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2021-01-05胡秋霞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13期
关键词:辅酶菌素病鸡

胡秋霞

(长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长葛 461500)

近两年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可以说是“人气指数”很高的传染病。该病在中国2011年肉鸡零星发生,但很快就流行,到2013年蛋鸡开始零星发生,但传播比较慢,直到2014年才开始流行,截至目前,其流行和传播速度仍然呈现上升的势头,是为数不多的流行时间较长的疾病。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鸡滑液囊支原体(MS)引起幼龄鸡的一种传染病,又称鸡传染性滑膜炎,其特征是龙骨囊肿、关节及脚垫肿大、滑液囊及肌腱发炎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肉鸡2~10周龄易感,以3~6周龄最易感;蛋鸡易感日龄为3~20周龄,以6~10周龄最易感;骨骼发育最快的阶段就是滑液囊支原体最易感的时期。成年鸡多是慢性或者是隐性感染,蛋鸡易引起产蛋率下降;对于商品肉鸡、育成鸡和种鸡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育成鸡个体和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没有产蛋高峰或者是高峰期延迟;种鸡出现死胚,孵化率下降,弱雏增加,感染后病程比较长,所以鸡群一旦发病,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导致在鸡群中长期蔓延,饲料利用率低、生长发育迟缓、淘汰率增高,产蛋率下降,此时更容易发生混合感染,加重病情,导致死亡率增高,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近年来实践,将一鸡场感染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流行病学调查

2020年4月中旬,长葛市一养殖户李某饲养了8000多只海兰褐蛋鸡,40多日龄开始发病,当时情况不严重,没有引起养殖户的重视。期间按本场原来正常的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新城疫免疫,随后出现零星死亡,之后陆续增多到几十只,鸡群感染率逐步增高,自行投药氟苯尼考,不见好转。现场调查发现鸡舍内粪污处理不及时,场内环境较差,且场区无生物安全措施,人员进出鸡舍没有消毒措施。病死鸡堆在鸡舍门口,没有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 临床表现

病鸡俯卧在料槽旁,缩头闭眼,羽毛粗乱,食欲减少,逐渐消瘦,生长迟缓,行走困难,跛行,排绿色粪便;有的鸡只鸡冠苍白,萎缩,出现零星死亡;有的病鸡步态呈“八字”或呈“踩高跷状”,严重者不能站立。病鸡跗关节肿胀变粗,出现一个或多个水泡,有热感和波动感,严重者趾关节也肿大变形,部分病鸡龙骨外侧皮肤手感皮下组织增厚、肿胀,个别鸡呼吸困难。

3 病理变化

剖检刚发病的鸡,发现胸部肌肉消瘦,龙骨滑液囊存在大水泡,胸部龙骨滑液囊内有淡黄色清亮的胶冻样黏液。在关节、腱鞘呈明显的肿胀,关节周围的腱鞘和肌肉之间都存在浅黄色的渗出液。又剖检了几只病程稍长的病死鸡,胸部龙骨滑液囊内有混浊黏稠的乳酪样黄白色渗出物。关节周围肌腱之间有黄白色乳酪样分泌物,严重者在跗关节皮下有橙色干酪样物。切开病鸡脚垫肿胀部位流出黏稠的浅粉红色渗出物。其他内脏器官未见明显异常。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为鸡滑液囊支原体病。

4 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应与葡萄球菌病、病毒性关节炎相区别。感染这几种病的鸡从外观体表症状上看,都会出现相似的运动障碍,腿部关节和脚掌肿胀,跛行,甚至瘫痪病症。但各种病均有其特征性病变,诊断时应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综合分析,加以区别,防止误诊。

4.1 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鉴别

感染葡萄球菌的病鸡上下眼睑肿胀,闭眼,有脓性分泌物粘连,眼结膜红肿,以跗关节和趾关节为主,肿胀部位发红发热明显,皮下多出现胶冻样、血样渗出物,局部紫红或黑紫,破溃后形成痂皮或坏死灶,多有跖瘤。部分患鸡体表有溃烂,呈紫色,辅助问诊,多有外伤史,如更换笼具,刺种免疫、断喙等。而无胸骨处的病变。

4.2 与病毒性关节炎病的鉴别

鸡病毒性关节炎主要感染肉鸡,多从4周龄开始发病,以后陆续不断。病鸡可发生腓肌腱断裂而跛行甚至瘫痪,跗关节和跖关节腔内有淡黄或淡红色渗出液,关节滑膜有出血点。但无死亡,而且精神、食欲等全身症状不明显。

通过以上和两种类似病症的临床剖检变化的鉴别诊断,进一步诊断为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但确诊还需要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

