤新

(广西百色田林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田林)

0 引言

在临床,小儿疾病较为严重,根据病情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小儿各项身体器官尚未发育安全,身体体质较差,对疼痛的敏感性较高,致使其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不仅不利于小儿的术后恢复,还易引起其他并发症,从而增加治疗难度,所以必须选择一种科学的护理方式,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小儿伤口的愈合,加快小儿术后的恢复进程[1]。基于此,本文对小儿术后疼痛控制措施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综述。

1 小儿术后疼痛评估

术后疼痛反应是一种由手术创伤引起的主观反应,需利用客观定量评价才能及时掌握患儿术后疼痛程度,进而为患儿制定科学的镇痛治疗对策和护理方案,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掌握疾病本质和疾病产生原因的难度较大,所以选择一种适宜的评估工具变得尤为重要。目前针对疼痛评估,临床比较常见的评估方式有三种,一种是自我评估法,一种是生理变化测试法,一种是行为评估法。其中自我评估法是指患儿主诉,根据患儿和家属疼痛描述情况对疼痛程度进行判断,评估内容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语言评估法、生理变化测量法。在疼痛评估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评估方式为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主要通过对患者呼吸频率、血压指标、心率速度等指标进行观察,观察期间发现轻症患儿的疼痛表达能力远比重症患儿的要强,所以为危重患儿另选其他疼痛评估方式。生命体征在疼痛评估过程中,因疼痛评估的特异性较低,加之小儿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参考指标。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疼痛评估方式为行为和生理变化测量法,该测量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疼痛表现进行评估,并可引导患儿用正确方式表达疼痛。行为评估法是目前较为客观的评估方式,根据患儿的行为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主要从出现食欲下降、哭闹、呻吟、坐立不安等方面行为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有3%患儿出现歇斯底里、踢、尖叫等行为,70%以上患儿出现面部痉挛、蹙眉、咬嘴唇、抬膝盖等行为;90%以上患儿出现睡眠或者闭目等行为。除上述评估方法外,还应用VAS 评分法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该评估方式一种敏感度最高的一种评分方法,也是判断止痛药和止痛技术临床效果的有效方式。具体评分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利用线性图,选择一条10cm 的直尺或者长线,在左边标记0 字样,右边标记10 字样,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烈疼痛,患儿根据自身感受在直线上作出标记,最后由实验人员进行统计,明确患儿的疼痛程度,此种方法因必须由患儿亲自操作,所以只适用于6 岁以上患儿。一种是利用脸谱图进行评估,将VAS 标尺作为参考依据,在0-10 范围内利用基本色彩由浅至深的进行标记,画出患儿易理解的笑和哭脸谱,让患儿根据自身的疼痛体验进行标记,最后得出疼痛程度评分[2]。

2 小儿疼痛的控制方式

儿童疼痛控制方法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型疼痛控制方式,也是疼痛控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患儿术后疼痛的有效控制,能够减少并发症,所以在患儿接受手术后必须为其选择一种科学的镇痛方式。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小儿术后镇痛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非药物止痛,比较常见的镇痛方式包括心理疗法和物理疗法,具体可采用给患儿播放其感兴趣的录像或者电视,以分散患儿注意力,降低患儿的疼痛反应;或者选择播放患儿喜欢的儿歌,稳定患儿情绪,使其保持精神放松,从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度,另外还可采取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皮肤以达到止痛的目的[3]。(2)药物止痛。很多家长都会因担心麻醉止痛药会对患儿机体造成伤害,所以只选用非药物止痛方式,取得的止痛效果有限,最后仍需使用止痛药止痛,不仅增加了麻醉止痛药的给药剂量,还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必须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为其选择止痛方式。目前针对患儿术后疼痛比较常见的止痛药物包括以下几种:①神经安定和镇静催眠类药物,有安定、咪唑安定、苯巴比妥、异丙嗪、氯丙嗪等,此类药物均为镇痛辅助药,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儿,并且单独应用便可取得镇痛效果。②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患儿首选治疗药物,该药物对于急性中性大型手术患儿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但是给药期间需注重药物剂量的控制,若过量服用,便会增加患儿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等病症出现概率,加之新生儿和婴儿用药后药物在血内和蛋白结合较少,很容易穿过血脑屏障,引起呼吸抑制[4]。所以目前临床只给5-6岁范围内患儿进行阿片类药物治疗。

