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好畜牧产业棋 奏响兴牧富民曲

2021-01-05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13期
关键词:汝州市畜牧业畜牧

汝州市是全国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试点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近年来,汝州市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以创建全国畜牧强县为目标,以做大畜牧总量、做强畜牧产业为发展方向,把强市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坚持龙头带动,砥砺奋进,克难攻坚,全市畜牧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汝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在畜牧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构建全方位技术支撑体系为引领,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紧紧围绕良种繁育、技术推广、饲草饲料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情况

2018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以来,汝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作为独立的法人事业单位,除保留原有的人员编制外,原来的各项岗位职责也予以保留,各乡镇办事处的农业服务中心畜牧人员依然承担乡镇的畜牧技术推广职责。近年来汝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依托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指导汝州市畜牧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农村科技网络书屋及农技推广APP的学习,对汝州市贫困乡镇的贫困养殖户进行了养殖技术培训,培育科技示范主体15个,建设生猪科技示范基地1个,邀请生猪养殖专家对汝州市的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主体以及科技示范基地进行培训指导,县乡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完善。

2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及成效

2.1 招大商、招龙头让畜牧业插上腾飞翅膀

汝州市坚持“龙头带动、品牌培育”高质量发展理念,引进了牧原股份、新希望、天康生物、禾丰牧业等多家国内畜牧业龙头企业投资建厂。同时,还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积极培育本土畜牧企业做大做强。汝州市抢抓恢复生猪生产政策机遇,成立机构,出台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打好“软”基础,引来“硬核”畜牧企业纷纷入驻布局发展。截至目前,汝州市先后与牧原股份、新希望六和、天康生物、禾丰牧业等多家国内畜牧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全面开工建设,累计投资额达132.9亿元。2020年,汝州牧原农牧年出栏280万头生猪养殖综合体项目、牧原集团年出栏210万头生猪养殖体系一期项目、新希望六和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天康生物年出栏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等7个项目已基本建成投产。

汝州市积极培育本土畜牧企业做大做强,在政策、技术、资金上给予支持。河南华扬农牧有限公司是中丹合作的河南最大的丹系种猪培育基地,今年以来,华扬农牧投资3亿多元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预计2021年出栏生猪将突破30万头。除华扬农牧外,还有汇捷集团、金汇牧业等生猪养殖企业,中王生态农牧、双峰牧业等蛋鸡养殖企业,瑞亚农牧、亿鑫源等奶牛养殖企业,坤元农牧、仟民合等湖羊养殖企业,启航农牧、丰润盛农牧等肉牛养殖企业,金顺兔业等肉兔养殖企业,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了汝州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2 全方位服务解决畜牧发展难题

为服务好项目建设,汝州市在借鉴以往服务项目经验基础上,结合畜牧项目特点,建立了项目审批服务机制,组织畜牧、发改、环保、水利、电业、交通、林业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召开项目建设专题协调会,在项目选址、水资源论证、项目立项、环评办理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加快推进项目手续办理。成立畜牧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畜牧产业服务专班,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和首席服务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定期谋划,统一畜牧产业发展思路,推动项目建设。建立项目推进周例会制度,每周召集畜牧、水利、电业、相关乡镇街道等职能部门以及企业负责人,召开碰头交流会议,通报项目进度,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疫情期间,为解决养殖企业发展困境,克服重重困难,为全市养殖企业办理50余张汝州市通行证、190余张平顶山市通行证、6张河南省通行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养殖企业生产需求。

2.3 数字赋能养殖业,增添区域经济活力

围绕现代化养殖体系建设,推动建成3个智慧化养猪场。启动河南省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以“猪联网”为核心,数字化养猪网络、线上化交易系统、便捷化金融资源和一站式到场服务的“数据+交易+金融+服务”综合平台。

2.4 大力发展畜禽种业

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支持畜禽研发中心建设,开展联合育种,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落实完善现有良种补贴项目建设、肉牛基础母牛扩群补贴等扶持畜禽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设现代种业建设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开展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品种选育和优良品种推广,扶持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培育种业名优品牌。优化种业企业发展环境,在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引进国内一流育种企业和育种专家,通过定向投资和柔性引才,启动建设国家级、省级核心畜禽育种基地,通过种畜禽高质量发展带动汝州市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2.5 探索“草代粮”发展模式

积极探索与开发利用巨菌草“绿洲一号”、籽粒苋等饲草资源。推进饲草料种植、加工、流通、配送体系建设。加快生物饲料应用,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2.6 举办生态畜牧业发展专家论坛

分别邀请河南科技学院的养蜂专家、河南养羊协会的专家、丹麦生猪育种专家及肉牛养殖专家对全市的规模养殖场(户)进行了线上线下培训,为汝州市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 存在困难及问题

随着汝州市惠农项目的实施与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有效地提高了良种覆盖率,改善了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3.1 科技信息服务滞后

乡、村两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畜牧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较小,从而影响了畜牧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2 畜牧技术推广投入资金不足

畜牧科技推广投资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严重受阻。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没有下拨畜牧技术推广专用经费,对畜牧产业的发展投资“注血”不足。

3.3 畜牧技术推广站及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推广站编制6人,目前在岗4人,不能满足目前推广站所承担的种畜禽审批执法、项目实施及畜牧新技术推广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当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随着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所属事业单位农、林、水、机等也相应进行了整合,每个乡镇设立了农业服务中心、综合站或农办,成为基层政府一个部门,人员编制压缩,一人身兼数职,乡镇畜牧技术推广力量明显不足。

4 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实施好品种登记、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粮改饲、豫西脂尾羊、生猪良补等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畜牧业发展。配合农广校,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青贮月”宣传活动,大力发展牛羊等节粮型畜牧业,加速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根据新冠疫情防控需要,举办“互联网+畜牧”培训班,加速畜牧新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提高推广效果。继续办好汝州生态畜牧专家讲坛,对接院士专家和行业协会,积极争取举办2021年猪业发展院士论坛、青年博士论坛等全国性论坛活动。加大对全市种畜禽企业的监督管理,开展种畜禽专项整治活动。

5 意见建议

5.1 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

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养殖基地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

5.2 深化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着力提高人员素质,创新服务机制,增强服务能力,使其肩负起畜牧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服务任务。

5.3 建立现代化的品种繁育及推广体系

优良畜禽品种是现代化畜禽养殖的关键,建立现代化的品种繁育推广体系是优良畜禽供应的保障。现代化的品种繁育推广体系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引进、繁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5.4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及时引进畜牧业新成果、新技术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快技术推广,努力提高畜牧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

5.5 强化技能培训,破解农户饲养技术跟不上的难题

充分利用农民干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资源,建立培训基地,采用远程教育、实际演练等培训手段,不断加强管理技能、营销策略、养殖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

5.6 积极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

坚持以家庭经营为主,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为基本方向,着力在培育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主体上狠下功夫。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畜牧业经营主体职业化。

5.7 积极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

以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种畜引进、改良点建设、人员技术培训等工作,提高全市畜禽良种覆盖率。

猜你喜欢

汝州市畜牧业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汝州市地质矿产志》出版发行
汝州市区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状况研究