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斜向分割线在现代旗袍结构中的应用

2021-01-05李雨虹

纺织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衣身分割线斜向

李雨虹, 李 杨, 吴 晶

(四川大学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4)

旗袍的造型特点在中国服饰中独树一帜,但常规的结构线设计必然会导致旗袍款式单一,无法满足日趋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本文对旗袍结构线进行创新,将胸腰省转换为斜向分割线。该分割线既有装饰性又有功能性,延续旗袍优雅简洁风格的同时,增加款式变化。

目前,关于旗袍设计的研究多集中于图案应用和结构合体度[1],缺乏旗袍结构线设计的研究。研究人员对斜向分割线的研究包括女裙应用模型[2]、直裁省道转化为斜向省道的算法[3]以及分割线设计对裙长的影响[4],但未对旗袍这类贴体裙装进行理论或实践研究,此外,也没有针对贴体裙的斜向分割线进行结构优化研究。虽然修身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难度较大,但其设计规律、结构原理、工艺方法同样适用于难度相对较小的适体型和宽松型女装[5]。

本文对无袖修身旗袍加入斜向分割线进行研究,为实现旗袍贴合扁平身材的要求,根据旗袍的结构设计特点,对已有的斜裁模型进行调整,得出不同于斜裁模型的分割线规划方式。以分割线的省量分配和裁剪丝向为变量,设置4种可相互对比的方案,并制作完成。通过实验验证其可操作性,根据结果分析各方案的优劣,总结其适用情况,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作准备。

1 曲线美与斜裁

大多数女性的身体呈现沙漏状。20世纪20年代,人们受当时社会风气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提倡曲线美[6]。此后,旗袍增加胸腰省、腋下省、后腰省和肩省以追随潮流[7]。时至今日,优美曲线的展示仍占据主流审美。腰臀起伏较小的黄种人若要展示曲线美,更需要服装通过省道、分割线、褶皱等造型方法修饰身形[8]。

有研究称无论分割线的方向如何,当其数量和位置合适时便可塑造出沙漏的造型[9],为本文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旗袍结合多条平行的斜向分割线,在视觉上呈现上升螺旋状,使穿着者更显挺拔,同时,分割线包含省道作用,多条分割线的组合可共同实现旗袍胸腰部位的沙漏造型。

我国传统的斜裁是将直裁纸样沿着面料斜向裁剪,如春秋战国时的深衣、中原地区的肚兜均使用此方法[10]。法国设计师Madeleine Vionnet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将斜丝作为服装的悬垂方向,从而增加裙摆的悬垂感[11]。2004 年,由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的教授Gladys Maria Baker将创意斜裁方法传至中国[12],即通过斜向制版将省道转移进分割线,在排料时分割线沿经纱方向裁剪。缝合为成衣时,呈现出近似斜裁的效果。本文的斜裁模型来源于这种创意斜裁方法。

2 实验过程

2.1 实验准备

2.1.1 款式设计

为凸显旗袍设计特色,实验款式包括旗袍应有的特殊化细节,分别为:较有代表性的上海领,在设计上与斜向分割线相互呼应的斜襟,可避免做工差异对实验效果产生影响的无袖款式,以及最具旗袍特色的侧缝处开衩。

本文使用这款上海领、斜襟、无袖且下摆开叉的中长旗袍作为实验对象,与螺旋斜向分割线结合进行结构创新设计与实验。4组设计方案均使用该款式,避免款式不同造成的结果差异。

2.1.2 基础版型确定

参考文献[13-14]进行纸样设计,成衣尺寸规格为160/84 A,胸围87 cm,背长39.5 cm,裙长115 cm,腰围79 cm,臀围94 cm,臀高19 cm。补正过程中保证衣身的各条结构线与人台的各条结构线重合。经人台试穿样衣和补正,确定本文样衣的基础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基础旗袍结构图Fig.1 Basic cheongsam structure drawing.(a) Back piece; (b) Front piece

2.1.3 分割线设计

本文仅对分割线均匀分布且方向为45°的情况进行讨论。由于分割线通过或靠近身体凸起与凹陷部位,将利于调整型结构组的省量分配优化,因此,本文通过选定分割线的设计范围,在其中不断尝试等量分布的方式,最终确定既经过特殊点位,可解决省量,同时数量最少的分割线规划方案。该方案既能得到有效的分割线结构设计,也能避免缝制难度过高造成的实验误差。

规划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基础旗袍结构的前片和后片分别进行左右对称,得到完整的前后衣片;随后,将2片旗袍基础结构后片和1片旗袍基础结构前片按照“后片—前片—后片”的顺序排列,并以腰围线为基准,令三者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再沿着胸围线、腰围线和臀围线绘制辅助线,为后续的省尖点设置提供参考;最后,分别通过2个后片的右侧腰省尖点,作2条45°右上方向的平行斜线,以此来确定分割线分布的范围。其中,左右后片只有在两平行线之间的为有效区域,共同组成1个后片,如左后片斜线以上部分的斜线规划在右后片上;同理,右后片的斜线以下部分为无效区域,如图2所示。

