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串联故事情节,丰富语言表达

2021-01-06颜宝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读后续写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摘要】读后续写作为考试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之后的续写创作能力,是对高中生英语综合素养的考核,教师应针对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融合阅读与写作教学,引导学生把握语篇阅读,串联故事情节,将语言输入与输出、语言的习得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注重提升语言能力、思维品质,进而全面提升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后续写;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颜宝(1979-),男,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TPACK视域下‘微课’在高中英语Task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D/2020/02/345)”。

一、理论概述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立柱架梁的关键之年。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本文以高中英语教师读后续写教学实践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意识。限于篇幅,本研究中的核心素养侧重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读后续写理论是本土理论,最早由学者王初明提出。其理论基础是西方第二语言习得的Input理论和Output理论。读后续写理论不仅与英语语言的学习有关,而且与中国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密切相关。通俗来说,读后续写是让学生先读透文章,再结合对语篇的理解和对原文内涵的把握,用自己的思维深度创作的模式。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写作教学实效性不强。从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来看,阅读后的延续通常演变为学生对词汇、语法等语言元素的被动使用对句子、段落、篇章的单一训练削弱了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现有图式的元认知,甚至有时会出现汉语图式知识的负迁移,导致阅读后的写作质量良莠不齐。二是对“成品”过于重视,对“过程”指导不足。这种教学偏差说明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一次性产品,注重的是对这些产品的纠正和评判,如内容是否走题,有词汇和语法是否准确等,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更不用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思维品质了。

三、“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研究

1.让学生先写简单句,再对句子进行润色扩展,循序渐进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筆者试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句子写作能力。因为读后续写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的语篇,写出上下文符合逻辑的句子,还要写得生动有画面感。即使你抓住了文章主体的方向,未经润色的句子也会使续写显得枯燥无味。如何提高写的能力呢?可以根据呈现的例句,师生共同归纳出续写句子润色的规则。如:“主句+with复合结构”“so+形/副词的倒装结构”“非谓语动词ing/to do/ed作状语”“two adjectives作状语”“三连动”及复合句的使用等,然后进行汉译英练习。如“当看到那只凶恶的狼时,我感到很害怕。”学生可能会写成“At the sight of the ferocious/fierce wolf, I felt very scared.”。教师完善:At the sight of the ferocious/fierce wolf, I felt so scared that my throat tightened and my knees felt weak。笔者给学生的建议是,把每一句话都看成一个短篇故事,有时间、有地点、有情节、有感情。笔者经常和学生开展句子扩容活动。如果学生用错词汇和语法并不批评,笔者鼓励他们根据指导加以改正后继续创作,要求他们尽量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让句子带有情感色彩。渐渐地,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写出较好的句子了。例如:她很害怕,设法生了火。Frightened, she managed to make a fire.(形容词做伴随状语);只有这个时候,她才感觉自己安定下来。Only then did she feel a bit settled.(部分倒装句);盯着火焰,Jane仿佛看见了Tom的笑脸。Staring at the flames, Jane saw Tom's smiling face. (现在分词做状语);Jane太累了,以至于很快入睡。So tired out/worn out/exhausted/ fatigued was Jenny that Jane fell asleep rapidly.(部分倒装句)一个恐惧又疲惫的Jane在篝火前入睡的场景就呈现在读者眼前了,明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2.巧用“契诃夫法则”,串联故事情节。“契诃夫法则”是由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提出的一个写作技巧,亦称为“契诃夫之枪”。书中有句名言,在第一幕出现的枪,在第三幕中必然要发射,否则就没必要提及。如果一部电影是从墙上的一把古董枪的特写镜头开始的,那么它应该在电影结束时起作用。如果枪从头到尾都没发挥作用,就根本不应该出现在镜头上。笔者认为,在故事体裁的“读后续写”中运用契诃夫法则,能够有效地进行情节的串联,以使故事逻辑连贯。

