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轻生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1-07孔令利

时代人物 2020年34期
关键词:青少年学校教育

孔令利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省信阳市 464000)

青少年轻生的影响因素

社会方面

一定的社会现象的出现背后必然有着一定的社会根源,社会作为青少年成长所在的大环境,青少年在现在社会阶段轻生事件增多,其背后必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社会生活节奏过快。现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影响,包括青少年群体,感性意识强于理性意识,更容易导致青少年冲动、行为过激等,从而选择轻生。

2.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祖孙年龄代沟过大,难以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教育,再加上农村地区信息资源匮乏,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青少年难以和父母沟通交流,加之农村的青少年中途转学进入城市中的学校学习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适应都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产生轻生的倾向。

3.社会保护青少年的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健全。我国虽然已经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来呵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然而时代发展过程中又会使青少年的成长出现新问题,青少年轻生问题的出现也体现出我国旧阶段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需要做出新的调整与完善。

4. 社会对青少年关注度的下降。轻生倾向的出现到轻生事件的发生并成为惨剧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此期间,如果人们能及时发现并制止青少年的轻生行为或者打消青少年轻生的念头,也会使得青少年轻生的事件有所减少。

5.信息媒介的普及。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的普遍化,各类应用软件的风靡,信息获取的途径更加便利,信息获取媒介也逐渐增多,青少年也相应的接触到了除固有家庭教育之外的新的信息,价值观念在所接收的良莠不齐的信息的影响之下已经发生了偏差。为青少年轻生这一观念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深度的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汉字组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都需要铭记秉承的价值观念,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养成也有着促进作用,若只说24个字,大多数国人都能倒背如流,深究价值观念内部的意义,大多数人便不明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提出,是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的引领与导向,是为了促进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如果国人都爱国,“台独”“港独”“疆独”势力自然难以影响我国稳定;如果人人诚实守信,“老赖”自然难以层出不穷;如果人人待人友善,社会和谐,青少年得以在友爱的社会大环境下成长,轻生观念也难以在青少年的脑海中产生。

我国青少年的社会生活主要就是围绕学校与家庭两个方面来展开的,其身心发展过程也主要是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作用之下推进的。

学校方面

相较于社会,学校距离青少年更近,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的影响无疑更加显著。

1.学校惩罚方法失当。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对青少年学生体罚过度,批评不当,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青少年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容易导致轻生等不良倾向的出现,导致青少年轻生。[1]。

2.学校教育条件缺失。青少年轻生是人格培养缺失的体现,更是心理问题无法妥善处理的体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关教育设施(如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仍未普遍,农村地区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3.教师教育方法有待提升。教师如果教育方法得当,教育理念先进,对青少年学生施加更多地关心,潜移默化的加强对青少年的生命意识进行强化,对青少年轻生倾向也会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家庭方面

家庭作为青少年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站,从出生开始,青少年便被打上了其所在家庭的烙印,并为其所在的家庭不断社会化,直至最后走入社会。青少年轻生问题的产生也必然受到来自家庭方面影响。

1.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堂课,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人格培养有着奠基的作用,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一旦缺失,对其的影响也必然是巨大的,父母若能从小为青少年树立珍爱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要轻易受伤的观念,青少年的轻生倾向也会得到相应的遏制。

2.父母关系不和。在我国轻生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是父母离异的孤儿,青少年的父母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和他们最近的人,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青少年的影响举足轻重,若父母关系不和,青少年身心会受到损伤,甚至会出现对外界的不信任扥情况,再甚者会出现轻生的状况[2]。

3.父母的过度溺爱。当今我国的青少年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会存在父母过度溺爱的情况,过度溺爱的青少年内心大多脆弱,自立能力缺乏,当他们走进校园,甚至走入社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竞争的压力,因而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让人叹息。

青少年自身方面

1.青少年心理发展不成熟。青少年时期是人心智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人心智成熟的前期,自然也就意味着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那么,面对挫折时的心态、处理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会存在诸多问题,当挫折超出青少年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极限之时,青少年便容易产生轻生的倾向,导致悲剧的发生。

2.青少年思维方式的过渡性。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身心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无法理解亦无法为人所理解,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心理特点之一,在这一时期,青少年为获取来自其他人的认可,总会做一些自以为“成熟”的事情,如“抽烟、谈恋爱”等,而这些事情在其父母或者老师眼中却是超越青少年自身年龄阶段或者违反纪律的事,导致青少年觉得自身更不被认可,如果行为一旦偏激,就会导致轻生现象的出现。

青少年轻生问题的应对对策分析

青少年轻生问题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对青少年群体关注度的缺失,我们从社会与法律制度两方面分析了其间的原因并为青少年轻生问题提出相关应对对策。

