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直播学习中的外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研究

2021-01-06杨慧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河南省驻马店市某高级中学的学生为例从认知、意志、策略、情绪四个维度探析外语学习中网络直播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并探究网络直播授课以及课堂教学中策略维度上的差异性问题。

【关键词】自我监控能力;网络直播学习;外语教学

【作者简介】杨慧(199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语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黑龙江省外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课题“网络直播教学中高中生外语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研究”(项目编号:S2020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学术监控理解的概念起源美国心理学家John Hurley Flavell在《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元认知概念。国外研究者 Hou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疫情防控阶段,各类大中小学展开了以“腾讯会议”以及“钉钉”等app为媒介在线直播的教学活动,这使外语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面对面授课,而以一种多模态教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本文主要探究网络直播教学对外语学习监控能力的影响方面,并进行网络以及课堂学习网络监控能力对比。通过对网络直播教学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有助于提升网络直播教学质量。对于新时代教师来说,本研究可以针对高中外语教学提供教学意见;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也有助于他们在网络直播学习中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近年来,对于学习主体的“学习行为”“学习策略”研究数不胜数。截止至2021年8月14日,根据知网调查发现以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为关键词的期刊论文数量在7万左右,而以自我监控能力为关键词搜索期刊论文仅占以上的1.07%,而以网络学习监控为关键词的研究结果仅有89篇,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自我能力监控的深入探索是有研究价值的。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问卷是由上海师范大学祝春兰博士编制的《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评估量表》改编而成的五度量表,将网络直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分为认知、意志、策略、情绪四个维度,认知维度是关于学生的学习计划、学前准备方面;意志维度是关于学生是否可以集中精力到学习内容上;策略维度是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情绪维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可以做好情绪调控。问卷共24个计分项目,总分102分,其中21个正计分项目,3个负计分项目,负积分项目分布在意志维度两题,策略维度一题。总分越高,表明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越高。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驻马店市某高中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共67人。两班学生为同一外语教师,学习水平相差不大,减少了班级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网络直播教学监控能力调查问卷共收集36份,根据问卷有效性和差异性检验,有效问卷33份。课堂学习自我监控能力问卷,共回收31份,有效问卷29份。本文从认知、意志、策略、情绪4个维度探析自我监控能力在网络直播教学的现状并对自我监控能力在网络、课堂的呈现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二、网络直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结果分析

用 SPSS25 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录入、处理与统计分析,采用的方法有:描述性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等。在 SPSS中采用 Cronbach α系数对网络直播教学学生自我监控量表中的24个项目进行内在信度分析,自我监控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 0.781,信度系数介于0.760 到0.815 之间,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系数。同时根据项间相关性分析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各维度相关矩阵表可以看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本文对学生的学业自我监控能力总分采用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整卷平均得分为 69.33分,每项的平均得分为3.67分,最大平均得分为4.12分,最小平均得分为 2.59分。通过SPSS25进行数据正态检测,直方图显示出网络与课堂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总分的分布情况,总分均呈现为单峰、左偏态趋势,但通过其峰度、偏度以及正态检测图显示,基本上呈现正态分布趋势;下文采用描述性统计针对其各个层面进行分析,问卷总分由于各维度所包含的题数不同、总分值不同,为了更直观地呈现学生在各个维度的得分高低情况,这里用各维度的均值/各维度总分值,得到四个得分占比。(认知=0.76,意志=0.53,策略=0.68,情绪=0.78)。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各个维度发展水平相对均衡,均處于中上等水平,其中意志维度相对较弱,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在进行网络直播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较差,不能专心到学习内容上。

三、网上学习自我监控与课堂监控能力对比性分析

下面本研究尝试探究网络针对网络与课堂自我监控能力的得分进行对比性分析。经描述探索发现课堂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M=73.28)总体高于网络监控能力平均分(M=69.33)。本文根据网络调查与课堂调查结果进行描述统计,进行平均值对比。从其中四个维度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在认知、情绪维度方面,课堂学习的监控能力都要高于网络学习,在策略维度网络高于课堂学习,而意志维度平均分差异较小。本文对各个维度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在学生在认知维度呈显著差异(见表1)。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认知方面网络学习(M=7.17,SD=2.64)低于课堂学习(M=8.06,SD=1.10),具有显著性差异(t[33]=-2.15,p[2-tail]=0.04),在网络学习中学生对于学前做计划、学习的重要性和学前准备时都没有课堂学习的认知程度高。该结果与研究假设一致,但在策略维度网络学习高于课堂学习,与研究假设相反。因此本文再次探索了网络与课堂自我监控在策略上不同的行为差异,根据网络调查与课堂调查结果对其缺失样本量进行补充缺失值并对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本文选取策略维度中均值相差较大的题目进行详细探索,经探索发现,策略维度的第十二题与十七题的均值差呈正态分布。第十二题是有关于学习时是否会与教师进行师生互动,从数据可以看出,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受试者在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存在着显著性差异(t[33]=5.8,p[2-tail]=.000)。网络上师生互动程度(M=4.16, SD=1.09)显著地高于课堂学习(M=2.59,SD=1.16)。效应量d为0.9(CI=1.01,2.11),即二者相差0.9个标准差,根据Cohen(1988)的标准,效应量较大。虽课堂学习整体比网络直播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更强,但与之前假设不同,学生在网络直播上与教师互动情况更好,更愿意去回答老师的问题。

十七题是有关于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总结归纳的程度。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策略维度学生在课后进行归纳总结的情况总体上课堂学习情况(M=3.45,SD=1.29)高于网络直播教学(M=3.45,SD=1.09),具有显著性差异(t[33]=-2.95,p[2-tail]=0.006)相对于网络授课,受试者在课堂学习更愿意在课后进行总结归纳。

结合问卷调查所得的结果,为深入了解此差异产生的原因,本研究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了3名自我监控能力分布在不同阶段的同学。访谈内容围绕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访谈结果显示网络直播的互动更好的原因主要由于“压力”的影響,该生认为在网络直播学习中没有其他同学的影响,学习环境相对轻松,“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想法”,没有外界环境给予的压力,所以更倾向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回应。在课后归纳方面,有名学生表示平时会进行总结归纳。不同的是,在课上会和其他同学比较学习时长,其他同学的学习行为会影响其学后监控能力;而在网络直播学习后,时间相对自由,学生没有可以相对比的对象。也有学生对表示网络学习操作十分熟悉,喜欢经常在网络上看些新闻及短视频,但看学习资料的时间较少。基于上述原因,造成网络学习的课后总结能力较差。

结语

互联网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变革我们有目共睹,高等教育也应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契机,使高等教育信息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这一中学的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处于中等偏上状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得分结果为:情绪维度>认知维度>策略维度>意志维度,因此我们应注重增强学生在网络直播学习过程中的监控自己网络学习的学习意志和策略,同时从研究中可以看到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在认知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因此,教师要着重去提高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学前计划的制定、提高学生对于网络学习重要性的认知。网络外语教学与课堂教学在策略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应在学习策略上注重保持网络直播上师生互动的优势以及网络直播教学中产生的课后学习内容总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Houlec. O.The Inquiring Mind[M]. University Wisconsin Press, 1961.

[2]Flavell J H. Met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Er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 inqui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10):906-911.

[3]祝春兰,顾海根.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
A study on the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
“The Other”:the Conflict in Cultur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of‘Never Forget English’in English Teaching
A Conclusion Report Based on TBLT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Speaking Classes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How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lassroom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Approach in Primary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Analysis of Study in Lixical Word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