图2 分割线规划图Fig.2 Split line plan

通过在选定区域内尝试多种不同数量的分割线规划方案,最终确定在该范围内做5条斜向分割线。该设计能同时符合分割线分布均匀、分割线经过或靠近身体凸起与凹陷点以及衣片数量最少3个要求,如图3所示。

图3 斜向分割线旗袍款式图Fig.3 Cheongsam pattern chart with oblique split line

2.1.4 实验器材

为减少实验误差,本文实验的4件样衣均使用同一厚度白坯布,以避免面料不同造成差异;制作过程中使用同一CAD打印机和缝纫机,并由同一实验人员进行所有操作,避免机器和操作造成的差异;实验参照对象均使用红帮-84人台,其中人台胸围84 cm,腰围66 cm,臀围90 cm,以避免不同批次人台之间的细微尺寸差异。

2.2 实验方案

尽管可从整体角度将女性躯干部位视为沙漏,通过对每条分割线在腰部位置设置省量来实现整体的收腰效果,但为了保证旗袍符合亚洲人的扁平身材,分割线的设计需要尽量通过或靠近身体凸起与凹陷部位,并依据所在位置设置恰当的省量,实现旗袍的贴体性。本文对已有的斜裁模型进行调整。

设运用已有的斜裁模型制版的2组为结构方面的对照组A,调整后的2组为结构方面的实验组B。再依据裁片方式的不同,增为A-1组、B-1组、A-2组、B-2组4种应用方案,1表示结构图纵向为经纱方向,2表示结构图45°方向为经纱方向,即A-1组依照斜裁模型制版,结构图纵向为经纱方向; B-1组根据旗袍基础结构对斜裁的模型进行调整,纱向同A-1组;A-2组依照斜裁模型制版,结构图45°为经纱方向;B-2组根据旗袍基础结构对斜裁的模型进行调整,纱向同A-2组。

2.2.1 对照组

A-1组和A-2组的结构图依照斜裁模型制版,基础版型前片的2个胸省通过旋转,转移到距离胸高点最近的斜向分割线,并根据上文进行分割线规划设计,左后片斜线以上部分和右后片的斜线以下部分为无效区域;随后,通过省量分配计算,得出每条分割线所含省量,由基础版型的尺寸表可知,腰臀差为15 cm,经计算均分于每条分割线的省量约2.5 cm,直接用于省量绘制,不再使用其他计算处理转化;最后,从分割线出发沿腰围线水平左右增至目标省量。

由于通过直线形省道实现的造型不够贴服人体,不符合人体自然形态,为使旗袍外观更加圆顺,更符合女性的凹凸造型,本文实验中功能分割线均为弧形,如图4所示。

图4 斜裁模型旗袍结构图Fig.4 Cheongsam structure diagram of oblique cut model

2.2.2 实验组

B-1组和B-2组样衣的结构是基于身型扁平的特点,并根据旗袍基础结构对斜裁的模型进行调整的结构设计,如图5所示。

图5 调整型旗袍结构图Fig.5 Adjusted cheongsam structure diagram

基础版型前片2个胸省通过旋转,直接转移进距离胸高点最近的斜向分割线中,省量不进行计算。腰部省量则通过计算转换,将基础版型的前后腰省量重新分配进斜向分割线中。计算方法是将基础版型的省道量乘以1/sinX(X为分割线与水平线夹角,见图5)得到调整型的省量,其中本文研究中X=45°。计算后,沿腰围线将从左至右的基础版型腰省量,依次添加至临近的斜向分割线中。各分割线的省量从分割线出发水平向左右均匀增加。

由于基础型旗袍结构的前后片侧缝线处不能无缝拼合,不能使用斜裁原型的方式进行常规划分,针对侧缝处的收缩量,本文研究的处理方法是暂时忽略这个空隙,先做斜向为45°的拟分割线,将空隙量转移至分割线,其中转移的计算方法同上。而腋下部位省道量较大,且缝隙左右相对应的2条斜向分割线上均有一定省量,因此,可通过拼合缝隙左右相对应的前后两片来转移省量,实现收腰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除了腰省省量分配的不同,还有省道起止点的调整变化。由于基础性旗袍的省尖点被调整过,因此在重新分配省道时,应当先还原胸高点的实际位置再进行省道转移。转移后的省尖点沿省道方向即斜向分割线的45 °方向向后退2 cm,以更好地塑造胸腰臀部位的曲面造型。