给药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自控镇痛泵给药。此种给药方式具有准确性高、持续镇痛效果好等优势,能够满足患儿的个性化需求,实现针对性的疼痛控制。目前主要应用于5 岁以上患儿术后镇痛,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需由家长或者护士控制给药[5]。②微量泵给药方式,是指利用静脉输注或者推注的方式给药,期间可根据患儿的疼痛变化来控制推注速度和输注速度,以实现疼痛控制,且能够保持药物迅速进入,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国内外临床均已广泛应用。③经鼻黏膜给药。此种给药方式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在临床有良好的发展前景。④肌肉注射。此种给药方式难以维持患儿血药浓度稳定,且药物起效较慢,所以不建议选择。

3 小儿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因素

3.1 缺乏常规的小儿疼痛评估

在进行疼痛评估过程中,护士只是对小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注重常规疼痛评估,忽略了患儿生理、行为、功能等方面的评估;选择的疼痛评估工具不正确;护士在疼痛评估过程中只简单对患儿的疼痛分级进行了解,却未注重患儿是在何种情况下实现的疼痛分级;上述现象都会使疼痛评估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从而降低疼痛控制效果[6]。

3.2 缺乏镇痛药物的副作用方面的知识

由于麻醉药易引起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在进行术后疼痛控制过程中,很多医生都不愿给患儿开麻醉处方,护士也会尽量避免止痛药的应用,家属则认为止痛药最好少用或者不用。上述现象都是因其缺乏镇痛药物副作用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必须做好术前和术后的健康教育,让其增进患儿家属对止痛药的认识,告知患儿应用麻醉药成瘾概率较低,且能够有效控制疼痛,延缓切口愈合,促进术后康复,使其接受患儿麻醉止痛[7]。

4 小儿术后疼痛护理

4.1 熟练掌握小儿疼痛评估技术

在小儿疼痛评估过程中采取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护理手段,只有熟练掌握小儿疼痛程度,找到小儿疼痛原因,才能实现有效镇痛。所以护士在进行疼痛评估过程中需对患儿的个性、心理行为进行了解,并多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取得患儿的信任。另外护士还需端正工作态度,不能因为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便让患儿自行忍受,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免于患儿疼痛,最大限度地保证患儿舒适度[8]。

4.2 专业教育

想要确保疼痛护理质量,必须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不少医护人员认为因小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便不会像成人一样有疼痛感,此观点并不正确。在术后小儿不仅会有疼痛感,还会因缺乏中枢神经抑制因素出现更为强烈的免疫反应,从而使患儿饱受疼痛折磨,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明确患儿术后会出现真实的疼痛反应,需要像成人一样予以其关心和爱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疼痛。有研究表明,在控制疼痛过程中,无论给其应用多大剂量的麻醉药,都不易引发药物成瘾性,所以在控制疼痛过程中应结合患儿具体情况为其选择一种适合的药物治疗方式[9]。

4.3 消除患儿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会影响疼痛程度,所以必须指导患儿家属住院期间护理措施,让其通过给患儿讲故事等方式,予以患儿情感支持,并主动了解患儿生活习惯,结合患儿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活动安排,并适当予以表扬,缓解患儿焦虑情绪[10]。

4.4 减少疼痛刺激

应为患儿创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并快速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期间采用轻柔动作,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其次需给年龄较大的患儿讲解操作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疼痛感受,让其做好心理准备,以适应疼痛。另外还需予以患儿支持和鼓励,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以降低疼痛概率[11,12]。

总而言之,小儿术后疼痛不仅会使其饱受疼痛折磨,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所以必须注重小儿术后疼痛程度的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镇痛,以减少疼痛刺激,缓解患儿负面情绪。同时还需搭配个性化干预方式,实现患儿全方位的综合干预,以提高患儿舒适度,促进患儿身体的恢复。

猜你喜欢

止痛药小儿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长期吃止痛药会上瘾?
长期吃止痛药会上瘾?
小儿难养
偏头痛为什么吃药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