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1-07付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肥胖型利拉鲁胰岛素

付静

(迁西康力医院,河北 唐山 064300)

0 引言

临床上把糖尿病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两种情况。由于二型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含有较多的肥胖人群,因此又将二型糖尿病称为肥胖型糖尿病[1]。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病发的原因是因为机体分泌胰岛素含量不够,导致血糖指数上升,因此患上肥胖型糖尿病。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患上糖尿病之后,因为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含量较少,而且肥胖症状会影响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其结果为血糖指数上升,从而出现高血糖的症状[2]。如果患者不进行及时治疗,肥胖型糖尿病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进行损害,导致患者的肝脏、肾脏、血管等组织出现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3]。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但易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因此,我院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展开研究,其详细情况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常规资料

将在我院治疗糖尿病的患者设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性别、年龄、文化、患病时间)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实验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且同意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①患者资料完整,能配合医生完成实验;②均为糖尿病患者;③本实验家属同意;④依从性高,且具有自主意识且能够正常进行沟通交流,配合医生治疗。

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患者;②服用其他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患者;③重要器官有严重受损情况。④含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对该组患者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生产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1)进行治疗,患者口服用药,每日3次,每次0.25 g(规格:每片0.25 g)。患者进餐时或餐后需立即服用。患者服用药物的时间为30 d。

观察组治疗方式:对该组患者使用利拉鲁肽[国药准字是J20110026,生产产家为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联合二甲双胍的方式进行治疗,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的用量与对照组患者用法和剂量一致;而利拉鲁肽则使用注射的方式,患者每天注射0.6 mg,7 d后,增加剂量到1.2 mg。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增加注射量,若患者血糖指数过高,且病症严重,需要增加利拉鲁肽的剂量至每日1.8 mg(注意,患者的最大注射剂量不能超过1.8 mg)。患者治疗时间为30 d。

1.3 判断标准

经过治疗30 d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将其分为效果显著、有效和无效,其中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且趋于正常值为效果显著;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程度较为明显,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的血糖指数没有下降或越来越高,且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病症加重为无效。对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正常值为2.33 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正常值为740~1540 pg/mL、白介素6(IF-6)变化进行记录。(效果显著人数+有效人数)÷每组总例数×100%=总有效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满意评分,将其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满分为100分,80~100分是非常满意;60~79分是满意;0~59分是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SPSS 14.0软件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s)和(%)表示所有的检测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概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患者的炎症水平因子变化比较

没有治疗时,两组患者的炎症水平因子(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F-6)没有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水平因子具有变化,两组患者的炎症水平因子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炎症水平因子变化高于对照组患者,将数据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患者的满意对对比

经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果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及满意人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由于老龄化逐渐严重,肥胖人数增多,导致糖尿病在我国的病发概率呈上涨趋势,其患病人数高达1.2亿人。而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概率大约占糖尿病人数的20%。2型糖尿病也称为肥胖型糖尿病,因为患者体内的脂肪过多,导致代谢紊乱,引起炎症因子的水平发生变化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从而引起血糖升高[4]。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方法是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数,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使患者血糖指数和炎症因子水平恢复正常值。临床上治疗肥胖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是二甲双胍片。二甲双胍能加快胰岛素和受体的结合,将体内的葡萄糖进行快速转化,使肝糖的输出减少,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胰岛素的抵抗性有改善效果,从而使控制血糖指数,使其恢复到正常值[5]。二甲双胍不但具有降血糖作用,还能对患者的体重进行控制,改善患者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然而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片会使患者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还容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腹痛、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胃灼热等情况,使患者的健康受到威胁。利拉鲁肽属于一种新型的激素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使环磷酸腺苷的数量增多,加强蛋白激酶的活性,从而增加胰岛B细胞的数量,对血糖指数进行有效控制,达到治疗效果[6]。而且将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进行联合使用,可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耐受剂量,使患者经过二甲双胍的治疗后血糖得不到控制的情况改善。如果患者的血糖过低,利拉鲁肽还可以控制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情况,但不会妨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利拉鲁肽对患者的血糖指数进行控制时,还具有轻微延长患者胃部的排空时间的功能,利拉鲁肽通过使患者的饥饿感减小,控制患者对于食物能量的摄入情况,达到降低患者体重的效果,并减少患者体内的脂肪量[7]。李律秋关于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应用与疗效探究的报告中也提到,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利拉鲁肽进行诊治后,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明显,达不到临床治疗的标准[8]。因此,我院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方式进行治疗,与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其治疗的总有效概率为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该结果表明了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方式来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减低患者的血糖指数,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炎症水平因子的变化进行统计,实验数据也表明虽然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炎症水平因子含量都具有变化,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炎症水平因子变化程度较大,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程度,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证实了二者联合使用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F-6)指标,对患者的血糖指数进行一定的控制。王俊、孙守萍[9]的实验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使用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的组合方式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对患者的体重进行改善,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临床诊治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组合是一个良好的治疗组合方法,除了对患者的血糖指数进行控制并使其下降外,还能控制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体重,该方式值得临床普及。

猜你喜欢

肥胖型利拉鲁胰岛素
利拉鲁肽的器官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特征和肝脂肪变程度比较*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糖尿病新型药物利拉鲁肽保护心血管相关信号通路概述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内分泌代谢特征的分析
肥胖型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