以江苏省2021届高三4月第三次百校联考英语试卷为例,文中先后出现了:An eight-year-old girl's sick brother—The family couldn't afford the operation—Only a miracle could save her brother—The girl bought miracles with the little money from her piggy bank—The doctor said the money was just enough for the operation 等重要信息。通过对前文的剖析,我们可知“The family couldn't afford the operation”是整个故事的起因,需在文章的最后展现一个结果——是否成功地做了手术。“miracle”可以说是人物矛盾产生的导火索,是小女孩的目标,而我们在续写中需去确定结局—小女孩是否成功买到“miracle”。而“The family couldn't afford the operation”“Was Dr. Armstrong willing to help the family?”是小女孩是否成功买到“miracle”的屏障,因此男孩的结局(是否被成功手术)应出现在“miracle”的结局之前。与此同时,我们要思考主人翁Dr. Armstrong应在何时出场?“miracle”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我们可根据契诃夫法则,让这些元素重现并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回路”,构成起承转合,将故事串联起 来:(1)An eight-year-old girl's sick brother →(2)couldn't afford the operation →(3)bought miracles →(4)met a doctor →(3)the doctor sold miracles → (2)successful operation → (1)The boy was saved并主题升华What is a miracle on earth?Paragraph 2: 手术已免费且成功地完成。家人和女孩感谢阿姆斯特朗医生。这个充满感激和开心的家庭最后明白,奇迹是用钱买不来的,当善良、慷慨和充满爱心的陌生人仔细倾听并帮助他人而不要求任何回报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运用“契诃夫法则”可以引起我们对文章情节前呼后应的关注,有助于我们厘清情节的发展方向,促进文章逻辑的连贯性,是“读后续写”的有效策略。

3.理清文章逻辑,推断情节发展,发展思维品质。读后续写是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对思维灵活性、创造性、系统性和批判性都有着良好的效果。只要学生坚持,就能有效地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教师应根据当前的教学方向革新教学观念,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索文章逻辑、推断情节发展方向,积极创新、大胆想象;引导学生精准把握关键词,鼓励学生不断积累。以Unit 10 “Going Home”的读后续写为例,故事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上车后,他们注意到主人公Vingo一言不发地坐在车上的角落里;晚上汽车作短暂停靠时,其中一女孩想与他交谈,却并未得到回应。第二天,在年轻人的坚持下,Vingo与他们坐在一起并谈起了自己的故事。在这个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阅读、思考,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思考主人翁Vingo的性格特点,结合上下文内容,去思考如果到家门口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会遇到什么样的结果,是否能够家庭团圆幸福?引导学生在前文故事的基础上,去思考未来故事发展方向,并鼓励学生续写不同结局,并给出写作原因。随着汽车离家越来越近,Vingo先生的紧张情绪越来越明显。从他停止盯着照片看(stopped staring at the photo),开始表情紧绷(tightening his face),怕自己又一次失望的不自觉动作(as if protecting himself against another disappointment)及情绪描写中,一下子就能给人一种画面感,Vingo先生内心的忐忑不安和期盼回家的心情昭然若揭。此处又为下文满树的黄手帕的出现做好了铺垫,从紧张不安到欢呼雀跃的喜悦,这两种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促进了情节的发展。与此同时,年轻人睁大眼睛望着窗外,期待着看到奇迹,这进一步从侧面烘托了人物紧张的情绪,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使人们更期待看到挂在树上的黄手帕。第二段结束时,Vingo先生看到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他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hold himself tightly把一种既想飞奔回家,又害怕回家的矛盾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主人翁的心理期待来书写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喜悦,从而心理活动刻画更充分,故事更完整,前后呼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

四、写后评价

在每位学生完成阅读和写作后,笔者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几篇代表性文章进行课堂讨论,并要求学生指出其优缺点,如情节是否简洁合理,能否较好地延续原文的思路和语言特点,是否有长句和短句的交替使用,不同句式的灵活表达,是否运用情感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手段,富有多样化的表达,文章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流畅自然,文章的点题是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找出优点和缺点,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鲁娟娟.高考英语之读后续写对教师教学的反拨作用[J].校园英语,2021(13):141-142.

[2]陈惠.实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语篇连贯的策略[J].新教育,2021(5):23-24.

[3]鄭艺萍.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2021(14):241-242.

猜你喜欢

读后续写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