此外,因侧缝处缝隙和省道转移,前后片的分割线在侧缝处易出现错位,须分别量取前后片的分割线位置,比较二者后确定新的点位,一般是取二者之间的中点。然后,依据分割线与侧缝线的交点,对每条分割线的走向稍作修改,使前后片缝合后,分割线能够在视觉上连接圆顺。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按照实验设计完成样衣制作,如图6所示。检查样本整体造型,确定符合研究样本的要求。依据收省效果、分割线流畅度以及分布状况和服装整体轮廓造型对4组样品进行评估。

图6 实验结果对比图Fig.6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1组弹性较好,衣身舒展平服,整体流畅,有较大的空余量,胸部和腰部不服贴,分割线分布均匀,侧缝前移,裙身有轻微旋转问题,排料时要求布料幅宽较宽。

B-1组弹性较好,衣身贴合人台,整体曲线变化更加明显,腰部较为贴合,腹部出现少量堆积,分割线分布均匀,侧缝前移,裙身有旋转问题,排料时要求布料幅宽较宽。

A-2组没有弹性,结构稳定,整体流畅,有较大的空余量,胸部和腰部不服贴,分割线分布均匀,同时,侧缝前移,裙身有轻微旋转问题,排料沿经向方向,对面料幅宽没有过多要求。

B-2组没有弹性,结构稳定,整体流畅感较差,凹凸变化最明显,腰部较为贴合,腹部出现大量堆积,分割线分布不均匀,侧缝前移,裙身出现明显的旋转问题,排料沿经向方向,对面料幅宽没有过多要求。

综上所述,斜裁原型A-1组和A-2组的结构设计过程简单,成本较低,适合成衣生产;服装离体较多,适合较多身材有细微差异的人穿着。而调整型B-1组和B-2组的结构设计过程繁琐复杂,尺寸细化,成本稍高,更适合定制。

A-1组和B-1组的裁剪方式,将面料丝向的特性发挥出来,提高了对面料幅宽的要求。如果布料幅宽无法达到3个衣身宽,只能在设计中添加其他分割线,难以实现该设计。而A-2组和B-2组的裁剪方式,衣身没有弹性,结构稳定,不易在缝制和穿着过程中发生变形,且更好地解决了面料供应的问题,适合大规模生产与制作。

此外,当衣片的布边是45°斜丝时,即A-1组和B-1组的裁剪情况,衣身弹性较好,这不仅体现在衣身整体舒展,还体现在可弥补余量的堆积问题,如B-1组的余量堆积感较B-2组并不强。余量的堆积可能是由于旋转,使本应凸起在臀部侧面的量转移并堆积至腹部,进而影响整体效果。而旋转问题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结构设计或缝制过程中的不当操作造成的。

3 结 论

调整型结构的旗袍更加贴合腰部,但整体效果因旋转问题还未达到理想水平。结构图纵向为经纱方向时,衣身舒展,但成本较高;结构图45°为经纱方向时,衣身结构稳定,成本较低。通过对实验进行整体分析,总结出斜向分割线应用于旗袍的设计规律如下。

1)为保证分割线数量与分布密度不影响服装牢固度,且旗袍的缝制难度适当,适合于成衣生产,分割线数量应适宜。若将分割线设计为不均匀分布,更易解决分割线的省量分配问题。

2)功能性分割线只有经过省道或省尖点附近才可转移省量,省转移省道前还应先对省尖点进行判断和修正。装饰性质分割线则无以上要求。

3)分割线所在的丝向可选择其他任意角度,应根据所需效果和布料幅宽进行选择。分割线在45°斜丝时,服装弹性最好,但要求布料幅宽较宽且浪费严重,分割线在经纱方向时,服装整体结构最稳定,不易变形,对幅宽没有过高要求,取其中任意角度,可适当平衡二者。

4)为贴合人体,可对分割线的走向做局部调整,直线变弧线或弧线变直线,不影响整体效果。本文研究分割线以直线和弧线的结合为主。通过结构图和成衣的对比,可直观看出结构图中的直线在服装上未必呈现直线,同样,成衣的直线效果在结构图上可能不是直线。

5)省道中如果有弧线与直线的结合,其过渡要尽可能圆顺,制作出的服装才会更流畅。

通过旗袍制作,发现裙身出现旋转问题,后续研究可对裙身旋转的原因、转动角度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地分析。此外,还可对衣片数、斜向分割线倾斜角度、斜向分割线位置等因素对成衣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设计方面仍可继续深入,对分割线的线形进行设计转化,将直线变为折线、曲线、波浪线等,并研究曲线曲率和折线角度对服装造型的影响。

猜你喜欢

衣身分割线斜向
女装分割线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女装连身型翻驳领的纸样设计研究
椰子树为什么斜向海边成长?
女西装翻驳领造型与衣身的结构关系研究
分割线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运用思路探析
新文化原型衣身浮余量消除与衣身平衡
为什么椰子树斜向海边生长
分割线设计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按要求移硬币
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