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变电站层次化继电保护跳闸协调机制分析

2021-01-06徐健周宏宇

家园·电力与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协调机制智能变电站

徐健 周宏宇

摘要: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对于智能变电站系统的的研究,为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现在已经进行了层次化保护的研究,这就需要继电保护装置具有较强的性能,需要对继电保护跳闸协调机制进行研究,处理各种情况下的跳闸现象,这样通过有效的协调处理,才会保证系统稳定。为了提高层次化继电保护跳闸的可靠性,本文主要研究了智能变电站层次化继电保护跳闸协调机制,分析跳闸判据,希望对电力相关人员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挑战;协调机制

引言

近年来,为了建设智能电网,提出了由间隔层保护、站域层保护和广域层保护组成的层次化保护的概念。每一层的保护都是相互隔离的,也就是说每一层保护均具备保护判断逻辑,且均具备跳开断路器的能力。为了能满足保护选择性与速动性,层次化保护各层之间的保护跳闸协调机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1 各层继电保护动作时间配合关系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生系统中的故障问题,此时间隔层保护中的主保护就会发挥作用,实现对故障的及时解决,但如果主保护不能发挥作用,那么站域层保护和广域层保护就会共同发挥作用,达到对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效果。其中,站域层保护可以立刻实现保护功能,广域层则需要通过站域层保护的辅助判断逻辑才可实现保护。比较两者发现,广域层保护需要使用广域范围内的通信信息,而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是来自站域层保护,且覆盖区域广、延时相较长。如果主保护失去效果,站域保护会马上根据站域信息中的保护判断完成对故障的切除,之后才由广域层保护完成后备保护的判断以达成对故障的切除。此外,站域层保护和广域层保护都对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有较高要求,如果通信网络发生故障,则需要由间隔层保护的简化后备保护完成一个较长延时后切除故障,实现最终必需切除故障的根本要求。具体来说:从故障开始,0~0.1 s 内间隔层主保护动作切除故障;0.1~2.0 s 内由站域层保护与广域层保护配合动作切除故障;1~5 s 内如果上述保护均为切除故障,则由间隔层保护的简化后备保护来动作切除故障[1]。

2 广域层保护下行决策的辅助判据

广域层保护需要接收广域信息,将众多信息结合以完成故障元件的判别,同时具备较高的容错能力。但是,广域层保护的容错只能实现对上行信息的容错,缺乏针对站域层保护收到的下行信息相对应的容错能力。需按照信息错误的分类,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1信息决策错误

广域层继电保护作为后备保护的一部分,在主保护拒动时具有极其重要的责任。当站域层保护实现广域层保护发出的下行决策信息时,必须经由辅助判据进行判断才能出口,以提升下行决策命令的可靠性。广域层保护发出的下行决策信息方式分为两类:(1)在线路接地距离 II 段保护、相间距离 II 段保护或者零序 III 段保护动作时,如果收到广域层保护所发出的跳闸命令,站域层保护才会出口三相跳闸。(2)如果上述线路保护皆未动作,则需要判断此时线路接地距离 III 段保护、相间距离 III 段保护或者零序 IV 段保护有无动作。以上保护一旦动作,站域层保护会将此刻的故障判据信息上传至广域层保护,广域层保护会再次对其进行判断。如果此时收到广域层保护发出跳闸命令,且线路接地距离 II 段保护、相间距离 III 段保护或者零序 III 段保护未动作,线路接地距离 III 段保护、相间距离 III 段保护或者零序 IV 段保护任何一个动作未返回,则经过一段延时出口三相跳闸。考虑到广域层保护历经了 2 次通信以及决策判断所用时间,广域层保护又需增快后备保护的动作速度,则整定延时时需要整定为小于任一 III 段保护所需动作时间一个时间阶梯[2]。

2.2信息传输错误

目前,所用通信技术较为发达,装置所收误码率相对较低,存在信息传输错误的可能性极小。但是,顾虑广域层保护范围相对较大,误动作带来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当站域层保护接收广域层保护的跳闸命令时,一方面需要依据针对决策错误设置的容错机制,另一方面又应该对传输机制使用一些提高其可靠性的办法,例如命令重复传输机制,针对跳闸命令重复发出多次,仅当在固定时间内的多次结果一致才会采取该命令。此外,可以使用特殊编码模式和校验数据包来保障所接收信息的正确[3]。

3 复杂情况下的跳闸判据

当系统内发生故障,如果存在以几种复杂情况,应根据辅助方案进行判断,以实现对故障元件判断可靠性的提升。(1)站域层保护和广域层保护有多个元件判断;(2)站域层保护和广域层保护元件判断结果不同。当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时,需要站域层保护收集站域信息,根据新判据实现二次判断来完成对故障的真实决策。二次判断的对象相对一次判断没有变化,因此可以直接使用一次判断的部分有用数据。

当环网中支路出現故障时,如果各站之间的通信保持正常,通过各变电站之间的站间通信,根据故障方向的比较判断易得出有效故障元件。但是一旦站间通信发生故障,此时只能使用站内信息,应该根据多种判据进行综合决策[4]。(1)比较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理论上,当系统内故障时,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最大,其余支路的电流相对较小。单电源网络中,将各序电流突变量相互比较,可有效实现对故障元件的判断。(2)比较故障方向。树形网络中,根据故障方向可直接判断故障元件,环网和双回路网络中需要添加额外判据综合判断。(3)比较测量阻抗。离故障点越近,获得的测量阻抗越小。

结语

本文通过对智能变电站层次化继电保护跳闸协调机制进行相关分析,电力相关人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对于继电保护跳闸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而确保智能变电站系统的稳定运行,为社会经济提供稳定的电力能源支撑。

参考文献:

[1]李维.智能变电站层次化继电保护配置优化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9,9(1):41-42.

[2]潘一飞,付强,郭良,等.广域保护条件下电网初始故障的快速定位[J].高技术通讯,2018,28(Z2):997-1001.

[3]胡仁杰,蒋宜军.通信系统中断对电网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的影响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15):26.

[4]张尧,陈福锋,陈实.智能变电站层次化继电保护配置优化的探讨[J].四川电力技术,2017,40(2):66-70.

猜你喜欢

协调机制智能变电站
军民航防相撞之协调工作
110kV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行政调解研究——以交通纠纷为例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探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论我国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协调机制的完善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政府协调研究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二次设备调试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