5 实验室诊断

5.1 病原菌分离鉴定

5.1.1 病料采集

采用棉拭子无菌采集病死鸡跗关节内容物,置于灭菌试管内,用于病原菌分离培养。

5.1.2 病原菌分离培养

将病死鸡关节内容物接种于MS液体培养基,置于37℃恒温振荡培养箱内培养,至培养,基颜色呈橘黄色时收获菌液,用0.22μm滤膜过滤,取滤液接种MS液体培养基进行传代培养,收取第2代菌液用于病原菌的鉴定。

5.1.3 病原菌鉴定

一是菌体形态鉴定:将分离培养菌液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后镜检,观察菌体呈蓝色球形菌。二是菌体培养特征观察:取分离培养菌液0.1ml,分别接种含辅酶Ⅰ和不含辅酶Ⅰ的MS固体培养基,在5%的CO2培养箱中37℃恒温培养4d,显微镜下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分离菌在含辅酶Ⅰ的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h,培养基变浑浊,颜色由红色变为橘黄色;在不含辅酶Ⅰ的MS液体培养基中不生长,培养48h后培养基状态和颜色不变。分离菌在含辅酶Ⅰ的MS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培养3d后在低倍镜下可见典型的“煎蛋样”菌落;在不含辅酶Ⅰ的MS固体培养基中不生长。

5.2 快速血清凝集试验(RSA)

采集病鸡的血液,分离血清,室温条件下,加25μl血清于玻板上,再加入25μl的MS染色抗原,用加样枪头将其混合,轻轻摇动使之充分反应。经过2~3min后观察到背景清亮的明显染色抗原凝集颗粒,呈现阳性反应。

5.3 病原菌药敏试验

取分离培养菌液均匀涂布接种于MS固体培养基表面,将含恩诺沙星、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氟苯尼考、土霉素的药敏纸片放置于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测量药敏纸片周围菌落抑菌圈直径如下:恩诺沙星为21mm、泰乐菌素为27mm、泰妙菌素为24mm、强力霉素为20mm、氟苯尼考为15mm、土霉素为13mm,抑菌圈直径在20mm以上为敏感,20mm以下为敏感性较差。分离菌对恩诺沙星、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强力霉素等药物敏感性较好,对氟苯尼考、土霉素等药物敏感性较差。

6 治疗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控制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重要措施。调整、控制鸡群饲养密度,做好温湿度控制,保持鸡舍良好的通风同时要避免鸡群受凉,减少应激反应或叠加应激反应,勤出污粪,保证鸡舍无刺激性气体。同时加强鸡舍消毒工作,选择对支原体有效的消毒药,如:安灭净(戊二醛苯扎溴安溶液),每周至少一次带鸡消毒。防止环境污染,使疾病垂直传播感染降到最低限度。

6.2 淘汰病情严重的鸡只

病程长的病鸡,难治愈,治疗价值不大,要进行淘汰,并且及时把死淘鸡只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6.3 根据本场药敏试验结果科学防控

根据本场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药物泰乐菌素配合强力霉素用于发病鸡场的临床治疗,同时配合保肝药物,连续用药7~10d,鸡群大都恢复正常。间隔7~15d后,再次用药7d,用于巩固治疗,随后回访养殖户,此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7 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7.1 种源净化是根本

种鸡场应进行支原体净化,控制垂直传播。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做好鸡场的卫生消毒,生产隔离和人员的进出等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控制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生。产前用平板凝集试验检查并淘汰阳性鸡。检测为阳性或发生过该病的种鸡不能留种。

7.2 引进雏鸡要品优体健

从无鸡滑液囊支原体净化示范鸡场引进种蛋或雏鸡,挑选品质好的鸡苗,从源头上去除因垂直传播感染该病的可能性。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

7.3 选用高效冻干苗免疫接种

养殖中建议使用进口冻干苗免疫接种,以预防该病的发生。要在鸡群感染鸡滑液囊支原体之前免疫接种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7.4 鸡败血型霉形体病防控是关键

控制该病的前提是防止鸡败血型霉形体的发生。如鸡败血型霉形体病控制不到位,防控该病就无法谈起,所以只有控制好败血型霉形体后才可以控制该病。

7.5 用优质全价饲料

提高鸡群的饲料品质,使营养更全面。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和Vc,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7.6 定期药物净化鸡群

可有效减少滑液囊支原体的水平传播,在开产前对鸡群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猜你喜欢

辅酶菌素病鸡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颅内感染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致皮肤色素沉着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检测中生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呼吸道病治疗注意事项
鸡病毒性产蛋降低症的药物治疗效果
吃辅酶Q10有禁忌
吃辅酶Q10有禁忌
印度用超强抗生素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