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陵山区稻田主养黄颡鱼试验

2021-01-06邱齐骏郑应龙周胜福邓翔王鑫张鹏龚守贺颜冬刘栋梁刘佩平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6期

邱齐骏 郑应龙 周胜福 邓翔 王鑫 张鹏 龚守贺 颜冬 刘栋梁 刘佩平

摘要:为充分利用农业农田,扩大黄颡鱼养殖范畴,探索分析丘陵山区稻田主养黄颡鱼的可行性,开展了稻田主养黄颡鱼试验,套养少量鲢鳙鱼。经过5个月的养殖试验,起捕黄颡鱼2909.50公斤,鲢鳙鱼83.50公斤,效益8.2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58,利润约3.04万元,试验效果良好,为广大养殖户在丘陵山区养殖黄颡鱼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黄颡鱼;丘陵山区;稻田养殖

中图分类号:S966.12        文献标识码:B

黄颡鱼作为国内市场重要的水产品,养殖技术已十分成熟。近年来,很多养殖户尝试利用稻田养殖黄颡鱼,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真正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两用”,鱼稻互补共同生长,实现了绿色环保和水产养殖效益同步提高,生态效益更为突出的双赢策略。笔者调查发现,我国丘陵山区农田资源丰富且条件优越与其自身利用率低的矛盾问题十分突出。针对这一矛盾,笔者尝试在丘陵山区人工养殖黄颡鱼,一是使得丘陵山区的农田得以充分利用;二是增加丘陵山区农民就业、促进农民致富;三是缓解市场对黄颡鱼需求的压力;四是丘陵山区本身具有水源和区域优势,远离工业污染区,水质含氧量高,山泉水等优势,获得优质高产黄颡鱼。为此,2020年6月,笔者在南城县和天顺养殖合作社利用丘陵山区的稻田开展了主养黄颡鱼,搭配少量鲢鳙鱼的试验,养殖周期为5个月,持续至2020年11月结束。

1  稻鱼种养流程

1.1  稻田选择与改造

选择土质肥沃、水质清新、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的单晚稻田,并有独立水渠引进无污染的山泉水,水量达到微流水状态。稻田选好后根据养殖要求进行适当改造,进排水口设置防逃设施,同时确保田埂的保水性能。

1.2  鱼苗选择

选择正规的鱼苗场,购买种鱼体质健硕、无病毒源的鱼苗后代,挑选时要选择鱼体干净、鳍条完整、体质健康、黏液丰富、逆水游动能力强的鱼苗。

1.3  水稻品种选择与种植

水稻选择抗病虫害性能强、高产的优良品种晶两优534,作一季中稻种植(生育期为150天)更合适。鱼坑和沟占稻田总面积的8%~10%。插秧时采取宽引密株栽秧法,秧龄30天或秧苗5~6叶移栽,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插基本苗6万以上,在环沟和边缘及田埂处加大栽秧密度,发挥边际效益,提高水稻产量。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当总苗数达到24万左右,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

1.4  试水及鱼苗的放养

在确定放养前,先将少部分鱼苗(10~20尾不等)用网箱放在环沟里试水,观察鱼苗环境适应能力(如成活率、鱼苗活力等),2~3天后若鱼苗无死亡情况且鱼苗活力良好(逆水游动能力强),再进行正式的鱼苗放养,否则就需要重新调水、换水等,并进行二次试水。鱼苗正式放养前须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微浓度浸泡鱼苗10~20分钟),杀灭鱼苗可能携带的外来病毒,再由专业人员轻放入养殖稻田里。具体放养情况详见表1。

2   养殖日常管理

2.1  饵料驯化

鱼苗放入稻田2~3天后,就应对其进行投饵驯化,参考“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将投饵地点设置在稻田背风处,固定地点少量投喂,1周左右可使鱼苗达到集中摄食的目的,形成食场。此外,在饵料投喂点架设遮阳棚,每日投饵2次(6:00和16:00),在投喂1小时后检查残饵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为了使黄颡鱼体色不发生变化或失去原有的色泽,将小杂鱼、虾与人工配合饵料进行搭配投饵,而人工配合饲料的选择应为40%蛋白左右。

2.2  灯具诱食

架设灯具(太阳能灯、白炽灯均可),可在夜间引诱水稻田中的害虫(如蚊虫、飞蛾等)落入水中供鱼摄食。

2.3  合理追肥

施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建议每亩稻田施尿素4~5公斤或过磷酸钙3~6公斤,从而保证水稻产量和水体的浮游生物量。施肥前先排浅田水,将鱼集中到环沟再施肥,待肥料被水道和泥土吸收后再恢复正常水位。

2.4  日常巡田

早晚各巡视1次,主要检查稻田有无漏水,进排水管道是否通畅或损坏,栅栏是否破损,水体颜色变化,水稻生长情况和鱼苗的生长活力。尤其在暴雨天要注意疏通排水口,加固田埂,防止田水过满甚至田埂倒塌。

3  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施用光合細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保持水环境“肥、活、嫩、爽”的稳定状态,具体水质参考指标:透明度≥0.2米,pH 7.5~8.6,氨氮≤0.2 毫克/升,溶解氧≥5毫克/升,亚硝酸盐≤0.02毫克/升。水位高低可根据天气变化适当调整,养殖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生长;养殖中期(夏季气温高时)要加深水位,保证水质稳定;养殖后期要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并适当增加微生物制剂的施用频率。

4  养殖效益分析

2020年11月养殖试验结束,商品鱼收获情况分别见表2和表4。其中,黄颡鱼收获2909.50公斤,每尾平均体重0.05公斤;鲢鳙鱼共收获83.50公斤;饲料系数为1.03。

2020年6月~11月养殖期间的相关投入情况详见表3,具体包括鱼苗费、饲料费、渔药费、人工费、工具材料费等,合计约为5.19万元。

根据收获季节的鱼价算得黄颡鱼、鲢鳙鱼总收入约为8.2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58,利润约为3.04万元。

5  小结

水稻黄颡鱼综合种养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人多地少,发挥水稻综合效益的好举措。试验通过5个月的丘陵山区稻田主养黄颡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说明该模式是当前值得应用和推广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养殖期间应谨慎使用农药,严格把握药物剂量,减少对鱼体的损伤。其次,选用灯光诱虫,不仅可降低饵料成本,还可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基金项目:抚州市财政局和抚州市科学技术局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丘陵山区水稻·黄颡鱼共作生态种养新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科技厅项目20202BBFL63023 。

作者简介:邱齐骏(196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村基层水产增养殖技术推广。E-mail:hmqqj888@163.com

通信作者:刘栋梁(1990-),男,水产师,研究方向:水产育种技术研究与推广。E-mail:hafo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