规范青少年的文化领域,发挥榜样的作用

社会自身是复杂的,青少年在社会中的生活面临的情况虽然没有成年人一样的生存竞争压力,但也会受到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影响,加之近年来抖音、快手等各种短视频APP风行,各种网络游戏也使得青少年应接不暇,青少年的自然社会生活而然也也就更加复杂。这就对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们不否认网络游戏、短视频APP的风行,这是当前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是否能够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规范文各类APP的用户使用年限,加大防沉迷控制力度。进而引导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青少年群体感恩意识培养,也就是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间接对少年群体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明白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防止青少年轻生倾向的产生。

其次,社会发展是需要我们立足当前,往前看。我们的社会确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新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五千多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让其在今天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上再度生辉。儒家经典《论语》中有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我国传统儒家孝文化表现,孝是什么?孔子言:“父母在,不远游。”告诫人们要多在父母身边陪伴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心,这是对父母的孝,更是要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社会弘扬传统孝文化,也是为感恩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青少年知道孝的意义,感激父母恩情,不让父母过度担心,又怎会有轻生的倾向?

最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多数孩子年幼时都会有“我长大了要当宇航员、要当科学家、要当一名老师”的理想,近年来的9月1日,开学第一课这档节目走进了荧屏,走入了校园,一位又一位各行各业的英雄也随之走入了青少年的视野之中,偶像崇拜是青少年的情结,偶像的言语对青少年的影响有时甚至不在父母之下,那么,发挥偶像在感恩教育的榜样引领作用,对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培养,健全人格养成也会有着巨大作用[3]。

学校丰富教育方式

青少年阶段,是大多数人接受教育、在校园生活的时期,学校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应试教育阶段时期,学校追求高毕业率,青少年学业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较大,教育更多的是为了提升亲和少年的科学文化修养,尽管现今提倡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子也并未完全消除,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的关注点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转移到关注学生之上。关注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状态,将有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的思想观念及时纠正过来,以遏制惨剧的发生。

2.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尤其是生命教育。学校不仅是用于学生成才的地方,更是培育学生成人的地方,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并重,方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的日常课程中间歇性的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青少年学生珍爱生命,懂得感恩,以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培养。

3.结合相关机构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定期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也有助于帮助他们遏制极端心里的产生,也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

家庭中父母对要注意孩子的影响,爱应有度

首先,父母对青少年的影响关乎青少年“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正确与否,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会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要让家庭始终都可作为他们心灵的港湾,心中的烦恼和琐事都能找到父母倾诉并解决。

但是,父母在这个为青少年缔造心灵港湾中父母也不可对青少年溺爱,致使青少年自立能力缺失,无法面对走向学校和社会之后的挫折。

最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重中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让青少年提前树立感恩观念,提前懂得照顾好自己,也为悲剧发生早早打上预防针。

《未成年人保护法》仍要继续完善

社会发展在青少年领域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合法权益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化上我们可以从先辈那里求取经验,为当今的青少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培养寻求出路。然而,法律方面却不同,我们应该从横向开拓视野,针对本国青少年发展中的新情况,合理吸收国外对青少年领域立法的先进经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我国青少年领域的法律发展谋求新出路,为应对青少年轻生问题寻求新对策,为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打造新环境[4]。

各方联动,完善青少年轻生的防范措施

社会、家庭、学校要共同联动,构筑青少年轻生的预防体系,首先监控设备在当今社会已大力普及,街头巷尾总能看到摄像头的存在,它们的存在本是为了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对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有着一定的遏制作用,如果在青少年将要轻生之前监控设备发现并及时制止,想必对轻生事件的遏制能起到较大的作用。其次,在校园中,高楼层的教学楼、宿舍楼高楼层装防护网,防盗窗,在校园的池塘等地准备危险标识,及时预警等。最后,在家庭之中,父母能潜意识的将危险物品(如刀具、药品)等隐藏起来,减少青少年实现轻生目的途径,也会遏制青少年轻生事件的发生。

青少年要自立自强,自我提高心理接受能力

外部因素对青少年自杀事件的影响终非决定因素,问题的解决终归要看青少年自身,青少年群体自身自立自强,提升自己的心理接受能力,面对挫折与磨难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遇到的挫折,迎难而上。

青少年也要走出家庭与父母的庇护,去尝试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处事应变能力,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

此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青少年自身也要提高对事物的辨别与认知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对自身成长有益的信息,为自身健全人格的养成筑基添彩。

青少年轻生不仅是当今社会的社会之痛,也是学校之悲,家庭之哀,认真寻求青少年轻生的原因所在,积极动用各方力量为青少年轻生这一社会问题寻找对策,为遏制青少年轻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青少年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青少年走进人大来“尝鲜”
学校推介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