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瑞金珠坑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1-01-06袁钟池郑兵华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铅锌矿石英品位

袁钟池,郑兵华,罗 亮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 赣州 341000)

珠坑钨多金属矿床位于瑞金市南西方向直距约16km处。矿区勘查工作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初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提交了珠坑矿区胎子岽钨矿点普查评价报告,报告认为胎子岽钨矿体规模小,钨矿资源量有限。2016年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通过野外踏勘、取样化验,发现钨矿体中铜铅锌银等组分含量也较高。2017年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部署了瑞金市珠坑银多金属矿预查项目。目前矿区找矿工作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1 矿区地质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北北东向隆起带南段西坡复合部位[1]、石城-寻乌北北东向深大断裂、云霄—上杭—赣州北西向断裂构造带及会昌环状构造的交汇部位[2]。矿床所处的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3]。

矿区地层组合相对简单,但是构造活动频繁,岩浆火山活动发育,脉岩出露广泛(图1)。

图1 珠坑矿区地质简图

2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已知的矿化类型主要有岩筒内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铅锌矿化和岩筒外石英脉型钨银铜铅锌矿化。共圈出7个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铅锌矿(化)体,2个石英脉型钨银铜铅锌矿(化)体。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铅锌矿(化)体为八十年代初及之前所发现(图2)。

图2 矿体分布平面图

2.1 矿(化)体地质特征

2.1.1 岩筒内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铅锌矿(化)体

矿体沿角砾岩筒内接触带分布,大致可分为南北两个矿带;北带包括Ⅰ、Ⅱ、Ⅲ、Ⅳ号矿体;南部包括Ⅴ、Ⅵ、Ⅶ号矿体。具体矿体特征如下:

Ⅰ号矿体:近东西向分布于隐爆角砾岩筒的北部边缘,呈脉状,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具膨大、缩小变化特征,近于直立。走向延长140m,最大水平厚度23.50m,平均水平厚度7.29m,倾向延深60m,WO3平均品位1.054%。

Ⅱ号矿体:呈近东西向分布于隐爆角砾岩筒的北部边缘,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具膨大、缩小变化特征,近于直立。走向延长48m,最大水平厚度7.70m,平均水平厚度6.00m,WO3平均品位0.108%。

Ⅲ号矿体:呈北东东分布于隐爆角砾岩筒的西部边缘,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具膨大、缩小变化特征,大致倾向南东,倾角85°。走向延长73m,最大水平厚度2.70m,平均水平厚度1.15m,WO3平均品位0.118%。

Ⅳ号矿体:呈近东西向分布于隐爆角砾岩筒的东部边缘,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具膨大、缩小变化特征,近于直立。走向延长38m,最大水平厚度6.00m,平均水平厚度3.00m, WO3平均品位0.152%。

Ⅴ号矿体呈北东东向分布于隐爆角砾岩筒的西南部,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具膨大、缩小变化特征,近于直立。走向延长62m,最大水平厚度1.00m,平均水平厚度0.81m,WO3平均品位0.102%。

Ⅵ号矿体呈北西西向分布于隐爆角砾岩筒的西南部,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具膨大、缩小变化特征,近于直立。走向延长42m,最大水平厚度3.00m,平均水平厚度1.50m,WO3平均品位0.080%。

Ⅶ号矿体呈北西西向分布于隐爆角砾岩筒的西南边缘,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具膨大、缩小、分支等变化特征,倾向南西,倾角70°~80°。走向延长120m,最大水平厚度8.00m,平均水平厚度5.26m,WO3平均品位0.212%。

2.1.2 岩筒外石英脉型钨银铜铅锌矿(化)体

已发现V1和V2共2个矿体。主要分布于隐爆角砾岩筒的北侧外带,矿体走向为北东向,近平行产出,矿体倾向南东,倾角较陡(70°~80°),矿(化)体与隐爆角砾岩筒接合部位,脉(矿)体震碎明显。说明银钨铜铅锌矿(化)体成矿时期略早于隐爆期。各矿(化)体特征如下:

