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药品调剂常见差错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2021-01-07钟文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调剂差错药房

钟文秀

(舒兰市人民医院 药剂科,吉林 舒兰 132600)

0 引言

伴随大众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这也间接要求医院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以便于为民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当病患入院就诊时,临床医师在诊治后通常都会涉及到药品的提取,而在提取药品时则涉及到配药人员对于药品调剂的重要性。若是进行药品调剂业务的人员在为病患配药时因自身的失误而导致病患拿错药而加重病情,这便会严重耽误患者的治疗,同时给病患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使之失去对医院的信任度[1-2]。安全用药一直是广大病患非常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但是在未经强化性改善的药房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疏漏与不足之处,而药房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时也可能因个人因素或外界干扰而降低药房药品配置的准确性,而在实际工作中实时分析药品调剂差错出现的原因,从源头出发减少或杜绝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本文着重针对药品调剂常见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预防策略,具体如下。

1 药品调剂差错原因与分析

1.1 处方错误

1.1.1 用法用量错误

伴随医疗事业的逐步发展,新药的研发与应用度也同步增长,而在新药的引进后,便需设立专门的药品摆放位置,同时增强自身对于新药适用人群与适用病症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临床医师在编制处方时可能会因为多种新药混合而无法判定准确的药品用量,加之,同类药品的用量本身可能不会有太大差异,而这也要求临床医师在设定最佳用量时需明确具体药品类型,但是临床医师很可能会出现差错,因不能清楚地记得每种药品的具体用量而出现用法用量上的差错。

1.1.2 漏项或缺项

就诊病患的基本资料相对来说较为重要,而年龄、性别通常是最容易忽略的资料记录,而某些药品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用法用量是有差异的,如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不同阶段,尤其是针对年龄较小者,若是在就诊资料上未填入年龄而选择成年人的给药剂量很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还容易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其次,就诊资料上还比较容易忽视的是存在或未存在妊娠,或者是否有青霉素等药品过敏反应等[3-4]。最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医师因自身原因可能将年龄看错或弄混,如1个月写成1岁,30岁写成80岁等,这些都是看似不起眼其实非常严重的错误,若是未及时纠正很可能会因此类错误而危及病患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1.1.3 所开药品与诊断不符

药品由于再研发后可能会与原本的药品略有不同,而针对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中则应具体显示新型药品或原有药品,但是,由于临床医师自身的疏忽,或者是对于新药了解度的缺乏可能会开具错误的药品,而与之前的诊断相悖。通常情况下,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需重点依据处方上药品的适用范围进行全面化分析,避免因自身失误所致差错。此外,病患在二次就诊时,只是单纯想另开药品改善临床病症,但是由于病患未表述清楚,让临床医师误以为病患存有其他病症而另外开具了与前期完全不同的药物,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次,药房工作人员若在配药并审核处方时,发现处方中的药物剂量不适宜,立即告知临床医师,让其精准剂量或重新开具处方便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并加强处方医师与药房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确保药物配制的合理性。

1.2 调剂错误

1.2.1 同名、同规格药品发放差错

医院所有的药品都是集中管理的,药房内所堆积的药品数量与种类较多且繁杂,而药品调剂人员在具体工作时可能会错误发放同名、同规格但用法用量不同的药品。加之,这类药品大多是治疗同一类疾病的药品,但是因摆放位置过于靠近可能会对调剂工作产生干扰而出现差错。

1.2.2 外观相似导致药品存放及发放错误

针对于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工作人员在发放时很可能因慌乱而错拿,而此类药品可能连治疗症状也有极大不同。因药品摆放位置的差异而出现错拿是较为常见的。

1.3 管理错误

1.3.1 效期药品的管理与使用

药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且需要在规定储存条件保存,若是超过有效期则不可继续使用,否则不仅无法发挥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可能会危及病患生命。

1.3.2 药房的日常工作纪律

药房在没有药品调剂工作时,某些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玩游戏、聊天、煲电话粥、看小说等与工作无关的情况出现,这样不仅会增加药品调剂的差错率,而且会应影响医院形象,引发诸多病患的不满[5-6]。

1.4 药品调剂差错原因分析

1.4.1 主观原因

药品调剂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自身主观原因干扰而出现药品调剂错误等情况,如精神压力过大、生理原因、身体状况差等,而此类因素则是可以规避的。药品调剂人员因精神力不集中而使之缺乏对药品调剂的精准把控,因生理原因则可能会使之情绪极其不稳定,而受到这类因素的干扰,药品调剂人员很可能会造成疏忽而出现差错。

1.4.2 外界干扰

药品调剂时,工作人员在开展药品调剂工作时可能会由于调配或发放药品时出现的谈话声音而与病患的声音相互影响,使之未能顾及两边,无法准确了解病患的需求或药品调剂时可能已出现的差错。尤其是在回答第一个病患所咨询的问题时,正在为第二个病患配置药品,这期间很可能会因注意力的分散而导致药品调剂出现差错。

1.4.3 药品摆放位置因素

所有药品必须在固定位置上摆放,但是由于药品的种类与数量较多,且每种药品需求量的差异,药品配制室内通常都会出现堆积或重叠放置的情况,而在这类情况出现时,工作人员很难快速且准确地找出药品并及时发放,而这也导致药品调剂速率减慢,药品调剂差错率增高。某些药品在放置期间,很可能被混放在其他药品盒内,而在调剂时,工作人员很难发现药品盒内是不同药品,而且也没有在第一时间逐盒逐支地检查,而这也大大增加了药品调剂的差错率。

1.4.4 其他原因

药品调剂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能会与病患有些摩擦,而这些摩擦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情绪,使得药品调剂的差错率呈比例式增长,既影响医院的信誉,同时也严重降低了用药安全性[7]。其次,夜间急诊室急需药品时,在发药时也无人核对,加之,工作人员夜间的精神力明显不足,因而可能会在意识尚未清醒时发药,使之出现药品调剂差错。

2 预防药品调剂差错的对应策略

2.1 药品调剂人员需集中精力与注意力,排除一切干扰

药品调剂工作人员在开展药品调剂业务时,必须保持充足的精力与注意力,排除自身因素与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集中于药品调剂工作中,自觉做到“四查十对”,执行“唱发”调剂药品操作。其中四查十对中的四查是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十对是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对临床判断。药房工作人员在秉持四查十对原则具体操作后便需立即执行“唱发”,即药品调剂人员在发放药品时必须呼叫患者姓名,仔细确认药品名称与患者相符后再予以发放。“四查十对”与“唱发”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药物配制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有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并同步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2 加强业务学习与岗位培训,强化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

医院不断引进新药,而这也加大了药品调剂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8]。针对于医院新型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药品调剂人员必须优先掌握相关药品的适用范围、用法及用量,并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与岗位培训,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最大化提升药品调剂人员的业务能力。

2.3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合理的药品摆放

明确规定各类药品的摆放位置,不可随意移动,同时在补充药品时需必须做好记录,并在规整后仔细检查药品是否在规定位置摆放。此外,作用相似的药物必须集中摆放,加强对精神药、效期药、麻醉药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率。

3 小结

医院需重点加强对药品调剂的监控,严格规避因工作人员个人因素而导致药品调剂差错情况的出现,同时仍需加强其他可能会引起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与预防,尽可能最大限度降低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

猜你喜欢

调剂差错药房
面向自动化药房的搬运机器人设计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要不要服从调剂?
运用PDCA循环法对门诊处方调剂质量的影响
医院药房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探讨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药房里的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