V1矿体:主要由老窿PD410控制,控制长度约60m。脉幅约3.00m,脉壁较为平直,矿体走向北东向(45°~50°),倾向南东,倾角63°,与隐爆角砾岩筒汇合部位可见明显的震碎、反倾现象,倾角85°,WO3品位0.138%。

V2矿体:为石英脉型银钨多金属矿体。主要由钻孔ZK0-1和剥土BT1控制,控制长度为200m。脉幅约0.28m~2.34m,脉体略有波状弯曲,矿体走向北东向(45°~60°)倾向南东,倾角60°~70°,与隐爆角砾岩筒汇合部位略有震碎。V2矿体银钨铜铅锌矿化较强,WO3品位0.298%、Ag品位168.5g/t、Cu品位0.244%、Pb品位0.896%、Zn品位0.451%。

2.2 矿石矿物组分

石英脉型矿石矿物有黑钨矿、银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大多呈块状、星散浸染状和细脉状分布。脉石矿物由石英、长石、方解石、绿泥石、白云母等组成。

隐爆角砾岩型矿石矿物有黑钨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毒砂等,大多呈星散浸染状、细脉状和小团块状分布。脉石矿物由石英、长石、萤石、叶腊石、绿泥石、白云母、方解石等组成。

2.3 矿石结构构造

石英脉型矿石的主要结构有自形、半自形及它形晶粒结构和交代结构。主要的矿石构造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

隐爆角砾岩型矿石的结构主要有交代结构、自形、半自形及它形晶粒结构。主要的矿石构造为条带状、角砾状、脉状、块状、晶洞、梳状、微细脉浸染状构造。

2.4 近矿围岩蚀变

石英脉型与隐爆角砾岩型近矿围岩蚀变基本相似,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次为绿泥石化、高岭石化、碳酸岩化和叶腊石化。

3 找矿方向与成矿部位探讨

3.1 找矿方向

矿区菱形断裂构架体系和火山-次火山(隐爆)构造极为醒目,目前已知的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主要为近东西向的隐爆角砾岩筒构造和北东向断裂构造。隐爆角砾岩筒构造规模较大,是矿区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的导矿容矿构造。北东向断裂构造在地表及浅部大多表现为走向延长短小但可追踪、发育密集的北东向小裂隙,往深部断裂明显变长变宽并充填黑钨、铜铅锌银矿化石英脉,在今后勘查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因此,现阶段认为,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是矿区的主要找矿方向。

3.2 成矿部位探讨

图3 U形隐伏矿体示意图

现有成果反映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主要分布于浅表(岩筒顶盖),倾向延深较浅,矿体规模小,笔者分析认为有二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岩筒顶盖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上部矿体也被剥蚀掉了;二是矿体在岩筒的生成部位决定了矿体的规模。矿区岩筒在横向上是中部开阔,往东西两端收敛,在纵向上是倾向南往深部延深的。笔者认为岩筒东西两端是收敛的U形储矿空间,由于岩筒围岩岩性主要是粉砂质板岩和硅质板岩,岩石致密坚硬,在成矿过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屏闭并且富集矿液的作用,推测在岩筒长轴方向的东西两端可能存在U形隐伏矿体(图3)。

4 结论

(1)隐爆角砾岩筒是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的导矿容矿构造,石英脉型矿体形成于北东向断裂带中,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是矿区的主要找矿方向。

(2)北东向断裂构造与隐爆角砾岩筒的接合部位存在石英脉型与隐爆角砾岩型矿化叠加现象,是矿区钨多金属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3)岩筒长轴方向的东西两端具备U形储矿的有利条件,指出在岩筒东西两端可能存在U形隐伏矿体。

猜你喜欢

铅锌矿石英品位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某银铅锌矿下向进路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我国石英与长石浮选分离的研究进展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提升阅读品位 培养阅读素养 阅读使人充实 坚持成就梦想
浅谈云南铅锌矿的基本特征及找矿前景
新型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研制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巧家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